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比较研究&以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为例_情报学论文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比较研究:硕士研究方向实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中美论文,研究方向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实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用户信息需求呈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发展以及需求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图书情报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使图书情报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硕士研究方向的实证研究,考察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模式,旨在了解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的培养现状和动向。在此基础上,对各自培养模式的特色进行比较分析,明确美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和培养的经验,供我国参考借鉴,以期形成更为科学的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模式。

1 调查设计

经文献调研发现,由于受到时间范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国内对于图书情报学高层次教育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采用实证与比较方法,在样本的选取、调查的时间范围、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上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1.1 调查数据的新颖性

本文以最近的时间为准,其中,美国的调查数据是2008年各校网站上公布的最新招生目录中关于研究方向的信息;我国的调查数据是从各校网站上获取的2008年硕士生招生信息,也通过直接索取的方式,获取各校最新的硕士生培养方案,作为补充和修正。

1.2 样本选取

美国现设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大学近60所[1],其中,诸如伊利诺伊大学、雪城大学的图书情报学院都享誉世界。本文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则是先进性和代表性。美国样本选取的依据是:美国2007年“全美大学专业排行榜”显示的图书情报学(Library & Information Studies)专业排名前30名的32所大学[2],通过访问这32所大学网站发现,他们都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如表1所示。

我国截止到2005年第10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结束,很多院校都设立了图书情报学硕士点。根据本文的需要,我国的样本选取原则是8所拥有图书情报学博士生招生资格的大学,即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吉林大学、人民大学、中山大学,见表1。我们通过直接联系、网络访问等方法,全面收集了这8所大学图书情报学硕士生的培养方案,从中提炼出研究方向的详细信息。

表1 本调查选取的中美两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生招生大学

上述40所中美院校的图书情报学硕士生研究方向数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构成了研究的核心样本。

1.3 调查内容

研究方向的划分是学科高层次教育的一个标志,各专业都会在硕士以上层次的教育中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以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学科某一领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硕士研究方向的设置可以体现出各校、各国的培养特色,同时也能反映指导教师的专长。了解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就可以了解两国图书情报学的当前研究重点与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围绕中美40所大学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展开调查,这对于我们拓宽专业教育思维,开阔视野,深化教育,建立更加科学的硕士教育和培养模式大有裨益。

1.4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与比较方法。实证是指通过因特网逐一访问中美40所大学的网站,获取一手数据,以便对中美图书情报硕士研究方向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比较是指在概括和反映中美各自的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设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找出二者的异同,提出改进与完善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的建议。

2 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目标及模式比较

2.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与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指南。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我们把搜集到的40所院校的培养目标归纳如下:

(1)我国重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共同特征,即以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具体来说,就是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在图书情报学方面,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注重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培养。

(2)美国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哲学体系、原理、知识、品质和道德观念,理解教育、服务和提升该领域研究价值的基础之上,以能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信息中心及信息产业中的其他机构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同时,院校没置一些课程,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说等多种形式训练如何与个人或组织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学会把团队协作、管理和领导艺术等应用到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机构中,提高人员及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信息服务的设计者、信息机构的高层领导者和信息政策的制定者,使学生毕业后能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文化传播者和教育者的作用。

(3)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目标比较。通过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目标的比较,可以看出,两国都涉及到了对学生理论体系、道德观念、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我国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上,而美国则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如决策水平、组织管理、政策制定、领导才能,等等。他们在培养方案中规定有严格的实践环节,并且明确指出了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即为社会相关领域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型人才。

2.2 培养模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1)培养方式的实践性和灵活性的差异。美国对硕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严格的要求。院校要求没有本专业相关实践经验的学生需要参加专门的现场实验(field experience)。在我国所有院校的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实践经验的要求则很少。

32所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系中有12所设置了双学位,涉及到的专门学科有法律、历史、计算机、工商管理、信息构建和知识管理、图书馆媒体专家、音乐、英语、生物、宗教学、美国研究、亚洲研究、太平洋岛屿研究等。这一模式与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成为专门领域图书情报学人才”相一致,符合“专才”的培养思想。而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方案中虽然有的规定学生可以跨专业选择课程,但尚未发现有对双学位的相关规定。

(2)毕业要求形式的单一性与多样性的差异。美国对图书情报学硕士的毕业要求一般有学分、硕士论文、综合考试、专业项目等几种方式。其中,有8所院校的学生只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有21所院校的学生除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外,还需完成一篇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的论文;有的院校的学生可以在论文、综合考试和专业项目中任选一项作为毕业考查的内容,综合考试一般会指定考试范围,例如,威斯康星大学规定综合考试的内容涉及信息资源与服务、信息组织、信息理论和技术、管理四门课程。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对图书情报学硕士毕业要求都是一种模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同时硕士论文符合标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与应用。

