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泽,朱希燕,付丽萍,张玉芬,李晓峰,张海燕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050011
【摘要】目的:观察镇静撤机法在婴幼儿心脏手术机械通气后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2月接受的100例心脏手术机械通气婴幼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行清醒撤机法,实验组患儿行镇静撤机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成功撤机率以及撤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性成功撤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0.0%VS40.0%),X2=5.542,P<0.05。实验组患儿撤机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VS10.0%),X2=5.102,P<0.O5。结论:对于心脏手术机械通气婴幼儿行镇静撤机法可有效提高一次性成功撤机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镇静撤机法;婴幼儿;心脏手术;机械通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递增,除此之外,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风心病,心脏大血管疾病就诊率也逐渐增高,心系疾病患者术后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以减少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婴幼儿自身耐受能力低,长时间机械通气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喉头损伤、胸内压增高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2月接受的100例心脏手术机械通气婴幼儿分别行清醒撤机法以及镇静撤机法,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成功撤机率以及撤机后并发症发生,从而论证镇静撤机法在婴幼儿心脏手术机械通气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50名患儿:男女比例为13:12(26/24),患儿年龄在1岁至3岁,中位年龄为(1.2±0.2)岁,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在(36.4±0.8)小时。对照组50名患儿:男女比例为27:23(27/23),患儿年龄在1岁至3岁,中位年龄为(1.5±0.2)岁,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在(36.6±0.8)小时。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全麻下行心脏手术,术后均气管插管转入监护室,本次研究采用PB840呼吸机和熊牌AVEA呼吸机,呼吸机通气模式为SIMV-PSV模式。对照组患者行清醒撤机法,撤机拔管前4小时应用镇静剂、肌松剂,在患儿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按照间歇指令过度撤机,同步间歇指令(SIMV)每分钟通气次数减少至5~10次,实验组患儿行镇静撤机法,在拔管前15分钟至20分钟给予地西泮静脉给药,地西泮静脉给药量为0.05~0.1mg/kg,4同时保证周围安静后行间歇指令通气撤机。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撤机成功率、二次撤机成功率与多次撤机不成功率。
(2)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肺炎、喉头损伤、胸内压增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儿一次撤机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其相关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撤机成功率、二次撤机成功率与多次撤机不成功率,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儿一次性撤机成功率、二次撤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多次撤机不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我省心脏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各医院心脏外科技术水平又参差不齐,技术水平高的大医院很少,心脏病患者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对机械通气的需求不尽相同。患有心系疾病的婴幼儿机体耐受能力较低,常规心脏手术机械通气新生儿清醒下撤机需对患儿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估,保证患儿咳嗽、排痰等反射存在,且呼吸肌力量良好、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清醒撤机,患者呼吸道自洁能力不良的患儿在拔管前应行体位引流、叩击拍背从而促进患儿肺内痰液流出[2]。但是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儿清醒撤机法撤机可因临床操作致使患儿出现烦躁、哭闹等负面心理应激反应,间接影响个体心律、血压等相关指标,诱使患儿出现心功能衰竭、肺炎、喉头损伤、胸内压增高等并发症,从而降低一次成功撤管率[3]。镇静撤机与常规撤机法相比,通过给予患儿一定剂量的地西泮,地西泮具有镇静、抗焦虑的作用,静脉给药后可直接作用于个体神经中枢,与大脑边缘系统、中枢苯二氯卓受体选择性结合,从而抑制突触传导功能,达到抑制神经元兴奋性,促使患儿机器通气撤机过程中血压、心率平稳,从而间接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儿一次撤机成功率、二次撤机成功率与多次撤机不成功率分别为50.0%、40.0%、10.0%,实验组一次撤机成功率与二次撤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共有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实验组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儿撤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儿给予镇静撤机法可有效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提高患儿术后机械通气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燕朋波,侯亚红,刘翠华等.机械通气患儿撤机拔出气管插管序贯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9):2241-2245.
[2]王艳芳,郑芳,韦雨晨等.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操作的配合及护理体会[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0(1):68-69.
[3]汪迎.机械通气患儿实施撤机拔管护理观察[J].饮食保健,2017,4(9):166-167.
[4]冯军.机械通气撤机时患儿心理感受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5,13(34):147-149.
论文作者:张荣泽,朱希燕,付丽萍,张玉芬,李晓峰,张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患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机械论文; 成功率论文; 心脏论文; 婴幼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