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用于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观察论文_韦丽艳,焦雪萍(通讯作者)

韦丽艳 焦雪萍(通讯作者)

(山西省肿瘤医院 山西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 择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肿瘤手术干预者120例做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等量分为6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对照组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术后接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护,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之上施加针对性预防干预,对两组妇科肿瘤护理对象接受不同预防性干预策略后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比例加以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妇科肿瘤术后护理对象在接受不同预防性护理策略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比例之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术后此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溯源性分析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机制原因基础之上开展围术期的针对性预防干预活动,具备较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应。

【关键词】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248-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做为妇科肿瘤术后之常见严重并发症而存在,可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进展形成不可估量的负效应,因此而致死者亦可见于临床[1]。由此可见,溯源性分析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之机制原因所在,同时给予高效率优质化预防护理服务,是妇科肿瘤术后对该并发症防治的重要内容,我们对收治的120例妇科肿瘤护理对象术后施以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干预,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择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肿瘤手术干预者120例做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2.36±11.33)岁,平均住院日期(12.55±3.24)日,以随机数字表法等量分为6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两组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在年龄、住院日与病种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术后接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护,包括患肢的适宜性抬高,接受循环驱动仪治疗与功能训练等。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之上施加针对性预防干预:(1)入院针对性宣讲。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开展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之专项沟通教育,说明该并发症之危害度、防治方式与护患间专项配合事宜。(2)术前针对性评估。术前与经管医师展开联合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术前可预控的因素提供全面预控。(3)基础护理注意到位度与到位率。尽可能使护理对象处于温湿度合理适宜环境之中,对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度加以重点关注,饮食有度、秉承均衡原则,严防压疮、感染类不良事件,因便秘可形成腹内压上升效应进而严重影响护理对象下肢之静脉回流,故对排便情况施加特别关注。(4)下肢深静脉血栓专项预防策略。在适宜性抬高护理对象患肢的同时提供良好妥善保暖服务,降低冷刺激所致血管痉挛效应而减缓血流速促发血栓的风险,抬高角度控制于20°~30°范围,膝关节维持屈曲于15°角度,以软枕垫置于护理对象患肢处下方方位以防小腿受压性深静脉回流受阻。(5)针对性功能锻炼。于术后六小时即开始指导护理对象尝试下肢肌肉活动,如护理对象表现为耐受性良好,则鼓励引导其充分开展下肢活动尤其是腓肠肌部位的收缩活动,协助或督导护理对象完成足背屈伸、长收缩等运动任务。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接受不同预防性护理后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为工具对两组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施以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比例的比较处理,以P<0.05视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妇科肿瘤术后护理对象在接受不同预防性护理策略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比例之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术后此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存在与发展,是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术后康复之大患,基于该并发症临床治疗的复杂难愈性,早期施加积极预防效益更好。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机制及原因为:(1)肿瘤释放物质对凝血系统的直接/间接激活效应所致凝血机制之异常状态;(2)妇科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一般均为大范围手术,血管壁受损较为普遍,则内皮胶原暴露于外而活化血小板、凝血因子等[2-3];(3)术后卧床的长期性自然促成下肢静脉回流的减速运行状态,细胞大量聚集并于转移至特定部位(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时致内皮受损、激活凝血则血栓形成;(4)反复施行手术/穿刺操作亦可致血管壁受损而促发血栓形成进程[4]。

妇科肿瘤护理对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危害不容小视,兼之发生后治疗难度非同一般,故早期预防成为成本效益更高的护理选择,本研究在溯源性分析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机制原因基础之上开展围术期的针对性预防干预活动,入院后即行预防专项沟通教育活动,术前致力于风险因素之预评估与预控制,术后一方面提供高效率优质化基础护理服务,一方面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展开专项预防与计划性功能训练,集多种预防策略之合力,全程专项关注,赢得了预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结局[5],正如表1所示,试验组妇科肿瘤手术护理对象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比例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

【参考文献】

[1]陈凤群,唐小龙.预防妇科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9(5):572-573

[2]谢双.探讨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4):178

[3]罗琼珍.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6):644-645

[4]黄秀丽.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4,10(18):2232-2233

[5]王秋梅.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11):647-648

论文作者:韦丽艳,焦雪萍(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用于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观察论文_韦丽艳,焦雪萍(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