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胜菊

贵州省镇宁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镇宁县 5612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67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从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系统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收治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时,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焦虑和抑郁情绪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67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从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7.38±5.14)岁。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8.52±5.4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下一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方面。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量表评定法、心理测绘法、调查法、会谈法以及观察法等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年龄等因素,找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1]。(2)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开展认知性心理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并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体谅患者的痛苦,向患者耐心介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避免患者盲目恐慌,可以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3)护理人员要善于为患者营造共同对抗疾病的氛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家属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并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出院在家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期随访,叮嘱患者按期复查[2]。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和资料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或者百分数%来表示,经过t或者X2检验。P小于0.05,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系统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心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患者多为老年人,据不完全统计,7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几率可以达到10%,并且病情会不断进展,50%的患者在三年内会反复住院,发病两年内的死亡率已经达到了30%[4]。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而言,仅依靠手术、药物等身体治疗已经无法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护理干预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通过护理手段,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接受治疗[5]。本次研究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表明,经过系统的护理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焦虑和抑郁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收治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时,应尽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媛,曾小玲,吴丽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48-349.

[2]梁普莹,吴峻.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绪及心功能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49-50.

[3]唐玲,郑斌,李德蓉.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02:105-107.

[4]李莉,钟建英,廖玉英,郭琴,张元萍.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1:1086-1087.

[5]庞玉华,杨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20:120-123.

论文作者:陈胜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胜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