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三个问题_工业总产值论文

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五”计划将要结束,“九五”计划正在编制,本世纪最后五年海南经济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关系到海南能否实现“本世纪末达到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在2010年“赶上东南亚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的奋斗目标。本文拟从产业结构、经济成份结构、经济体制等三个方面对海南未来五年发展道路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一)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结构即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则会影响、阻碍经济增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海南建省七年来,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与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相比,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指数

从上表可以看出下述问题:

第一,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海南产业结构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第一产业在GDP构成中显著下降,与建省前1987年51.3%相比,下降了21.7个百分点,与“八五”计划第一年的1991年相比,下降了16.9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之高仍是全国少数几个省区之一。其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打破了“七五”期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八五”期间,稳步上升,由1990年的29.8%上升到46.5%,上升了16.7个百分点,成为三次产业中的首位,这表明省委、省政府“以旅游业为龙头,超前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收到显著成效。其三,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三次产业中位置最低,始终没有超过31%,其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始终没有超过15%。海南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一、二状态,表中其它省区及全国的产业结构都表现为二、三、一状态,这是海南产业结构与发达地区及全国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区别。

第二,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来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高,但没有保持稳定均衡的速度,年度之间高低相差36.8个百分点,其它省区和全国则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均衡的增长速度,年度之间高低相差不超过十个百分点。如全国1991-1994年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3.3%、21.8%、20.4%、17.4%。与其它省区及全国不同的是,海南第一产业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

第三,从三次产业对GD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来看,第二产业对GDP增长速度贡献最大,这和其它省区及全国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海南各次产业对GD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年度之间变化很大;其它省区及全国虽然也有变化,但变化区间较小,如下表示: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速度贡献率

海南第一产业对GD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92年为12.48,94年为31.87,峰谷之间差距达18.3;第二产业对GDP增长速度贡献率,高峰与低谷之间相差达28.6;第三产业峰谷之间差距也达到20.03。全国各次产业对GD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年度之间变化很小,变化区间在1~4.3之间;其它省区各次产业对GD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变化区间在1~8之间。

各次产业对GDP增长速度贡献率年度变化区间的大小,实质上是GDP增长速度变化的根源。广东1992~1994年GDP增长速度为22.0%、22.3%、18%;福建同一期间GDP增长速度为20.8%、25.7%、21.2%;浙江为18.9%、25.7%、21.3%;江苏为26.2%、20.1%、18.5%;海南在92~93年保持在20%以上后,94年则下降到12.6%,下降幅度之大为上述各省中所仅见。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海南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能够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产业结构。

1、要加快发展工业。

工业是海南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潜力最大的环节。1994年,海南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只有12.14%,全国为41.92%,浙江、江苏等省则达50%左右;人均工业增加值海南只有614元,全国为1532元,浙江为2924元,福建也达1916元;1994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浙江达27.3%,福建为31.7%,海南则只有13.5%,在上述省份中倒数第一;1995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7.1%,海南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3.4%,与全国相差30.5个百分点,与增长率最高的广东(26.4%)比,相差39.8个百分点,与增长率最低的天津(4.0%)比,相差17.4个百分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工业长期落后于其它产业的状况不改变,海南的现代化建设就很难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因此,必须痛下决心,下大功夫,打海南工业的翻身仗。

海南工业发展不能走大而全、小而全、独立完整、成龙配套的工业体系道路,而应走依靠本地资源,利用两个市场,走大而专、大而高、大而外的道路。所谓大,是指规模大,不能小打小闹,搞小作坊、小手工场的规模,应该按照国际标准,达到经济合理规模,建设大化肥基地、大化纤基地、大建材基地、大钢铁基地;所谓专,是充分利用本地的热作资源、海洋资源、油气资源、铁矿资源和建材资源,发展专业化程度高的食品、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建材工业,不去搞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所谓高,是指起点高、技术水平高,一步到位,把世界上上述行业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工艺引进来,不搞则罢,搞就要搞第一流水平的;所谓外,是要利用港口众多,运输方便,土地价格、劳动力工资低廉等优势,吸引国外一些大财团、大公司到海南发展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建立包括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保税区在内的多个出口加工基地。

