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研究&以湖北省莱丰县和湖南省龙山县为例_来凤论文

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研究&以湖北省莱丰县和湖南省龙山县为例_来凤论文

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问题研究——以湖北省来凤县、湖南省龙山县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龙山县论文,来凤县论文,湖北省论文,湖南省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是摆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实现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北来凤县与湖南龙山县是隶属于不同省级政府管辖的毗邻民族地区,两县地理环境、产业结构、民族构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县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存在着竞争。但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两县没有像有些地区那样发生较大冲突,而是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新时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和不同区域和谐发展的先进典型,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总结两县促进和谐发展的经验,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两县和谐发展成就

来凤县与龙山县同处武陵山区,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两县隔酉水相望,共同边界长达120多公里。两县县城之间仅距7.5公里,其距离之近为全国少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县人民的感情和友谊与日俱增。在古代、近代历史上,为反抗封建政府的压迫和抗击外国侵略者,两县人民共同战斗。大革命时期,两县人民跟随贺龙闹革命。抗日战争中,两县土家、苗、汉儿女不甘人后,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两县人民携手合作,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两县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新时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为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两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改革开放以来,两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2004年,来凤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在恩施州处于前列。2004年,龙山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在湘西州处于前列。两县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两县各种社会事业也得到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来凤县1990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龙山县1990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在教育方面,来凤、龙山两县“普九”达标,并成为省级先进集体,龙山县高中学生高考成绩一直保持着湘西州领先水平。两县医疗卫生水平也不断提高,两县县医院技术水平在武陵山区处于先进行列。在城市建设上,2003年龙山县城被评为“湖南省十佳文明县城”、“湖南西部县市明星县城”。来凤县城面貌一新,成为武陵山区的一颗明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龙山县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县”、“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来凤县也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两县各级政府关系密切,工作上相互支持。两县重大工作相互通报,重要活动邀请对方参加,重大活动相互支持。两县中小学互相招收对方学生,两县医院接受对方病人,两县集贸市场给对方经商人员以同等待遇。两县人民共同修建道路,架设桥梁,连结两县的桥梁、道路被两县人民称为“团结桥”、“连心路”。

两县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长久以来,两县酉水两岸各族群众相互交往,各民族早已水乳交融,亲如一家。据统计,两岸30%的家庭与对岸有姻亲关系。来凤县沙坨乡女青年潘菊珍与龙山县华塘乡特等伤残退伍军人田清富的结合,在两县传为佳话。田清富在部队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受伤,双腿高位截肢,复员回家。此时,有人劝与田清富已有婚约的潘菊珍退婚。潘菊珍顶住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的压力。毅然一人来到华塘乡,与田清富共结连理。她15年如一日照顾田清富,现有一儿一女,生活美满。由于潘菊珍的执著,娘家人最后也认同了这门亲事,两家关系亲如一家。龙山县桂塘镇桂塘村支部书记向美武一家,也是民族团结之家。他的3个媳妇分别是重庆市酉阳县人,湖北省来凤县人,桂塘镇本地人。3妯娌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在当地传为佳话。两县人民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类似事例还有很多。

两县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生动局面,被人们称之为“龙凤呈祥”。党和政府对于两县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国务院于1994、1998、1999年先后3次同时授予来凤县、龙山县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两县促进和谐发展的主要做法

1.在工农业生产上,相互学习。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来凤、龙山两县在工农业生产上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双方相互学习,共同发展。1982年,龙山县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支持下,开展超级稻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来凤县知情后,也想引进种植技术。龙山县优价向来凤县提供种子,并派出技术员进行指导。在学习了龙山县种植技术后,来凤县在杂交水稻模式栽培上后来居上,又把这方面成功经验传送回龙山。

来凤县大面积种植杂交苞谷水平较高。1998年,龙山县领导带领100 多名技术员到来凤学习。来凤送给龙山数万斤杂交苞谷良种,使当年龙山县杂交苞谷种植面积达到10608亩,产量也大大提高。

