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运作机制及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作机制论文,我国论文,城市论文,体育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04)04-0031-02
1 社区体育的概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余暇时间逐渐增多,社区体育这个新的体育领域,也正在面向全体居民,成为城镇社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社区体育的概念或者说对它的界定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吕树庭对社区体育作的定义为:“社区体育是社区成员以社会感情为契机,以自发性为原则,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利用人工(设施)或自然环境,在行政的支援下,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为目的,有计划进行的组织化的体育活动。”另外,还有“李建国(1994)、肖叔伦(1994)的定义:社区体育是“在居民生活圈内由居民自主地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且是通过体育活动建立相互良好关系和共同意识,促进地区社会活性的一种社会活动。”王凯珍(1996)等人给社区体育下的定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概括出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核心就是社区居民为促进身、心的健康,打破行业、单位界限,就近就便,自愿参与的体育活动。
2 社区体育的特点
社区体育具有区域性,多数以各社区为一个活动单位,显示出社区体育的聚合效应。具有网络性,从社区管理的整个系统出发,社区体育管理具有组织的网络性。具有个人余暇性,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多是利用个人的余暇时间自发组织的。具有离散性,这里的离散是在社会生活圈内的离散,离开社会便无体育。自由度很高,居民间的个体联系不多,体育水平不是很高,过于激烈的对抗游戏较少。
3 我国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机制
我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开始就是一种政府行为,并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了区、街、居三级框架的社会服务网络管理体系。因社区体育组织具有网络性、层次性特点,所以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有两大组织形式:一是以政府行政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组织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另一类则多为社区居民自发建立的比较松散的组织形式。
3.1 目前的管理体制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体制尚未成熟,现有管理体制主要以街道社区体协为主,其他区域性体协为辅。街道社区体协是社区体育实施的关键环节,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政府工作职能。同时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现行的社区组织除了“两极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之外,还有驻街道单位等。
社区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由于社区体育是对城市居民整合的积极因素,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文化的交流、信息的传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等社会现象带来了对体育组织功能社会化、人性化的要求。在制定社区体育工作计划时,要在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确立后,再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社区体育的工作计划。开发社区体育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利用广泛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合理化程度和高效性。有体育活动站组织的锻炼活动和经常性的竞赛,则能达到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
3.2 对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社会体育是体育文化的产物。社区体育它应包含家庭体育,老年社区体育,厂矿、团体、机构、政府组织的体育等,兼含有职工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层面来看,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和管理还较为滞后,尤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社区体育与当地的经济基础不相协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组织形式与管理机制的不和谐
社区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以体育活动为主。它的组织形式势必要与社区体育的网络性、层次性相一致,但是,目前造成管理层次间的脱节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管理中的责、权、利不明晰。
3.2.2 经费短缺
我国社区体育中包含着社区体育的发展和建设(即社区体育事业和社区体育产业)。在社区体育建设中,避免不了要注入一定的资金来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和组织一些集体性的竞赛活动等,来提高居民的参与性和刺激居民的体育消费。目前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中,社区体育大都由政府出资,从而形成了经费短缺的尴尬局面。
3.2.3 体育人口结构不合理
社区体育活动参与对象的不均衡性普遍存在,多以老人和学龄前儿童为主体。中间年龄阶段的人群,由于工作、学习等压力,每天个人余暇时间较少,从而很少参加体育活动。
3.2.4 社区体育设施与体育项目的单一性
随着社区体育的建设与发展,大多数社区也购置了一些公共体育活动器械,但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现有的器械似乎并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社区组织的竞赛项目也较单一。
3.2.5 社区体育活动的封闭性和社区指导员的严重不足
当今世界是全球一体化、互相沟通与交流的世界,整个社会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大多仅局限于社区内部的“自我沟通”,缺乏与其它社区之间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全国城市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7万人,农村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5万人,全国至少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2万人。如果按日本现在的标准计算,我国应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0万人,而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仅6万人,差距较大。
4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发展策略
4.1 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社区体育的建设与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在管理时要做到:(1)政府参与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政府处于主导地位。(2)社区体育管理与社区体育服务相结合。在服务质量提高的同时,注重管理体制的完善。(3)社区体育经营性与服务性相结合,逐渐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社区体育服务产业化发展机制。(4)社区体育专业队伍服务与群众服务相结合。不能单单靠体育设施服务,还要有组织管理体系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以强化社区体育的整体功能。组织管理者要增强体育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的社区体育氛围。协调好社区体育组织与政府行政机构的关系。在制定规划时要考虑到实际性、可行性、科学性,同时努力加强社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4.2 加强社区体育软件、硬件的建设
社区体育的主要活动地点是体育活动站,站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同组织管理同样重要,并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程度。应加强社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并要定期做好对器材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社区体育管理者应立足于社区,充分挖掘并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应多采用培训专任社区体育指导员或聘任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等兼职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做到有目的、有组织地指导社区体育活动。根据我国国情,社区体育指导员应多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
4.3 理顺社区体育事业与社区体育产业的关系
社区体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它包含着社区体育事业和社区体育产业两种形式。社区体育事业,是指隶属于社区行政组织领导或管理、投资全部来源于国家,不实行经济核算的体育单位或组织,追求的是最大的社会价值。社区体育产业则是指社区体育事业以外,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社区体育,它获取的最大经济利润应该受到严格限制,并应努力创造其充分展示社会价值的环境。
根据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社区体育的特点和现行管理体制,所表现出社区体育的体育资源、资金的短缺现象,严重地制约着社区体育的发展。另外,由于社区体育经费没有固定来源渠道,更应加强社区体育产业价格管理,使社区体育产业和社会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并逐步建立社区体育工作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