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发展趋势研究_银行论文

物流金融发展趋势研究_银行论文

物流金融发展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物流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金周转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生命线,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资金链一旦运转不灵,就会对企业造成致命伤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与此同时,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正在成为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共同关注的目标。物流金融是将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为一体,同时也将物流与资金流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业务。在整个供应链中,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一种集金融和物流为一身的创新型服务模式,即包括金融服务的物流服务。这样,物流企业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不仅能促进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使合作双方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充分发挥,还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以及客户经营和资本运作的效率。[1]

一、我国发展物流金融的市场需求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需求。目前我国企业的数量日益增长,在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从原材料制造到商品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都存在大量库存,虽然合理的库存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应付供货周期与制造周期不匹配的问题,但库存需要相应的资金成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流动资金不足,而存货会占用大量资金,有可能使企业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这种资金不足的风险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往往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在政策法律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融资难问题尚未解决,原因是担保体制出现了问题,所有的法律和政策都指向了不动产抵押。作为中小企业,没有多少不动产,手里掌握着大量动产,但在银行方面却不能作为抵押,这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创业板的开设引发了众多中小企业的激情,然而,尽管创业板门槛比主板低,但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创业板仍然可望而不可即。

有效担保抵押物的缺乏和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不足使许多企业产生了利用动产融资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融资迫切需要闯出一条新路。

2.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求。我国物流企业众多,致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1999~2002年,我国以“物流”名义注册的企业有73万家,众多物流企业切分物流这块蛋糕,必然会导致物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目前即使我国最大的物流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没有超过8亿元的规模。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企业的过渡性保护措施已经全部取消,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着跨国物流巨头的全面冲击。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和引进外资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及其物流与供应链伙伴在我国市场的运作,给本土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我国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国内物流企业的服务还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要求,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品种有限,专业化水平不高,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较差。例如,虽然目前我国每年的进出口量很大,但运输基本上是两头在外,而外方一般都指定外国班轮公司和货运代理公司安排运输,这意味着我国物流企业在进出口物流领域仍封闭在本土市场,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

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是导致物流服务利润下降,当今,国际物流巨头们认为,对卡车运输、货物代理和一般物流服务而言,激烈的竞争使利润率下降为平均只有2%左右,已无进一步提高的可能。而对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来说,由于目前各家企业涉足较少,发展空间巨大,于是包括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在内的几家跨国物流商在业务中都增加了金融服务,并将其作为争取客户和提高利润的一项重要举措。

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国内外同行的压力,我国物流企业开始开辟新的服务业务。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在物流活动中提供金融服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3.银行金融创新的需求。当前银行所面临的内部压力,一方面是大量存款集聚,另一方面是贷款资产质量不高,呆坏账比例居高不下。如何提高贷款质量,控制贷款风险,发展新的业务成为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传统的银行质押业务需要企业提供信用或固定资产抵押,而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中小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融资市场,但由于企业自身固定资产规模偏小等原因,使得银行贷款业务处于一种“想贷而不敢贷”的状况,无法满足如此众多企业的融资需求。

同时,银行还面临着外部竞争的压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所有的外国银行都能经营人民币业务。早在21世纪初,花旗和汇丰这两家世界上最重要的银行就提出要占领我国的中小企业市场,它们深知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情况,也知道我国信贷环境差的现实,更知道我国中小企业市场潜力巨大,需要重新洗牌。

与传统金融相比,现代金融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物流金融业务创新进一步推动物流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金融业在存款、贷款、结算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使得客户可以在同一账户下灵活地调度资金,也使得企业资金的运用更加便利。金融业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各项新型业务,从而推动现代物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而金融企业本身也可以在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收益。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物流金融。

