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李兆焯:宽阔的民族胸怀铸就民族团结之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团结论文,宽阔论文,胸怀论文,之魂论文,广西壮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居住着38个民族。新中国50年来,广西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最深刻的体会是,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推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一直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先后召开了4 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大力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本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在出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52名,占代表总数57.78%。目前,全自治区各类少数民族干部总数已达35 万多人,是1958年成立自治区时的14倍,广西有40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担任着县处以上领导职务。50年来,不管出现什么风浪,广西的民族团结始终是紧密的,各民族关系亲密融洽,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江泽民主席在1990年视察广西时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在广西自治区各族人民当中,深深扎下了根。”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尊重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各民族的传统习俗普遍受到了尊重,谱写了一曲曲各民族大团结的赞歌。
199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生活在不具备生存条件的都安县大石山区的6万多壮、 瑶等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搬迁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安置。7年来,为了使这批移民尽快脱贫, 环江县划出肥沃的土地让他们开发。当地毛南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不但没有歧视、排外之举,反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积极帮助移民建设新家园。那些长期居住在大石山区的移民,不会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毛南族群众就手把手教他们;移民刚来缺衣少食,毛南族群众就节衣缩食给以无偿提供。
正是这种融洽的民族关系,宽阔的民族胸怀,铸成了广西各族人民的团结之魂,使广西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广西建设成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广西。如今的八桂大地处处生机勃发,千里壮乡一片繁荣昌盛。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达5412.24元,比1957年增长28.25倍。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972元,比1956年的58元增长33倍。
广西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49年以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都很落后,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而现在广西已形成了从小学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1998年,共招收研究生952人,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2953人,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高中在校学生30.7万人,年末初中在校学生235.5万人,小学在校学生626.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科研成果不断涌现,1998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研成果380项,科研成果商品化程度提高,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00项,成交金额19278万元。
目前,广西的大西南出海通道基本建成,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建成了桂林、南宁、北海、梧州、柳州机场,开通了100 条国内航线,9条国际、地区航线;建成了5条铁路干线,7条地方铁路, 通车里程3090公里;99.6%的乡镇通了公路,通车里程达51073公里; 建设了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三大海港,建成了39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18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93万吨。这些港口已与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个港口进行贸易往来。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广西工业在过去作坊式简单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建成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电力、有色金属、食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一批企业和产品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广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蔗糖生产基地,松香、剑麻纤维、铝、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平果铝已成为中国技术最先进的铝业基地。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4600多万广西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改革开放,把辉煌的广西带入21世纪。
(本刊记者杨维成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