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0一队 黑龙江 150028
摘要:目前,铜矿仍然属于我国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铜矿的开采也受到了整个矿产行业的关注。特别是在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过程中,通过围岩蚀变研究,可以使找矿效率有效提升。文章以沙溪的斑岩铜矿座位研究实例,依靠分析围岩蚀变类型与特征,对其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铜矿找矿;围岩蚀变
引言:如果要对斑岩型铜矿品质进行较为准确地预测,可认真分析围岩蚀变相关特征,从而使找矿效率有效提高,进而促进铜矿开采的正常开展。基于常年流体的作用,在容矿围岩当中可能同时产生化学与物理反应,让围岩化学成分与物理构造出现一定差异。同时,蚀变可能因为温压条件的差异,出现差异化的特征。在各类矿种找矿的过程中,运用围岩蚀变的手段也存在着差异。围岩蚀变分布的范围一般在几毫米至十几米,基于温压的作用,可能产生一些晕圈,而共生叠加的情况也可能在长时间流体作用之下出现。
1矿床地质特征
该矿床位于庐江县沙溪镇,沙溪岩体是本矿床主要的富矿岩体。矿区地层分区隶属下扬子底层,大部分矿区被第四系覆盖,中部矿区出露,主要地层为志留系和侏罗系,白垩系仅零星出露。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发育有4组:第1组断裂构造走向为近东西向;第2组断裂构造走向为北东向;第3组断裂构造走向为北北东向;第4组断裂构造走向为北西向,其中,第3组断裂尤为发育,次之为第2组断裂。本区褶皱构造主要为菖蒲山—盛桥复式褶皱其倾向为南西向,包括有向斜—棋盘山褶皱和背斜—铜泉山褶皱。其中,铜泉山背斜为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分布在铜泉山附近。棋盘山向斜相对分布较少,主要集中在棋盘山—虎丘山附近。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使得多数构造被强烈破坏,多处被后期地层所覆盖.区内发育有多种类型岩浆岩,岩相有侵入岩和火山岩。其中,细斑石英闪长斑岩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为主要的矿化岩体,次之为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
2斑岩型铜矿床的蚀变与矿化
沙溪斑岩型铜矿床蚀变带发育特征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类似,均发育有钾硅酸盐化蚀变、青磐盐化蚀变和长石分解蚀变。其中,长石分解蚀变的发育特征为长石蚀变为石英、绢云母和高岭土等。蚀变带的发育特征空间上表现为钾硅酸盐化蚀变整体发育较弱,分布于矿体的前端和外围,而长石分解蚀变则分布较为广泛,叠加于新鲜岩体和其他蚀变岩体之上。时间上,钾硅酸盐化蚀变为沙溪矿床发育最早的蚀变类型,青磐岩化蚀变略晚,长石分解蚀变为本矿床发育最晚的蚀变类型,故而,部分长石分解蚀变覆盖在其他两种类型蚀变岩之上.对于蚀变带进行岩石学研究表明:引起早期矿化的蚀变类型为钾硅酸盐蚀变,发生该蚀变时热液流体带入大量成矿物质,伴随着不同程度的Si、Al、Fe、Ca、K等物质的沉淀,新鲜原岩中大量Mg元素和Na元素等被带出,随后形成的青盘岩化蚀变分布于钾硅酸盐蚀变带的外围,发生该蚀变时新鲜原岩中Si、Na、K、Mn、Ba等元素被不同量的带出和同时成矿热液中的Fe、Ca、Mg、P等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带入形成主要的矿化期;矿化期后形成在沙溪矿床中分布最为广泛的长石分解型蚀变,该蚀变发生过程中带入热液中大量的Si、Fe、K、P等元素,同时大量带出原岩中Na、Ca、Mg、Sr等元素。
3我国斑岩铜矿床分布及围岩蚀变的特点
3.1我国斑岩铜矿床分布
3.1.1时空分布特征
华南斑岩铜矿主要分布于江绍断裂带两侧以及沿华夏地块内部的深大断裂分布(如:政和-大埔断裂),且与新元古代超铁镁质出露的分布基本一致,这些矿床呈集中式产出,形成多个斑岩铜矿矿床矿集区,如:桂东南矿集区、粤西北矿集区、赣东北矿集区、湘东南矿集区、闽西北矿集区和浙西南矿集区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点
华南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主要是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或者是钾玄岩系列,大多数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或者同熔型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岩、英安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斑岩等。
