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余江中医院 江西余江 3352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法,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排出率。结果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疗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相应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得发生胆源性胰腺炎疾病的趋势不断增长。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一般是由于胆系疾病和(或)高脂、饮酒等原因诱发的,但以胆系疾病最为常见的诱因。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易发展成重症胰腺炎,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败血症等 [1]。因此,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我院在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60.2±5.3)岁,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61.5±6.1)岁;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均符合本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在一般资料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一)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方法:①监护生命体征;②禁食;③胃肠减压;④静脉输液,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维持能量供应,补充营养治疗;⑤止痛治疗,采用哌替啶;⑥抗感染;⑦抑酸治疗;⑧减少胰液分泌,采用奥曲肽[2]。
(二)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所有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
(2)该病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属湿热积滞证,当以清化湿热,通腑导滞。根据患者情况调配相应的中药内服方剂,方剂组方:柴胡12g,威灵仙10g,莪术10g,生大黄10g,黄芩10g,白芍10g,金钱草15g,法半夏12g,海金沙15g,郁金10g,生姜10g,炒鸡内金10g;服用方法:水煎至200~400ml,1剂/d,分成3~4份,每隔6h口服一次或经胃管注入,以大便通畅为宜。
(三)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中病情发展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及时行内镜治疗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2组患者在采取相关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体征变化,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显效:症状完全消失,血生化检查正常。有效:症状有明显的减轻,血生化好转。无效:症状未发生变化且有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排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纳入并详细记录本次研究中的全部计数资料,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X2和t检验,若两组数据的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在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1 对比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排出率
观察组在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排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胆道感染、胆石症等胆道疾病至今仍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胆结石嵌顿在壶腹部,胆管内炎症、结石移行时损伤Oddi括约肌等持续使胰液不能排入十二指肠,导致胰管内高压。胆囊结石伴发感染时细菌毒素、炎性介质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扩散到胰腺,引起胰腺炎[3]。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更能有针对性的全面进行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加快患者恢复。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内镜治疗,但是根据我院的实际医疗条件,目前不具备内镜治疗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采用了中西医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从结果上来看疗效良好,在西医治疗方面使用了营养支持,改善血液循环,以及抗休克和抑制胰酶分泌等措施。在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自拟中药汤剂中生大黄具有苦寒泄热、攻下燥屎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示: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有泻下、解热、保肝利胆、抑菌等作用;金钱草、白芍等药物具有增强清化湿热、抑菌、排石之功效;佐以黄芩增强清化湿热、抑菌之功效;威灵仙含白头翁、淄醇、皂苷类等成分,具有镇痛、抑菌作用;莪术破血行气止痛,莪术的水提液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循环,与威灵仙、白芍合用止痛效佳;郁金主要含挥发油,另含姜黄素、多糖等,具有保肝利胆、解热镇痛、抑菌、抗氧化等作用;柴胡含多种柴胡皂苷、挥发油、淄醇、黄酮类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消炎、保肝利胆、降低转氨酶、抗菌、抗病毒、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若呃逆、呕吐、胃胀者,可予生姜、内金、半夏[4]。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有效地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减轻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痛苦,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促进结石排出胆道,甚至达到根治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胆源性胰腺炎进行治疗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胰腺循环功能,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结石的排出,部分患者能达到根治效果,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一鸣.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1):161-162.
[2]叶任高,陆再英.《第七版内科学》本科教材书.
[3]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材》.
[4]张庭模. 《中药学》,出版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论文作者:杨朝霞 李振英 余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胰腺炎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结石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