20世纪80年代后期,龙山县较早地在本县高山地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来凤县领导获悉后,带领有关部门干部来龙山学习经验。龙山县将主要做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来凤,促进了来风白岩山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

来凤县土堡乡是湖北省口粮田建设基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格高、效益好。1996年,龙山县华塘乡派员来土堡乡考察学习,他们将来凤县土堡乡经验用于自身建设上,其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龙山县华塘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成熟,产业规模较大。1999年,来凤县向龙山请教技术,龙山派出10多名技术员向来凤县传授种植技术,使来凤县大棚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来凤县植桑养蚕较早,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形成了茧丝绸生产一条龙。龙山人闻讯,过来学习技术。来凤人热心提供资料与技术,促进了桑蚕种植在龙山县的发展。

2.在重点工程建设上,相互支持。酉水河是两县的共同水域。在酉水河上,两县均规划建设了许多电站、桥梁和水库。20世纪70年代,来凤在酉水河上修建水寨电站,龙山则修建紫金山电站。20世纪80年代以来,龙山在酉水河上修湾潭电站,来凤建塘口电站、纳激滩电站。每建设一座电站,双方都有田地淹没,都需要移民,都涉及对库区农民进行经济补偿。本着“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对方吃亏”的思想,两县互相支持,紧密配合,顺利完成各项工程。如来凤县建纳激滩电站时,龙山县积极配合,派专人到省城长沙,落实淹没区林地、土地报批手续,并完成已被淹没的“里耶—龙山”公路的复建规划。2004年,龙山在酉水河上修建“龙凤大桥”。来凤县在征地、饮水源保护等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给予龙山县大力支持。2005年,来凤进行酉水岸边的“仙佛寺文化旅游项目”开发,需要征用龙山县土地,龙山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3.在社会管理方面,相互协作。龙山、来凤两县在社会事业的许多方面也展开协作,通过协作,使社会管理得到加强,促进了双方社会发展。

加强边区民族团结。1998年由来凤、龙山县发起,来凤、龙山、酉阳三县民宗局及边界5乡镇参加,成立了“边区民族团结促进会”, 签订了开展联谊活动的协议,提出了“联合表彰,联谊活动,经济协作,治安联防”的工作思路。2002年,第一届“边区民族团结促会”在龙山县桂塘镇举行;2003年,第二届“边区民族团结促会”在来凤县百福司镇举行,会议表彰了在民族文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并就保护、开发酉水文化进行了充分探讨。2005年9月底,在龙山县里耶镇举行第四次“湘鄂渝黔边区民族团结促进会”。两县在加强民族团结方面进行创新,如龙山县桂塘镇在桂塘村创办“民族团结示范点”,通过民族团结示范点,促进民族团结工作。

实施治安联防,共创平安边区。来凤、龙山两县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地带,地理位置特殊,治安形式复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较重。为了创建平安边区,来、龙两县共同建立健全了治安联防工作机制,在区域内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加强边界地区的刑侦协作,1998年来凤、龙山两县成立了边区刑侦协作组织,制定了《刑侦协作组织章程》,通过召开协作会、联谊会、研讨会、大案会诊会等形式,加大刑侦协作力度。为促进社会稳定,两县随后又成立了“边区青年联合巡逻队”、“边区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机构。近10年来,两县相互协助破案800多起,调解纠纷10多起。如1992年4月26日,来凤县城发生一起枪杀3人的特大恶性案件,需要龙山援助。龙山县接到请求后,15 分钟内急调警力赶到来凤,协助来凤警方击毙犯罪分子。近年来,各协作部门共接到协作函3762封(次),回复3678封(次),相互办案1254次,协作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38起,其中重特大案件2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14人, 为边区的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为加强鄂湘渝黔四省边界县市区流动人口及其计划生育管理,2001年,在来凤、龙山两县倡议下,成立了“鄂湘渝黔边区毗邻县市区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协作会”,该协作会最初有成员单位6个,后来增加到15个。 该协会的核心工作是搞好相互流入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使流动人口的验证、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在流入地落实。2001—2003年,该协会分别在来凤、黔江、龙山举行了3次年会。2002年,协作会各成员单位对65958人次的流入人口进行“三查”,落实计划生育补救措施,上环2104例,结扎243例。“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协作会”适应了边区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得到了边区各县市区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4.在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来凤、龙山两县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总是给予无私帮助。位于酉水河南岸的龙山县官渡村,由于河床陡高,村民饮水困难。隔河相望的来凤县自来水厂主动投资,将饮水管道架到官渡村,使该村1600多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来凤县工业生产形势很好,电力供给紧张。龙山把高压线拉到来凤,保证来凤工业用电。1982年,龙山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虫灾,若不及时治理,几十万亩农田将毁于一旦。为了减少损失,全县人民夜以继日地撒药治虫。农药用光了,群众十分着急,来凤县领导知情后,将3 万斤农药调给龙山,从而使龙山禾苗免受虫灾,当年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

