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的规模也不断增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文章论述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提出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程质量管理等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质量一直非常重要问题,很多建筑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都是人为的,若是能够合理监督,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控制问题,便可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但是现在而言,我国建筑质量监管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比较多,给建筑质量提高带来了很大阻碍。
1.建筑施工监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建筑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
最近几年,因为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各方面领域都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但是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乱象也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其中的原因有方方面面,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建筑行业进行约束,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例如,很多的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常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为自己招揽工程,在招标竞价的过程中肆意压低价格,破坏市场的良性竞争,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也没有得到一些合理的手续就将工程随意的分包给其他企业,对于分包单位的管理监督就更加谈不上,这样就导致无法对建筑工程监督进行一个合理的把控。这些问题之所以能够一直发生,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无法实现正常的工程质量监督,就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要想彻底地改变这一现状,进行相应的立法约束十分必要的。
1.2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正是由于立法上存在漏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的条款细则十分的不完善,因此许多法规都无法落实,实用性较弱,执法者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导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各种违规操作的问题,为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埋下了隐患。另外,政府部门的干预也是导致监督执法无法正常开展的原因之一。如政府的形象工程、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等,由于对工程进度的要求,施工中难免会出现违反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时间节点不满足规范或技术标准要求的问题,如果质量监督部门严格按照有关的监督管理规定进行监管,必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因此监管部门面临层层压力,想管不敢管,造成执法不严。
1.3质量监管主体全责没有明确
在各个建筑主管部门中都存在质量监管主体权责没有明确的情况,很多部门都存在一些权责模糊或者交叉的地方。我国当前负责建筑质量监管的部门是事业编制部门,由于受到部门改革影响,缩减了质量监督费用,这也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经费比较少,相关机构运转比较困难。此外,还存在重复建设队伍的情况,有些业内监管是很多部门都能够管理,甚至还可能因为经费问题导致没有一个部门管理。还有些单位,不但可以建设还从事质量控制和监督,这也导致了无法真正落实监督工作,给质量监管造成很大困难。
1.4缺乏一个健全的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我国对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的更新完全跟不上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而且这个建筑的监督体系也不是十分健全,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不是十分重视,也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管理体系,实施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对监督人员的配备过程中也十分的不合理,由于本身缺乏一个完善的建筑监督体系,这样就使得相应的工作人员比较稀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际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由于对建筑施工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任务量很大,这种身兼数职的现象就不能对建筑施工实现全面的检查和管理,从而在源头上对整个工程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现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集中在监理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三方面共同承担的,这三方没有存在隶属关系,没有一个集中的监督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建筑工程监督不能够很好地进行下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2.1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立法
法制建设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根本,因此国家立法部门应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有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立法,将现有的质量监督管理有关的法规中一些过时的、不合理的内容去除,改革行业相关规范,建立起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体系及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标准,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使得工程质量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应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有关的地方性法规的建设完善工作,在国家级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结合地方经济形势、行业形势对地方性法规条例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建设
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当前工程质量监督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开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当认清目前自身所处的位置,明确自身所面临的紧迫性,积极探索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更好地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当下,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质量的监管,尤其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工程参建单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2.3创立一个完善的建筑监督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的建筑行业之中,大多数施工单位内部没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管理体系,再加上缺乏相关的优秀管理人员,在管理人员上的配备不是十分合理,这就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概率的发生。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根源上避免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建筑监督管理体系,主要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设立一个不受其他因素制约的监督部门体系,这样就能使得整个监督工作具备高效率、公正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关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在平时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之中,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确保整个监督过程贯彻于整个施工的过程,能够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理、早解决;第三、坚持创建一个服务型、合理性的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能够将服务性和执法性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能够确保施工单位能够很好地接受监督管理意见;第四、贯彻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于各个部门的施工人员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坚决避免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发生,确保监督的顺利进行。
2.4进行体制改革明确权利与责任
如上文所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部门交叉监督、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主体不清晰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重视责任明确工作,积极推进建筑体制改革,明确相关部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权利及责任。监管部门要改变以往的监督方式,要由监督“工程实体质量”向“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转变,通过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实现控制工程实体质量。
结论
建筑质量监督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非常重要,但是现在我国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便必须研究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措施,在优化建筑施工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落实监督的作用,给工程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伟勇.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4(23):272.
[2]高毅敏.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12(06):27-29.
[3]曾广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析[J].科学之友,2010(12):67-68.
论文作者:杨鹏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监督管理论文; 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部门论文; 我国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