2、稳定发展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海南的优势产业。这一论断包括以下三层内涵:首先,海南热带面积占全国热带面积40%以上,海洋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拥有丰富的热带、海洋资源,是发展富有海南特色产业、产品的基础;其次,海南第一产业连续三年增长速度稳定在10%以上,这在全国是少有的;再次,海南人均农业增加值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发达地区。1994年,海南人均农业增加值为1494.43元,全国为686.78元,福建为1146.72元,浙江为966.05元。这表明,海南农业不仅目前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海南发展第一产业,要以丰富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为己任,以加工运销为龙头,大力发展热作高效农业,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在稳定粮糖等传统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生产,建立服务于全国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成片开发、连片种植,建立以椰子、香蕉、芒果、荔枝为主的热带水果基地;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沿海滩涂养殖,建立海产品、水产品基地。要积极引进外商、外资、台商、台资成片开发农业资源,加快海南农业资源与境外先进技术、品种、经营管理水平的结合。要以建立国家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契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输,扩大海南农副产品在全国市场的覆盖面。

3、继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海南“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七五”期末时,海南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还以48.4稳居第一位;1994年,第三产业已经以46.5的比重坐上了第一把交椅。第一产业1994年比1990年占GDP比重降低的18.8个百分点,16.1个由第三产业所居有,只有2.7个为第三产业所居有。海南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1994年达2351.44元,比全国这一指标,几近高出一倍,比浙江和福建也高出23%以上。保持和强化我省第三产业的优势,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重要环节。

旅游业是我省第三产业的龙头,其发展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酒店业、餐饮业、商业、旅游工业等许多行业,间接关联的行业就更多。1994年,我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仅比上年增长3.6%,其中国际游客更是几年徘徊不前,一直没有恢复到1991年的水平。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旅游消费。要以96中国度假休闲旅游活动重点在海南为契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引进国内外资本投入海南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建设;要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既有热带风光旅游,又有黎苗风情旅游,还有海洋旅游、农业庄园观光等形式多样,既健康,又有吸引力,富于刺激性的旅游娱乐项目;发展旅游商品生产,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多具有海南特色、附加值高的商品,增加游客的构物消费;创造条件,争取中央支持,在洋浦、亚龙湾、海口等地建立大型免税商场,形成商品价格低廉的优势,刺激游客构物消费。

二、经济成份与经济增长

经济成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我国主要表现在各种经济成份与市场经济的融合程度上。一般来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成份,其繁衍、膨胀速度快,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反之,其繁衍、膨胀速度慢,对经济增长贡献小。我国国有企业是在计划经济、计划体制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面貌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动力机制、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国有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效益低下、亏损面大等困难使得一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步履维艰。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与市场经济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它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如鱼得水,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经济成份占比重较大的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海南虽不像黑、吉、辽那样拥有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甚至也没有中部省份国有企业多,但由于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发展不够,和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相比,国有经济成份所占比重仍显得较大,如下表示:

1993年全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工业总产值在不同经济类型间的分布状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东等省国有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的只有27.6%,低的只有20.54%,而海南则高达57.67%,不仅高于广东等省,而且高于全国43.13%的水平;集体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广东等省低的达32.68%,高的达63.99%,全国达38.36%,而海南则只有11.33%;其它经济类型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虽高于浙江、江苏及全国水平,但却低于广东、福建两省。国有经济占比重过大,国有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倒退,不能不影响到GDP的增长率。如1994年,海南集体工业比上年增长33.2%,三资企业比上年增长34.7%,乡镇及个体工业比上年增长45.8%,国有工业则比上年下降5.5%,虽然前三者的增长速度都超过30%以上,但由于国有工业企业占比重大,增长缓慢,因而全省工业只比上年增长13.5%。广东等省则不同,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成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异军突起,它们明晰的产权、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目的明确的动力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生产突飞猛进,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如浙江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1994年达449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2.9%,福建、广东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也达到65%以上,因而上述省份工业生产一直能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速度,即使在1994年全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普遍放慢的情况下,仍能保持20%甚至30%以上的高速度。据统计,截止1993年底,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在50%以上的16个省市,除北京市外,基本上全部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省区。经济成份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适应经济增长的要求,海南必须进一步调整经济成份结构。在调整经济成份结构过程中,要遵循一视同仁、公平竞争、不受比例限制、竞相发展的原则。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国有小型企业民有民营的步伐。我省国有小型企业占国有企业总数在96%以上,但所占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所创造的产值、利税都非常少,亏损面、亏损额却非常大;小型企业绝大多数从事竞争性行业,不涉及到国家安全、国防、尖端技术等特定行业或特殊产品。因此,不仅国家直接控制、管理的形式即国有国营的经营形式没有存在的必要,控股的形式也是大可不必的,最多可以参股的形式进入企业。国有小型企业可以通过拍卖、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制、产权转让等形式实现民有民营。