1986年春耕前夕,来凤县在杂交水稻制种催芽时,烂掉了可播30多亩“母本”的种子,严重影响着几十万亩水稻的种植。龙山县知情后,及时排忧解难,向来凤县提供了3000斤杂交稻种,从而使来凤县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1993年9月中旬,到重庆市秀山县参加门球比赛的来凤县税务系统8名退休职工,在返回途中,所乘客车在龙山县境内翻车。龙山县税务局、旅游局、交警大队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抢救伤员,并租用一辆新车,将来凤同志送回家。1998年冬天,龙山县发生重大交通事故,30多人死伤,抢救伤员的龙山县医院青霉素即将用完。接到龙山县请求支援的电话后,来凤县领导指示县医药公司全力支援,越快越好。来凤县医药公司找出库存的3000支青霉素和1000盒庆大霉素,火速送往龙山县医院。

5.在发生矛盾时,相互谅解,妥善处理。熟话说:“牙齿和舌头再好,也有相咬的时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客观上存在利益竞争,两县难免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可贵的是,一旦发生了矛盾和纠纷,双方都能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互谅互让,把问题妥善处理。20多年来,两县从未发生过群体性冲突事件。

酉水河是龙山、来凤两县共同的水资源。近年来,两县为了发展经济,拦河筑坝,引水灌溉和发电。在酉水河资源利用过程中,双方也产生过一些冲突和矛盾。1993年,位于酉水南岸的龙山县中南村村民进入北岸来凤县沙坨乡挖河沙,破坏了河堤。沙坨乡个别小青年大动肝火,发动50多人要找中南村“算账”。沙坨乡干部群众坚决反对,说:“人家又不是故意的,谁没有大意的时候,堤坏了,我们修复就是。”结果,沙坨人没有闹事,自己修好了河堤。龙山县中南村的干部群众知道此事后,前来道歉,并要赔偿损失。沙坨乡干部群众没有接受,他们说:“弟弟打烂了碗,做哥哥的难道还叫他赔?今后挖河沙注意点就是。”

1995年,来凤县建了一座电站,由于河坝加高,使位于下游的龙山县华塘乡红岩寺村一台水泵无法抽水,影响1000多亩稻田的灌溉。情急之下,红岩寺村100多人手持钢钎和铁锤,冲到来凤电站,要掘坝放水。来凤当地群众也不肯相让,一场流血事件即将发生。龙山县委书记闻讯赶到,指着来凤县一大片良田,教育红岩寺村的群众说:“你们想过没有,毁了河坝,来凤县上万亩稻田将被淹没,1/3的单位和居民用不上电,是你们的1000亩重要,还是来凤县万亩良田和几万人的用电重要?我们过去修象鼻岭电站,淹没了人家几十亩稻田,人家没说一个不字。你们就一台水泵,自己就不能想办法解决吗?”来凤县委书记稍后也带着3名技术人员赶来,一边道歉,一边拿出1000元钱,并要技术人员重新装机。双方避免了一场严重的流血事件。

三、两县促进和谐发展的主要经验

1.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将此作为和谐发展的基础。民族团结是和谐发展的基础。两县十分珍视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传统友谊,采取措施,巩固和加强新时期的民族团结。