(3)就业范围的局限性与广泛性的差异。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系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信息服务行业培养专门人才,因此,可以把毕业就业去向作为衡量硕士教育质量的一个标志。一般来说,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系硕士毕业后具有多样化的职业选择,这是由研究方向的广泛性和专指性以及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决定的。例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信息学院明确列出了每个专业对应的行业,以及在特定行业中所对应的职业,同时还列举一些需要专业人才的著名企业名称供学生参考。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在就业方面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有的研究方向与其他学科有交叉,处于边缘领域,并不能向纵深发展,所以不仅图书情报学要在所有的学科领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且对于从事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学生来说,也应当寻找自己在就业中的闪光点。

3 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的设置

分析中美硕士研究方向的设置,可以找出两国硕士教育与培养的特色;考察硕士研究方向,还可以了解两国图书情报学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重点。

表2 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设置

通过网上搜索与直接索取的方式,发现我国8所院校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共计84个;美国32所大学中明确列出的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共计163个;其中,大部分研究方向是多元的,为了便于分类剖析,我们对多元的方向进行了拆分,例如,将“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拆分成“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两个子研究方向。将一元研究方向以及拆分后的二元研究方向归纳成7个大类,有的大类下又划分出小类,同时反映原有的一元研究方向和二元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的大类、小类圆括号内的用“/”分隔开的两个数字表示设立该研究方向的中美各自院校数,如表2所示。

4 比较分析

4.1 研究方向大类特点与比较

根据设立研究方向大类和小类的院校数,我们对研究方向大类和小类进行了统计,以便找出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生研究方向设置的现状与异同。研究方向大类比较见表3。

表3 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大类比较

研究方向大类名称 中国 美国

院校数 百分比(%) 院校数 百分比(%)

信息管理8 100

12 38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网络8 100

15 47

信息用户与服务 7 8819 59

图书情报学理论 7 8817 53

相关学科6 7513 41

组织、管理与环境4 509

28

其他学科2 253

9

4.1.1 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大类特点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的特点如下:

(1)重视信息管理的专深发展。被调查的8所院校全部都设置了以信息管理为大类的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致力于在信息管理领域开展专深研究,突出了社会信息有效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

(2)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网络是研究的重点。技术的应用是图书情报学发展的硬道理。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来支持图书情报实践,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能写于纸上,实现不了其真正的价值。被调查的所有院校都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可见其重要性。

(3)对组织管理与环境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在被调查的8所院校中,只有半数设置了这方面的研究方向,而且仅限于图书馆管理和信息政策与法规,范围狭窄,种类不多,数量较少。

4.1.2 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大类特点

从表3可以看出,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的特点如下:

(1)重视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在研究方向的7个大类中,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方向高居第一,足见美国对信息用户和服务研究的重视。除了传统的参考咨询以外,这个大类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如人类信息行为、个性化研究、图书馆媒体专家等,专门信息机构工作大类还包括城市图书馆、健康保健图书馆、艺术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等,信息用户与服务呈现多样化、专门化的特点。

(2)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仍然是重点。在研究方向的7个大类中,图书情报学理论居第二位,这表明,美国在突出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的同时,仍然紧紧抓住基础理论不放,因为理论毕竟是实践的基础和指导。此外,图书情报学专门理论有自己的特色,如医学图书馆工作与医学信息学、社区信息学等。

(3)组织管理与环境研究比较薄弱。在研究方向的7个大类中,该类研究方向设置最少,仅为28%,这说明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不侧重这个方面,但有些研究方向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如信息素养、信息与社会等。

4.1.3 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大类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设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区别。

(1)两国都重视图书情报学理论和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图书情报学理论和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方向在两国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为88%和88%,美国为53%和59%。这说明两国都注意在硕士阶段为学生搭建良好理论基础,并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和服务理念。

(2)两国都较少关注组织管理与环境研究。从研究方向大类的受重视程度来看,组织管理与环境在两国都排到了末位,分别为50%和28%。这表明,两国都没有把组织管理与环境放在硕士生教育的重要位置,对于外部环境研究不够重视,这是两国的共同缺陷。