二、物流金融业务创新

对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在实际融资活动中降低风险最为重要,而在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似乎隔着一条河,双方都有需求,却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如何才能使双方更好地进行沟通呢?掌管着企业物流的机构应当成为最直接、最有效力的发言者。企业可以通过分立、合并、兼并、重组、托管、联营等方式进行产权、经营权的交易,但实际商品的流通渠道是不变的。作为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将沉淀的资金盘活;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需要考虑如何控制风险,需要了解抵押物或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需要察看权力凭证原件,辨别真伪。这些工作都超出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基于以上原因,物流企业应作为第三者介入到融资过程中。由于商品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有关情况本来就为物流企业所熟知,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库存和配送管理对库存的变动、流动的区域等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因此为客户提供金融担保服务应成为一项物流增值服务项目。发展物流金融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业务。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老总就曾经说过:“物流业的未来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金融业务使物流企业得以控制整个供应链,保证特殊产品的运输质量并长期稳住客户。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逐渐开始强调跨越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传统物流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了。因此,随着物流业务的发展,物流金融就自然产生了。物流金融的出现对金融业、物流业以及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物流供应商作为担保方进行操作,以商品进行抵押、保兑仓业务是可行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已经广泛开展了这项业务。目前,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包括以下三种:[2]

1.仓单质押贷款模式。仓单质押贷款是制造企业把商品存储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物流企业向银行开具仓单,银行再根据仓单向制造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物流企业代为监管商品。这也是目前我国物流业开展的主要金融业务。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既可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也能确保银行放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可谓一举多得。作为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延伸业务,仓单质押业务在得到越来越多企业认可的同时,也被看成了一种金融产品。实践证明,仓单质押业务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物资流通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的市场现状,能较好地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它以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能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解决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2.统一授信模式。统一授信就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按照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用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精简了贷款流程,节省了中间步骤,提高了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进行融资,也有利于提高银行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从而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降低贷款风险。开展统一授信的方式可提高物流金融的效率。

质押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较长,无疑会降低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加仓单质押的风险,因此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使仓单质押变成一种简便、可控性好的融资模式是今后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方向。

3.直接融资模式。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中,当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发货人承运一批货物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代提货人预付一半货款,而提货人取货时则交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全部货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另一半货款交付给发货人之前会产生一个资金运动的时间差,即这部分资金交付之前有一个间隔期,在资金间隔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于获得了一笔便利的资金。这笔资金不仅可以在交换时行使支付功能,而且这种资本的运动是紧密服务于物流的。这不仅会加快客户流动资金的周转,有助于改善客户的财务状况,为客户节约存货持有成本,而且可以为物流企业带来比其他模式更高的利润。

这种模式可解决资金流的时间差问题,风险系数也较大,在国外结算业务中运用得非常广泛,但由于我国信用体制不完善,这种模式操作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

发展物流金融业务可以为贷款相关人带来各种利益,可谓“三赢”之举。第一,货主公司利用仓单质押向银行贷款,可以解决公司经营中遇到的融资难题,争取更多流动资金用于周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第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可以增加放贷机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因为有仓单所代表的货物作为抵押,贷款风险会大大降低。第三,仓储公司可以利用能够为货主公司办理仓单质押贷款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货主公司,保证稳定的货物存储量,提高仓库利用率,并且在已有业务服务带来的运输费、仓储费等收益之外,获得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信息费、中间费用、佣金等收益。这样第三方物流的收益就从原来的一元转向了多元,进而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从动产质押到物流银行

传统的物流金融主要通过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和提单质押推动中小企业在流通领域的发展,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动产质押模式运行到一个较高层次时,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其中之一便是传统的业务模式主要局限于银行机构所在地,对银行机构所在地之外的异地业务的监管出现了人力不足的问题,有效监管达不到要求,专业化监管程序不够。与此同时,一旦企业最终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将面临质押动产的变现问题。同时,现代物流强调最短配送时间、最高配送信息流动速度和最低配送成本,这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能使所有供应、生产、销售、运输、库存等活动形成一个系统的业务功能,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企业提供支持,从而使产品的供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省。在这种背景下,广州发展银行率先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