一是加强两县领导之间的联系与友谊。来凤、龙山两县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两县领导班子换届、主要领导调离时,总是把搞好同对方的关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传给下一届班子、下一任领导。新的领导上任后,总要去对方拜访,建立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之间的这种往来由一般性礼节拜访,上升为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为目的的问题探讨与经验交流。

二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两县十分重视对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每年双方都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通过召开民族团结表彰会、报告会,举办民族团结展览等形式,提高广大干部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和谐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清除封建主义、宗派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县里召开干部会议时,强调这个问题;乡村召开干部会议时,也强调这个问题。两县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山歌、三棒鼓、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在民族团结方面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营造团结奋斗、和睦相处的气氛。

三是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两县县委、政府领导始终强调,“如果不重视民族工作,不研究民族问题,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重视和研究民族问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民族工作。从县到乡镇,均成立了党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督促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四是加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县民委的建设,配备政策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县民委主任,对民委一般工作人员也有严格要求。为充实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双方在乡镇和民族关系协调任务较重的村委会,设立民族工作专兼职助理员和联络员,确保民族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来凤、龙山两县之所以能够共同发展进步,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实现的,它与有关地区特别是与毗邻地区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来凤、龙山两县对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两县领导常说,“当一个县的家,想两个县的利益。”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采取多方措施,支持、帮助对方发展。如双方将自身工农业生产优势技术传授给对方;当对方遇到困难时,予以帮助;在社会管理方面相互学习,密切配合。两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两县各族人民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基础之上。

3.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客观上存在着竞争。对于相邻民族地区来说,竞争问题就更加突出。如何认识竞争,怎样对待竞争,对于各地区发展十分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对竞争理解不正确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不在少数。来凤、龙山两县由于在实践中坚持了以下正确的竞争观,双方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在竞争中实现了共同发展。

一是坚持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协作。一般来说,相邻的区域其资源类型、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而临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如果不加强协作,放任市场竞争,必然造成重复建设,资源短缺,市场容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制约双方发展。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龙山、来凤两县既有竞争,也有协作。20世纪80年代初,两县各建了一个陶瓷厂和一个氮肥厂。由于相处太近,原料供给和市场需求有限,彼此的陶瓷厂和氮肥厂都不景气。“双陶相争”,一度两败俱伤。氮肥厂也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每年各自都出现数十万元的亏损。通过协商,在20世纪80年代末,龙山县砍掉了氮肥厂,支持来凤氮肥厂发展,来凤县则负责向龙山提供平价化肥。20世纪90年代,来凤县主动砍掉了陶瓷厂,将优质陶土供给龙山,龙山县陶瓷业出现了生机。类似这种“两县一厂”的协作还很多,它搞活了企业,促进了两县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作,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在金融方面,来凤、龙山通过金融协作,将“以车代邮、异地结算”改为“省际间的同城结算”,使资金在途时间由10天缩短为1天,每年多产生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

在商品物质交流方面,双方通过边区贸易协作,对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业产品的出售,不相互“设卡”,实行城域间“交通”。边贸协作,搞活了流通。

在文化建设方面,2001年,两县图书馆成立了“边区图书馆协作委员会”,编制联合书目,资源共享,实现“一证在手,两县畅通”。

为使协作走向深入,目前龙山县与来凤县正在筹划建设“龙凤经济区”,向经济一体化方向迈进。2005年龙山、来凤两县正式启动“龙山—来凤”一体化计划,建设统一的“龙凤经济区”。“龙凤经济区”面积30万亩,由8大组团构成。 龙山有5大组团:民安组团为已建成城区,华兴组团为行政中心, 官渡口组团为农产品加工区,繁荣组团为文教中心,龙头组团为边贸中心。来凤县有三大组团:翔凤组团为商业区,土堡组团为行政中心,黄茅坪组团为特色产品加工区。“龙凤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将把两县各方面的协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坚持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现实生活中,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进行技术保密,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方式,以邻为壑等做法较为普遍。而来凤与龙山县的竞争,则是友好的竞争。在竞争中找出自身不足,学习对方长处;在竞争中改进工作,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在竞争中,增加发展的紧迫感,激发奋斗精神和创造力;在竞争中,形成了“谁都想赶超谁”的局面,最终实现了双方共同发展。兹举两例加以说明:

