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使用优质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宫外孕患者共83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均行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联合优质围术期护理,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在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优质围术期护理能够优化手术指标,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外孕;腹腔镜治疗;优质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284-01
宫外孕又被称为异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的位置着床,属于临床急腹症。腹腔镜检查已经成为了宫外孕确诊的金标准,并且支持在孕囊尚未破裂时进行腹腔镜手术,从而减少患者的创伤,缩短其恢复时间[1]。而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在围术期当中必须更加注重细节,进而减少手术风险,提升手术操作的效率[2]。在本次研究中,对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采用了优质围术期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我院宫外孕患者共83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年龄在21岁~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3.6)岁;46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27例患者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23例患者出现阴道内流血症状。观察组年龄在22岁~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3.6)岁;44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28例患者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21例患者出现阴道内流血症状。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均行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联合优质围术期护理:
1.2.1术前护理 评估患者病情,告知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等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的了解程度,消除患者顾虑。通过交流沟通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结合听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转移其注意力。
1.2.2术中护理 术中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患者下肢稍微抬高大约15°~30°,目的在于促进静脉回流,避免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行静吸复合全麻,在麻醉成功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是尿量、血量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做好相关的输液、输血准备,以防不时之需。
1.2.3术后护理 患者去枕平卧,给予氧气支持,鼓励患者尽快下床活动,促进肛门排气,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3 评价指标
将手术相关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由t检验,若P<0.05,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x-±s)
3.讨论
相关的研究发现,宫外孕多以流产或破裂而终结,患者可能出现反复破裂出血或腹腔内大出血,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腹腔镜治疗在宫外孕的临床干预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宫外孕的发病位置较为特殊,因此围术期的护理配合也十分关键[3]。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优质围术期护理,经对比,观察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优质围术期护理当中,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预判,从而给予提前干预,因此能够使手术相关不良情况得到大幅度的降低,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相关的研究认为,优质围术期护理是一种具有预见性思想、人文思想的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中心,强调了护理措施实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能够使患者更快康复[4]。
综上所述,在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优质围术期护理能够优化手术指标,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琳,马骥.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9):40-41.
[2]亢晓红.细节护理对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4):497-499.
[3]董双.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宫外孕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1(09):1291-1293.
[4]王琪,徐艳,郭秀茹,等.妇科针对性护理对保守治疗、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7):3366-3369.
论文作者:林莉,曹莉,廖若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宫外孕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指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经产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