第二,加快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集体、乡镇企业是海南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及全国差距最大的地方,上述省份,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的达38.7%,高的达70%以上,全国平均水平也达到46.7%,而海南只有18.29%。大力发展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是转移农业过剩人口,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环节。海南发展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要以股份合作制为主,打破传统的村、乡、镇、街道、区出资为主的做法;在鼓励本地发展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同时,采取措施,吸引内地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到海南来开厂办公司。

第三,创造条件,落实国民待遇,促进“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放开“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经营范围,允许外商经营零售商业,开办中外合资旅游公司,进行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试验。鼓励“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受让国有企业产权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提高产权交易市场的开放程度。

三、体制创新与经济发展

体制创新是指对体制组成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它既包括对旧体制的一些构成要素的扬弃,也包括对新的要素的吸纳。体制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海南建省七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固然有优惠政策的作用在内,但更重要的是海南建省之初,就以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如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以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的市场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小政府、大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这些体制创新使海南领先于全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目前,在政策优势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强化体制优势,用体制优势弥补政策优势减弱所形成的空间,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后几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我省企业国有资产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这是全国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它在许多方面有独到的地方,如对国有资产实行委托运营或授权监管。目前,应该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宣传;组织实施,落到实处。

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转机建制工作。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不多,但所占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所创造的产值、实现的利税占数的60%以上,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是要按照“改革、改制、改造,加强管理”的要求,抓紧、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转机建制工作。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不完全是企业行为,因为国有企业的产权在未改制前100%是国家的,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改变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有政策、有号召,组织落实不力,企业等待观望的局面。其次,国有小型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走国有民营、民有民营的道路。要加快产权转让、产权流动步伐,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第三,对已经设立的股份公司,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我省经省政府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股份公司已达154家,股本总额达243亿元,这些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如何,对我省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按照《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对股份公司进行规范,要求其建立完善、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3、积极培育要素市场,形成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形成企业用工自立、个人竞争就业、劳动力合理流动、社会提供服务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步伐,金融市场要以资金商品化、资金价格市场化为目标,以资本市场为重点进行全面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市场体系;继续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建立门类齐全、功能较全的中介服务组织;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我省四个地方社会保障法规已经全部出台,目前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组织落实,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消灭死角上,并在实践中完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住房制度改革重点要从党政机关转移到企业,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5、政府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创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作彻底的决裂,要求政府从对经济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到主要依靠经济法律手段;从批钱、批物、批指标转变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上来。政府是否廉洁、高效,服务工作做得好与否,是投资环境最重要的内容,是比优惠政策更根本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的原则,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使我们的政府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我们的公务员成为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勤勉工作的公务员。

6、按照自由贸易制度要求,构建开放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是海南岛屿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在前七年开放成就的基础上,按照《茂物宣言》的要求,在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等方面进行开放程度更大的试验,经过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梯次推进过程,逐步推广到全岛。

7、把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结合起来,以立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新体制的形成。把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结合起来的作用在于:它把破旧体制与建新体制结合起来,大大加快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它把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法律、法规的稳固根基上,而不是建立在变动较为频繁的政策基础上,有效地避免了“初一、十五不一样”的弊端;它强调“先立规矩”,后做“游戏”,防止了混浊无序状态的出现,为经济活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它铸起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四梁八柱,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今后几年,我们要进一步用足、用活我省较大的立法权,完善和巩固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出具有根本意义的体制优势。首先,要把已经被我省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如国民待遇、税收征管、股份合作制、住房制度等;其次,对看准了、吃透了应兴应革的事情,要尽可能先立法后推行,用法律推动、引导、规范、保障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尽量避免立法工作滞后于改革需要,如股份公司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第三,要大胆借鉴、参考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共性的法律、法规,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加快和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如代理法、信托法、抵押法、票据法、环保法等。

标签:;  ;  ;  ;  ;  ;  ;  ;  ;  ;  ;  ;  

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三个问题_工业总产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