例一,竞争促进双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前后,龙山县加强市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使全县个体工商户数量迅速上升,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此时,来凤县由于市场建设滞后,个体私营经济缺乏竞争力,个体工商户一度减少了一半。后进赶先进。90年代中期,来凤县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1995年投资400万元,建成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4层回族式商城,成为当时武陵山区最大的封闭式集贸市场。由于措施得力,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全面发展。针对来凤的发展,龙山县又出高招。一方面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取消对个体私营经济的26种不合理负担,把外来经商户的子女安排在县城中小学就读,解决了个体外来户“赚了票子,误了孩子”的后顾之忧,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勃勃生机。看到龙山县的新气象,来凤县又制定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出台20条优惠政策。把在来凤从事私营经济的陕西户县农民企业家魏健全家“农转非”,并选他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将6位业绩突出的个体户评为县级致富标兵、劳动模范,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和工商户发展到5000多户,集市成交额达8000多万元,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两县个体私营经济就是这样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在竞争中共同发展的。

例二,竞争带动双方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整体推进。20世纪80年代,来凤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于龙山。针对龙山落后于来凤的现实,龙山县在“八五”期间,抓住机遇,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大开山门,投资近亿元,修竣了装机2.45万千瓦的湾塘电站,开通了程控电话,建设边贸市场,加速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到1993年前后,龙山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产值、财政收入均高出来凤县十多个百分点。

对照龙山找差距。来凤加大投资力度,在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上率先突破。1994年7月,塘口电站投产,同年10月程控电话开通,随后又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投资6000万元,拓展了川鄂路、航空路等5条车道,新增道路和门面面积14 万平方米,建设规模超过前40年总和的1倍多。 针对来凤县个体私营经济落后于龙山的事实,来凤相继出台了20条优惠政策,投资400万元兴建边贸城, 同时建设了百福司等10个边贸市场。从而使个体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凤的快速发展又震动了龙山。2000年,在湖南省提出“湘西超鄂西,龙山超来凤”的口号下,龙山县抓住长沙市对口扶持龙山县的机遇,加快发展。一方面实施声势浩大的“百村通路、百村通电、百村兴校、百村改水、百村养羊”五大系列工程,使扶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实施“开发西门垅,再造一个龙山城”的市场建设战略,二三年间,县城扩大了5倍。如今,明亮的长沙路、 宽敞的民族路、繁荣的磨盘寨开发区一一展示在人们面前,县城的各项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2003年,龙山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5%,成为湖南西部县市的一颗明珠,并被评为湖南省十佳文明城市。

龙山县快速发展强烈冲击着来凤县。来凤县委、县政府决定,学习龙山经验,采取得力措施,加快自身发展。2003年,来凤县转换国有工商企业职工身份;以市场建设为中心,带动老城区改造;以城区路网建设为重点,带动新城区建设和小街小巷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将政府大院48亩地公开出让,用于发展商业;利用武汉市对口支持的优势,多方集资,对县城进行新的改造。如今,双方新的竞争又开始了。

龙山县与来凤县的竞争是友好竞争。双方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对于两县共同发展,人们称之为“龙飞凤舞”、“龙凤齐飞”、“龙凤呈祥”。来凤县委书记王建民这样评价龙山、来凤两县的竞争:“龙(山)(来)凤之争是一种互利共荣的互补经济,凸现了竞争出规模,竞争出效益。市场竞争要争得默契,要有争有帮,争和帮是对兄弟,争中有帮,帮中有争,二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否则两败俱伤。”龙山县委书记曹世凯认为:“龙山、来凤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市场竞争中,有争更有帮,相辅相成,相济相生。”