物流银行运作模式本质上仍属于动产质押,它的意义首先在于融资担保模式的创新。传统仓单质押的前提是借款人提供的质押物已经存在,借款人把质押物提交给监管者,银行根据质押物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即先质押后融资。而在物流银行运作模式下,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不但可以先质押后融资,也可以先融资后质押,即企业可先用从银行取得的借款购买产品,之后再进行质押,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使企业可以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同时,物流银行对生产商物流金融服务的创新表现为银行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给予支持,改变了以往因单个经销商达不到银行授权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局面。经销商获得银行贷款后,周转速度加快,销售规模扩大,利润增加,从而间接扩大了生产商的销售规模。物流银行发展了一种订单融资模式,它基于贸易合同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以企业已经签订的有效销售订单为依据,发放针对该订单业务的全封闭式贷款。例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公司)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有众多供应商为之进行生产并提供服务,这些供应商可以拿着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订单去银行贷款,实现融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信誉成为一个重要的融资判断依据。

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银行的发展有效配置了社会资源,促使企业向规范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对银行而言,物流银行既可在银行机构所在地开展业务,也可在异地开展业务,这种功能突破了传统质押只能在银行所在地开展业务的局限,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和生产商进行内部调剂,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而物流公司也可借此扩大业务范围和规模,形成一个银行、生产企业、经销商、物流监管企业四方共赢的局面。

四、从物流金融到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是一个以某一核心企业为轴心,以信息网络体系为支撑,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终端用户的网络体系。从物流的视角看,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物资上下游周转的必然的联系过程。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我国企业参与了更多跨国公司的竞争以后,供应链的内涵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分工与协作的过程中,最终体现的是这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消费者以及供应链所服务的每个客户,对流转的效用有非常高的要求,供应链全过程体现的是低库存率、高周转率、准时交货率以及对客户需求和订单的快速反应。[3]

在银行家眼里,“供应链”这个概念不是空洞的,而是由无数节点穿插在一起组成的各个产业链,这个链条上有大鱼也有小鱼,还有更多的小虾小蟹。这个概念进入银行家的视野之后,便产生了强烈的反应,金融融入供应链之后,便产生了新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简单地说,供应链金融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银行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能够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注入配套企业,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就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同时银行信用的支持还可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多商机。

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险控制。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认识和控制换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往银行对风险的评判,主要是把单个企业作为主体,关注静态的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往往较低,财务指标难以符合评判标准,因此,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但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银行更为关注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尽管某个企业可能达不到银行放贷的标准,但如果这个企业某笔生意做得好,而银行对这笔生意流程和资金流的控制有把握,就可以淡化企业本身,只针对这笔生意,从而规避了中小企业在信息和财务披露等方面的融资障碍。因此,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针对主体进行,而是更多针对交易进行,对单一企业财务指标的衡量较少,上下游企业资信等级、商品价格走势、交易流程控制能力、企业交易过程记录等成为评估重点。这样既能真正评估业务的真实风险,也能使更多中小企业走进银行的服务范围。

以供应链金融作为支撑,就有机会实现供应链中生产企业零库存、供应商票据结算周期最短的目标。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除了对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有益之外,链条上的核心企业也可获得业务和资金管理方面的帮助,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质量和稳固程度,最后形成银行与供应链成员多方共羸的局面。对核心企业来说,可以借助银行为供应商提供增值服务,使资金流变得较有规律,减少支付压力,同时扩大自身的生产和销售,压缩自身融资规模,增加资金的管控效率。也就是说,核心企业可以利用供应链融资从上下游企业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交付款方式、账期或者更大的销量,从而得到更多的金融资产,可以说,更大的金融利益将向核心企业集中。

五、结束语

从近几年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物流金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主要从事单一货物质押,今后要朝着更深入的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方向发展,促使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发展,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发展。

总之,随着现代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金融体制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将带来更加适合竞争与发展的新型金融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金融体制和管理模式必将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更加新型的服务技术,开辟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渠道,物流业选择资金的空间也将更加广阔。届时,物流业与金融的合作将更加便利与融洽,物流金融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物流金融发展趋势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