3.2围岩蚀变特征
在斑岩型的铜矿里面,一般都有泥化带、黑云母-钾长石带、青磐岩带等。而在泥化带里面,高岭石一般都是通过斜长石的蚀变形成的来。在中上部的斑岩体当中,还可能出现钾硅酸盐的蚀变带。在斑岩体的顶部,或者时围岩同斑岩体相交位置,一般都存在绢英岩化带、绿泥石花带等。而在外部的围岩里面,则可能存在青盘岩化带。在构造破碎带当中,一般会出现中度以及深度泥化带。
4斑岩型铜矿找矿中的围岩蚀变
4.1围岩蚀变
铜矿体的赋矿围岩为凝灰质白云岩、砂泥质及硅质白云岩,普遍发生重结晶及硅化,与蚀变岩体的接触带发育小范围(宽度小于 50 m)碳酸盐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透闪石化及滑石化。其中,绿泥石黑云母岩、绿泥石化白云岩为落雪组早期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层状凝灰岩及凝灰质白云岩,经后期辉绿辉长岩侵入作用及构造热液作用变质而成。矿区内铜矿化主要与硅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
4.2A铜矿床
4.2.1绢云母及泥化带
在岩体最外面,可能分布着泥化带与绢云母,而绢云母化以及高岭石化则是常见的蚀变种类。针对绢云母和高岭石来讲,主要属于泥化带以及绢云母蚀变的矿物。由于带内蚀变的强度并不是很高,所以并没有矿化现象产生。
4.2.2青盘岩化带
在绢英岩化带外面,一般都存在青盘岩化带分布的情况,绿帘石化以及绿泥石化属于常见的蚀变。针对绿帘石、绢云母以及绿泥石而言,一般都属于青盘岩化带蚀变的矿物,而黄铜矿化则不会产生很多[2]。
4.2.3硅化带
在绢英岩化带里面,可能存在着硅化带。在破碎带的周围以及裂隙发育岩体当中,则分布着较多的硅化带。硅化则属于主要蚀变的类型,石英属于硅化带蚀变的主要矿物。在岩体当中,基质同斑晶的交代,在石英脉进入岩体后发生,在此过程中裂隙和破碎带为石英脉的进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4.2.4硅化黑云母化带
在绢英岩化带中,存在较小规模的硅化黑云母化带(SiBi),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黑云母化和硅化是硅化黑云母化带的主要蚀变类型,石英和黑云母是其主要的蚀变矿物种类[3]。
4.3 B铜矿床
4.3.1青盘岩化带
在斑岩体外部通常分布有青盘岩化带,黝帘石、绿泥石和钠长石是青盘岩化带的主要蚀变矿物种类,黄铜矿化现象较少。
4.3.2绢英岩化带
硅化和绢云母化是绢英岩化带的主要蚀变类型,存在矿化不均匀的现象,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是矿化的主要形式,分布形式为浸染状和细脉状。
结语
总之,在斑岩型的铜矿找矿过程当中,合理地运用围岩蚀变,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在铜矿石的品质与矿物化学特性分析中,需要将蚀变矿物的组合类型特点当做研究依据,并认真分析围岩蚀变特征,以便促进找矿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范子良,徐晓春,陈林杰,何俊,谢巧勤.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J].岩石学报,2016,32(02):351-368.
[2]张宗祥,郑娇.我国斑岩铜矿床分布特征及研究进展[J].现代矿业,2015,31(08):76-81.
[3]别小娟,孙传敏,张廷斌,易桂花,郭娜,吴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ASTER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与优选[J].中国矿业,2014,23(04):69-74.
[4]曹冲,赵元艺,水新芳,常玉虎,申维,杨永强.斑岩型铜钼矿床重要共(伴)生元素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J].地质找矿论丛,2014,29(01):1-12.
论文作者:张徐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斑岩论文; 铜矿论文; 围岩论文; 黑云母论文; 矿床论文; 长石论文; 云母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