4.探索和建立了和谐发展的保障制度。作为隶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管辖的两个毗邻县,要做到和谐发展,必须建立一系列双方认同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协调立场,解决问题。龙山、来凤两县通过探索,建立了“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边区民族团结联谊制度”、“重大事项事前通报制度”、“边区民事纠纷调解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两县和谐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民族团结联谊制度与目标责任制度。为加强彼此间的民族团结,1998年,两县成立了“边区民族团结联谊会”,制定了“湘鄂渝边区民族团结联谊制度”,提出“四轮驱动,全面推进边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从“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科技合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方面,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工作。此外,两县还建立了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县与乡镇、乡镇与村签订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分解任务,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并制定了考核办法。1999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两县这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经验。

(2)信息交流与工作联系制度。 对于隶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管辖的相邻地区来说,彼此间要和谐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历史上就联系紧密、团结友好的龙山、来凤两县,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多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工作联系,为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建立了重大事项事前通报制度。重大事项不仅影响着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相邻地区产生较大影响。为使对方了解、支持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举措,两县建立了重大事项事前通报制度。各县在作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决定时,向对方通报。二是多层面加强交流。为使两县加深了解,两县在以下四个层面加强交流。

两县领导间交流。长期以来,两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经常互相走动,联系频繁。随着工作的推进,这种沟通和联系已制度化。双方在沟通联系过程中,增加了认识和理解,为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县各部门、乡镇间交流。两县各部门是具体工作的承担者和组织者,加强相互联系,交流经验,对于推动彼此工作十分重要。两县相应部门都有固定的沟通方式和联系时间,彼此通过访谈、专题学习等形式,加深友谊,学习经验。两县有5个乡镇直接接壤,为加强彼此间的团结,双方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并共同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来凤百福司镇与龙山桂塘镇、来凤翔凤镇与龙山华塘乡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加强沟通,协商工作,促进发展。

协作组织及其活动。在新的形势下,两县人民探索出以行业为主轴的“协作会”、“联谊会”、“联合会”等组织形式,成为双方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自1988年以来,两县建立了“边区农学联合会”、“边区工商协作会”、“边区文艺演出交流会”、“边区工业科技协作会”、“边区小学生联谊会”“边区体育协作会”等20多个行业协作会。各协作组织积极开展活动,成为新形势下两县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人民群众之间通过节日活动的交流。龙山、来凤两县民族构成相同,土家族、苗族是两县主体民族。每逢土家族、苗族的传统节日,两岸人民共同庆贺,如龙山1998年举办“全国土家族摆手节”,来凤土家族群众踊跃参加;来凤举办牛王节,龙山群众也积极参与。通过共同的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两县人民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为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3)边区民事纠纷调解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过程中, 两县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关键是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问题。两县领导通过协商,确立了“党政动手、各尽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原则。对于两县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分歧,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为了妥善处理矛盾,双方联合成立了“边区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制定了四条处理矛盾纠纷的原则:一是宽宏大量,出了问题不计较。二是讲风格、互相谅解。三是以诚相待,干部带头做工作。四是有了误会及时沟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正是遵循了上述原则,当双方发生矛盾时,都能够及时妥善解决。

四、对策与建议

透过来凤、龙山两县在促进区域和谐发展方面的探索及其经验,结合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笔者就促进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特提出如下几条对策。

第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此为实现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间较容易走向和谐发展,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之间,很难和谐发展。当前,影响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够,经济水平较低。现实生活中,由于都比较穷困,不同地区之间利益争夺激烈。哪怕是一点小利,都不肯轻易舍弃,同时也不让对方轻易得到。因为对于不富裕的地区来说,每一点利益都十分重要。因此,要实现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必须加快发展。要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实现本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区域之间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此为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的前提。不同民族地区之间要做到和谐发展,其前提条件是彼此间民族关系和谐,拥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不同区域的和谐发展是建立在民族关系和谐基础之上的,民族关系都不能和谐的地区之间,是没有和谐发展可言的。要使不同地区之间民族关系和谐,关键是要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通过教育,使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认识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民族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现阶段要树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思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是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民族地区之间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交往和交流,在交流、沟通中,增进了解,建立感情,相互信赖,加深友谊。要加强保障交流的制度建设,重视通过共同开展活动来加强联系和增进理解。