(3)两国研究方向的设置呈集中和分散两种态势。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方向的设置相对比较集中,每一个研究方向大类的开设院校百分比都在50-100%之间,并且间距较小。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方向的设置相对比较分散,每一个研究方向大类的开设院校百分比在9-70%之间,并且间距较大。

4.2 研究方向小类特点与比较

根据设立研究方向小类的院校数,我们对中美研究方向小类进行了统计,见表4。

根据表4,可以将现有的研究方向小类划分为四个档次:

较多研究方向:开设该研究方向的院校数占被调查院校数的比例在60%以上。

一般研究方向:开设该研究方向的院校数占被调查院校数的比例30-60%之间。

较少研究方向:开设该研究方向的院校数占被调查院校数的比例在30%以下。

空白研究方向:被调查院校未设置该研究方向。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档次如表5所示。

表4 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比较

研究方向小类名称 中国 美国

院校数 百分比(%) 院校数 百分比(%)

一般信息管理8 100 3 9

信息服务7 88 1134

图书情报学一般理论 6 75 1444

信息系统6 75 9 28

相关学科6 75 1341

信息组织5 63 1134

信息检索5 63 3 9

图书情报学专门理论 5 63 4 13

信息技术4 50 9 28

图书馆管理 3 38 4 13

信息搜集3 38 6 19

数字图书馆 3 38 3 9

知识管理2 25 0 0

信息法律/政策/伦理2 25 3 9

其他学科2 25 3 9

网络技术1 13 1 3

信息用户0 0

2 6

专门信息机构工作0 0

1444

信息素养和教育 0 0

1 3

信息社会0 0

1 3

4.2.1 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特点

从表4、5可以看出,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的特点如下:

(1)一般信息管理是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在被调查的8所院校中,全部都设置了一般信息管理的研究方向,可见,一般信息管理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的研究热点。信息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管理学科,我国重视一般信息管理的研究,反映出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

(2)信息服务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设置的研究方向小类中,信息服务位居第二,在8所院校中只有1所没有设置。这表明,我国图书情报学界的服务意识大大加强,更加面向实际,追求信息价值的实现。

(3)对信息用户和信息机构的研究非常薄弱。虽然我国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方向大类排位靠前,但主要是信息服务受到重视,而对信息用户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却很薄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所院校设置这个研究方向小类。对信息机构的研究也是这种情况。

4.2.2 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特点

从表4、5可以看出,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的特点如下:

(1)图书情报学一般理论和专门信息机构工作研究受到突出重视。这两个研究方向小类的设置均为44%,位居第一,这恰好反映了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科与工作的对应性。一方面打好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体现了结合实际工作的务实态度。专门信息机构工作的实践性很强,而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十分紧密,美国很多院校都设立了该研究方向,这与培养目标中“给学生提供从事专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相一致。此外,专门信息机构工作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所有类型图书馆。

(2)信息组织和信息服务研究比较受重视。这两个研究方向小类设置比例均为34%,在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中居次席。信息组织是图书情报学的骨干领域,历来都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美国历来重视信息服务,这沿袭了美国的传统。

4.2.3 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比较

从表4、5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方向小类的异同如下:

(1)美国无较多研究方向小类。在20个研究方向小类中,我国的热门研究方向在占8个(40%),而美国则反映不出热门研究方向。在我国的8个热门研究方向中,各有4个在美国的一般和冷门研究方向档次。这表明,一方面,美国对于图书情报学中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已经走向成熟,而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所以仍然把这些在美国看来已经研究成熟的领域作为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各个办学院校各有特色,而不随波逐流。

(2)我国较少研究方向小类少于美国。我国较少研究方向小类共4个(20%),美国共14个(70%),这表明,美国的研究方向小类比较分散,其中,既有比较传统的,如信息搜集、图书馆管理、图书情报学专门理论、信息检索等,也有新兴的研究领域,如信息法律/政策/伦理、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社会等。这反映了美国硕士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展,领悟成熟领域的研究精髓,探索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这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3)我国的空白研究方向小类多于美国。虽然两国都存在研究方向小类的空白,但彼此间可以相互借鉴。比如,美国重视专门信息机构工作(44%),而我国却是空白。再如,我国没有设置信息用户、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社会的研究方向小类,而美国却分别为6%、3%、3%,这说明美国已经开始重视这些领域的研究,这也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通过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研究方向的比较,我们找出了两国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不足,便于我们吸取他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生教育培养的先进做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育模式改革。这对于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生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8-09-18

(致谢:在本项研究的调查中,文中所涉及的我国院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标签:;  ;  ;  ;  ;  ;  ;  ;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比较研究&以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为例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