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新泰 271219)
(2山东新泰市中医医院 山东新泰 271200)
【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应用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和观察组(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各2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24/25)与对照组80.0%(20/25)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中医针药;心理干预;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122-02
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即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由于脑卒中具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出现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因而多数患者具有较大的而心里压力,所以长期下去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最终形成抑郁症[1]。而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治疗,对于改善其抑郁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2]。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和观察组(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各25例,即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应用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为42~60岁,平均年龄为(52.1±7.3)岁。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43~61岁,平均年龄为(52.4±8.2)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心理干预治疗,即综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其缓解负性心理;与患者加强交流和沟通,采用Beck认知疗法,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信念,并积极了解其心理需求,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鼓励的语言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观察组采取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即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印堂、内关、风池、百会、人中、三阴交等穴位,对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清脑开窍针法进行针刺治疗,采用1寸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20min,1次/d。同时口服氟西汀治疗,该药生产批号为140402,产自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服用时20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6w。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抑郁程度,疗效判定[3]:HAMD评分减少>80%;有效:HAMD评分减少60%~80%;无效:HAMD评分减少<6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24/25)与对照组80.0%(20/25)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脑卒中后抑郁症以自责、兴趣丧失、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其在脑卒中后发病率约为35%~50%。该病症既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又会延缓其神经功能恢复进程。而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时,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心理治疗,其能确保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关心、关怀下而放松心理压力,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而达到有效缓解抑郁症的目的[4]。而中医学理论认为,抑郁症属于“郁病”等范畴,其以血瘀气阻、脏腑失衡导致心神失宁养、肝脾失疏运为主要病机。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选择选择印堂、内关、风池、百会、人中、三阴交等穴位,采用清脑开窍针法进行针刺治疗,这样就能起到健脑宽胸、疏肝健脾、凝神提气的功效。而作为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则能高效抑制5-HT的再摄取,并能保护脑卒中病变其与神经递质呈,还能提高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水平,从而达到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的目的[5]。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24/25)与对照组80.0%(20/25)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因此可以看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秀梅.中医辨证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2):279-281.
[2]徐长友,杨韧.中医针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6):831-832+836.
[3]袁迎春,全胜. 早期综合性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01):32-33.
[4]戴新萍,赵文涛. 脑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中医辨治异同的探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2):11-12.
[5]马丽琳.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3):220-221.
论文作者:杨永勤1,李凤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抑郁症论文; 脑卒中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中医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