第三,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此为民族地区之间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几十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指导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要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民族地区之间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民族地区之间发展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不仅关注本区域人民的利益,也要关注毗邻地区人民的利益,将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将促进民族地区之间的民族团结作为开展工作必须考虑的内容。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彼此间的团结,都要能够巩固和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促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三是将统筹区域发展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抛弃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将本地区与毗邻地区的情况一并考虑。在这一点上,龙山、来凤两县领导的思想值得学习,他们认为,只有本着“当一个县的家,想边区各县的事”的原则,边区经济文化建设以及其他重大决策才不会“撞车”,才有坚强有力的支持力量,才能实现不断发展。

第四,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竞争与帮助的关系,此为民族地区之间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竞争,这是不争的事实。竞争淘汰落后,催生先进;竞争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鼓励竞争。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竞争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必须慎重处理。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这里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竞争中有协作。社会主义的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竞争中有协作。民族地区要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并将之体现到工作中去。协作能够避免恶性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产生积极效益。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区域协作问题将更加突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需要协作,相邻民族地区之间更需要协作。相邻民族地区,往往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条件相似。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许多产业发展宜共同规划,一些重大项目宜开展合作。如有些地区之间旅游资源相连,应当突破区域界限,进行旅游区整体规划。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的行政分割,民族地区之间在产业布局上往往各自为政,造成产业结构趋同,企业重复建设,彼此争夺资源和市场,整体经济效益不好。因此,应当打破区域界限,在资源开发、生产技术、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协作,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共同发展。民族地区之间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协作空间就更为广泛。

二是竞争中有帮助。社会主义制度提倡人民之间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中也应当有相互帮助。帮助除包括当对方遇到困难时,提供无偿援助之外,也包括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各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应当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是在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竞争能够增加紧迫感,激发创造力。要在竞争中找出不足,探寻促进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来凤、龙山两县在竞争中总结出如下思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竞)争中有帮(助),帮(助)中有(竞)争,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平时是朋友,竞争是对手,双双出效益。”这种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值得各地区学习借鉴。

第五,妥善处理民族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此为实现和谐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特别是相邻民族地区之间,客观存在着利益关系。毗邻地区在河流水资源等公共资源利用、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利益关系十分明显。要想和谐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好彼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利益关系。要妥善处理彼此的利益关系,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互利互惠。不同地区之间在许多领域各有优势,可以互补。应当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展合作。共建项目应当彼此给对方利益,形成双赢局面。合作项目要以公认的原则为基础,根据投入产出,综合计算,合理分配利益。

二是互谅互让。在有些情况下,民族地区之间利益可能有冲突。此时,要认真客观地分析对方的要求,重视对方合理要求,贯彻互谅互让原则,通过协商,妥善加以解决,要认识到,在一件事上甲方少得利益,而在另一件事上甲方可能多得利益,明白“失之东隅,得之桑榆”的道理。

三是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各地区重视利益,无可厚非。但考虑利益时,既要重视近期利益,更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要计较一时之利,有的问题当前对己方不利,而长远有利,要从更长远的时段来考虑问题。否则,得一时之益,而失长远之利。

四是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就两个民族地区来说,一个地区是局部,两个才是整体,考虑问题不仅要想到本地区利益,也要想到对方利益,要从两个地区整体来思考。现实生活中,注重自身利益,忽视甚至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不在少数。如有的地区为了发展工业,污染他人环境。民族地区的领导应当用更为广阔的视域来考虑利益。在确立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布局等问题上都要从整体利益来思考。

第六,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创造力和智慧。此为实现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的动力。民族地区之间要实现和谐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靠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靠人民群众的智慧来解决;促进和谐发展的模式、对策和措施,要靠人民群众来探寻。因此,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智慧,是促进和谐发展的动力。

收稿日期:2006—07—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湘鄂渝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2004GB002)。

标签:;  ;  ;  

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研究&以湖北省莱丰县和湖南省龙山县为例_来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