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经济特区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中国经济论文,未来发展论文,特区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入世”,经济特区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可以存在又如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目前争议很大。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加入了WTO,实行公平非歧视原则,特区已经不“特”,难有作为。甚至还有人认为,作为以国家赋予特殊优惠政策起步的经济特区历史使命已经完结,特区可以取消。而我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特区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区最终的功能和作用没有改变,需要改变的是特区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形式。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经济特区在历经二十年的风雨锤炼之后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经济特区新的“试验田”
一、经济特区核心的功能作用没有改变。
经济特区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作用就是“试验田”,二十年来特区“试验田”的功能作用,充分体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探索与先行先试。今天中国已经入世,特区的“试验田”作用依然存在。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在深圳特区建设二十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这里,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三个层面上,要求经济特区三个“继续”。但是,无论是窗口的作用、示范地区的作用,或是排头兵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比较完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融合,自由贸易投资、经济自由化,在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未被耕耘的处女地,自由贸易区可以成为一块“试验田”。
自由贸易区就是一块新的“试验田”。
二、WTO过渡期需要经济特区。
根据多边贸易谈判中国对WTO的承诺,中国入世后与WTO规划的接轨,包括降低关税、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等还要有3-5年的过渡期。在今年10月份上海“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中国进一步承诺,将在2020年前亚太地区实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而如果要达到世界经济的自由化,对中国则更有比二十年更长的时期。这就是中国入世之后与WTO规划接轨的时间表,体现需要有不同过渡期。既然有不同时间段的过渡期,就说明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的人口如此众多,幅员这么广阔,巨大的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了中国入世之后,在开放的领域和地区,必然有先后之分,经济发达、市场经济体制较为成熟的地区就有条件和可能先行一步。因此,中国与WTO接轨,经济特区有能力有可能“率先”。
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以人员进出、货币流动、货物出入自由、开放为特点,都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运作的产物,在经济范畴内,本质上是一致的,差异的是“自由”的程度和形式。因此,可以认为,自由贸易区是经济特区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以自由贸易区形式链接经济特区与WTO也就顺理成章。
三、设立自由贸易区已经不是纯理论上的争议。
去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出席第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针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02年初建立,明确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进一步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关系问题”,建议“双方可在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进行讨论。这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今年11月28日在香港召开的第14届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上,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透露,中国政府正考虑入世后在内地、香港及澳门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条例和框架之下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香港与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这就向我们提示,在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已经进入中国领导层决策圈的议事范围,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探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香港、澳门,还有台湾,是中国一个国家内的几个特别关税区,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关系,形成比一般世贸组织成员之间更加紧密的贸易互惠,将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框架内,内地与几个关税区的特殊关系和客观现实。仅就这点,其重大的政治意义就不言而喻。
设立自由贸易区并不违背WTO原则,世贸组织没有不允许一个国家内部设置自己的特殊经济区。目前世界上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不论是美国、德国、日本等欧美工业发达国家,还是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抑或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准工业化国家,甚至象经济落后的太平洋岛国裴济都有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美国最多,但是他们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实际上这是各国和各地区为发展本国经济而普遍运用的形式,符合WTO原则,因此在我国设立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
厦门特区可望成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首选地
如果考虑在中国设立自由贸易区,那么基于台湾与香港、澳门一样为一国内特别关税区的现实情况,基于厦门与台湾的特殊关系,厦门特区可以争取成为中国首批的自由贸易区。
一、厦门有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实践基础。
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作出厦门可以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伟大决策。厦门人民经历十五年,为此作出很大的努力,有了一定基础——基本确定并部分建设了与内地的隔离线;逐步实施、落实了人员、货物、资金的进出自由,初步积累了运作的经验;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宣传舆论准备,国家有关部门也做了相应的努力;厦门特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实力起了根本变化,自由港某些政策深入人心。因此,在厦门设立自由贸易区在思想意识、舆论导向上比较成熟,容易得到上下的认同。
设立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新世纪改革开放的又一创新,符合中国改革开放设计大师邓小平“在内地再创几个香港”的伟大决策,厦门应当顺应历史潮流,勇当弄潮儿。
二、厦门具备设立自由贸易区的条件
1.厦门的经济实力不大不小,适合设区“试验”。在几个经济特区中,厦门的经济总量、财税实力仅次于深圳;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相比,厦门的经济规模、总量最小,但“单产”最高,几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都在排名前几位;在福建,最近第七次省党代会重申厦门作为福建发展经济的龙头,占有福建70%的对外贸易额,拥有比较发达的现代化港口码头和便捷齐全的电子信息、交通基础设施。在厦门设立自由贸易区可以带动福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国家大局考虑,经济规模摊子太大,如果改革试验不成功,所冒风险和成本太高;经济实力太小,即使成功,其示范、带动作用有限,意义也不大,厦门刚好符合“尺寸”。这与当年邓小平不选择上海和北京做经济特区试验道理是一样的。
2.厦门的特殊地理位置,设区便于“隔离”。厦门特区就在厦门岛上,四周环海,土地面积仅133平方公里,二座大桥将海岛与陆地联接在一起,环岛公路只差一小路段即将完工,完工之后厦门岛即可形成完整的封闭型岛屿。以这样的岛屿建自由贸易区,隔离线建造成本低,方便巡逻检查,有利辑私、查毒等。一个岛就是一个经济特区,有完整的经济结构;一个岛就是一座城市,具备初步现代化,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名,这种独特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3.优越的对台区位优势,设区条件得天独厚。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历来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的通道走廊,是祖国对台工作基地。今后,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台湾问题更加突出。近来国民党在台湾的县市选举中败北,面临着进一步的分化瓦解,民进党得寸进尺,台湾的本土化、台独势力有增长的趋势。厦门作为对台工作基地,发挥特区对台区位优势,在厦门设立自由贸易区联结台湾特别关税区,可以进一步密切台湾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贸易往来关系,符合台湾人民的意愿,以经济促政治,促进台湾早日回归。
三、经过“打私惩腐”的斗争洗礼,厦门人民更加成熟。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今年1至11月厦门经济仍实现了11.5%的增长率,这也是1999年中央正式立案查处远华案后厦门连续第三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在经历了打击走私和惩治腐败的斗争洗礼后,厦门的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则观念进一步加强,反私拒腐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位部门法治的防范机制、措施进一步规范、到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厦门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和未来,这是厦门从经济特区走向自由贸易区的最为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最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