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研究论文_肖月媚

钟山县人民医院 542600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的75.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病常伴有心绞痛症状,极易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的质量。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案较多,但由于患者心绞痛极易反复发作,极易增加其不良心理情绪,甚至还会影响到患者用药依从性,最终降低治疗的疗效。与其他疾病的护理方法有所不同,护理人员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时,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及科学化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1],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为(58.2±3.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为(6.0±1.1)年;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为(57.3±3.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6.2±1.3)年。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均排除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入院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注意事项。(2)对病房环境进行严格管理,注意控制湿度、温度等病房环境。(3)入院第一时间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状况以及既往病史等资料进行评估并记录在案,并以此为根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知识,尤其对患者做好心理上的疏导,对于患者的心理诉求尽量满足,消除其焦虑的心理,增加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同时带领患者及其家属熟悉院内基本环境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多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培养其战胜病魔的信心。(2)健康教育:在病房设立健康教育本,可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关于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治疗方式与流程以及日常相关注意事项等。严格遵循医嘱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同时叮嘱患者家属进行监督。协助、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念,让患者深刻的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影响,从而培养患者自觉从日常生活中去纠正的生活习惯。同时引导患者养成对自己康复期间恢复资料进行记录的习惯,例如康复运动的方式以及时间,此间有无出现不适症状,用药、换药种类、时间、剂量等。同时也要叮嘱患者家属对其的督促,养成记录的习惯,并通过记录的数据找出最适合自己康复的运动、用药、作息等方式。

1.3评价标准

(1)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评估标准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有了明显的减少,静息心电图显示ST段压降至正常范围[2],抗心绞痛药服用量减少80%以上;显示有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有所减少,静息心电图显示ST段回升高于0.05mV,抗心绞痛药服用量减少50%以上;无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无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同时其余各项指标均为达到有效的标准。对比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2)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3],评分标准共包括生理功能、睡眠质量、自我管理以及社会功能四项,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在护理后向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经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客观比对2组指标,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的72.5%(29/40),详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的心前区疼痛,对其的控制不及时,极易引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最终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4]。而该种疾病在中老年人中有着较高发病率的同时,还属于一种极易反复发作的疾病[5],从而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得生活质量下降,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6],影响了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因此,除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外,优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7]。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是护理措施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的保证。同时,对于患者积极实施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8]。从本文的研究,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其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普及,指导患者进行进行正确的用药、康复训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相应的心理疏导与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目的。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淑贞.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54-255.

[2]郑艳,廖雨娟,郑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4(20):243-243.

[3]陈威.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4):24-25.

[4]栗红利.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4):158-159.

[5]斯琴图雅,娜仁图娜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55-355.

[6]颜红霞.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247-248.

[7]吴蕾.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1(27):250-251.

[8]黄微微.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4):600-601.

论文作者:肖月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心绞痛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研究论文_肖月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