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探讨论文_陈蓉

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探讨论文_陈蓉

陈蓉 汕头市 滨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汕头 515000 

摘 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本人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再从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 实训课 教学方法

一、目前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定位不明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培养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人员,与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所设定的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软件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目标过于宽泛,专业方向不明确,以致学生学习面过宽,不能突出专业的一技之长。面对企业需求的很多软件学生也都学过,但只限于了解、熟悉,并不能成为学生择业的技能,自然就不会被市场所接受。

2.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差、素质低已是事实。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自觉性。而我们现在的课程设置大部分还是纯理论型课程,学生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也就对学习产生了枯燥感。同时学校现在还是偏重从计算机的整体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结果是学生的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却损失了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理论没有联系实践。这样学生既不能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必然与社会需求脱节。

3.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这是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我们现在多数使用“PPT板书+讲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最多只能按照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上机操作一遍,对所学知识不知道有什么用,从而让他们产生了“什么都没学会”的感觉。

4.教师较少实操经验,难以适应教学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实践教学改革的成败。现在好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都同时承担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担,长年从教使大多数教师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没有完成过计算机方面的实际项目,也没有相关企业有关工程的实践。这就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才能适应实训教学的发展需要。

二、加强计算机实训课的建议

1.强化实践教学,规范实训大纲。

大纲是开展教学的依据,要根据国家标准,制订有自己专业特色的校本实训大纲。要规范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考核标准:学生实训守则、学生实训成绩考核办法、实训安排(内容、学时分配等)、实训考核评分标准等。实训课提纲是教师授课过程中遵循的教学步骤,以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在实训提纲中要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布置实训内容和步骤。对于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训后的思考题也要给予提示或指导。学生必须在实训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实训,完成各项实训任务。教师也要按实训提纲的要求进行布置、检查、评定学生实训的完成情况。

2.突显专业特色,设定教学课程。

怎样的专业课程决定了培养怎样的人才,专业课程体现了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要结合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在以技能为核心的专业教学模式框架内,设定新一轮的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体现出确定的行业目标、细化的专业方向。

3.提高教师技能,顺应科技发展。

从事计算机科研、有一定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是担任实训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具备跟踪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大胆实践的能力,具备把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的能力。

4.明确考核标准,合理检验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其中实践能力考核要再次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作业完成的程度、设计效果以及创造能力。

5.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职业技能。

要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增加课外实训活动,改课内“纸上谈兵”为课外“真枪实干”。

(1)开展各类实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可开展诸如“听打录入”、“文档排版”、“网页制作”等技能节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实训教学的需要,拟定好教学计划,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生产第一线锻炼,感受企业氛围,了解工作要求,弥补校内实训的诸多不足之处,为学生将来就业作好准备。

三、探索有效的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方法

1.激趣引导法。

兴趣是人认知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学习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配合教师教学思路,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调整好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努力改变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使学生变接受型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主动学习。针对学习内容,要明确相应任务,进而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明确任务为课堂主要教学目标, 在学生实践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3.网络交流法。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信息共享和利用的特点和优势。因此,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该延伸到课外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证明,利用网络交流进行协作学习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4.以赛促教法。

2008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两条平行轨道的制度设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更是职业教育在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上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技能大赛可引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技能竞赛的举办,正式推动了职业学校加强专业课程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在竞赛指导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提高,拓展了教师视野,增进了同行的学术交流。

5.以证促学法。

中职学校学生能力的体现很大方面在于考取相关技能证书。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现在是作为学生升学、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参考。本人认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考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很全面,能够通过一级考试的同学,其计算机基础已经达到教学要求。想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可以在平时课堂上采取等级考试的教材,安装模拟软件,教师在讲理论时结合考试易出现的知识点重点突破讲解。这样既能提高实训课堂的有效性又能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

四、结语

总之,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中,实训教学的质量就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任何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都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实现,对于计算机专业更是如此。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结合学生知识和能力特点,结合计算机系统软件升级换代,不断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力求探索与现代教育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新模式,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我们在实训中去思考、发现,计算机专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代君 张丽芬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探讨.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2]陈莹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2013年,第04期。

[3]林冬梅 肖祥慧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刊:计算机教育版, 2005,(10):38-39。

[4]刘佳 分析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与对策.计算机教学,2004。

论文作者:陈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探讨论文_陈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