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 广东广州 510282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以下简称SP),指经过特殊训练后可以模拟临床疾病或真实病人的正常人(或病人),一般为非医务人员,主要用于问诊、查体或交流等临床技能的教学和考核,起着病人和教师的双重作用,最早是在1964年由美国学Barrow提出[1-2]。目前SP在我国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医学生教育,在护理教育中并不多[3]。而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进步,对护理教育要求也日益增加,培养出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迫在眉睫[4]。因此将SP用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考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本文将对我国护理SP目前状况做一简单的综述。
1 SP的起源与发展
1955 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为保证3年级医学生有机会从非住院病人中得病史资料的机会,曾实施了一项以SP为基础的训练计划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990年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Paula L.Still man在《采用SP进行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的调查结果》一文中对SP做了详尽的描述:所谓SP就是一些经过训练,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的人,是具有模拟病人、考核者、指导者职能的正常人或病人[5]。SP不但在教学与评估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在加拿大、美国及日本等国的医师执照考试、各类临床技能考试中使用[6]。而在1991年,Paula L.S把这种方法引入我国。1993年,国内培养出的第一批SP,不仅提升学生病史采集与编写技能的训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见习时学生多、病人少的矛盾,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7]。SP这一教学方式为在校护生提供了一个模拟逼真的临床环境,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以为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耗资及培养基地等各种问题的限制,目前在高校护理专业仍难以实施[8]。
2 SP的种类
SP作为护理教学中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学习内容,目前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2.1 专业SP:
专业SP主要是从社会上招募的一批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这批人通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后,会颁发SP合格证书。SP 应具有一定模仿表演能力和较好的沟通技巧[9]。职业 SP 的招募和培训需一定经费支持,队伍动性大。职业SP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对学生的暗示[10]。但是由于需要经费支持,所以专业SP目前在国内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
2.2 非专业SP
非专业SP也称为简易SP,这是由于目前专业SP难以在国内推广所衍生出来的新的SP,主要是是由学生标准化病人和教师标准化病人所组成。简易SP主要有点在于这些SP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对于疾病的表现比较熟悉,易于培训,很大程度上能较少培训时间、人力和费用【11】,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的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但是简易SP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简易SP容易使用医学术语,从而产生暗示作用;容易引起考生对考核公平的担忧;容易产生疲劳感等等。由于目前临床教学仍以简易SP为主,因此,对于简易SP缺点的改进迫在眉睫。
3 SP的要求
SP在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重要作用,因此对SP的要求也要十分严格。首先,SP本身责任心强、品质优良、综合素质较高、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及相应的模仿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很好的应对能力【12】。
3.1 培训要求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应当针对不同的SP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例如:针对换某项疾病SP的培训,可以让培训人员对该疾病的病人或者仿真病人进行接触,让其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以及有关症状进一步了解,同时对该疾病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并进行考核,合格后的SP才能应用于教学中。
3.2 SP掌握内容要求
包括护理问诊技术、护理体检步骤、护理标准基础操作以及标准化病例的相关知识技能【7】。要按照培训时所统一的要求或指示来配合学生完成临床考核,不可自行更改、删除、增加症状或社会经历。
4 SP的意义
4.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长时间不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而SP的实验教学贴合临床,给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模拟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庄淑梅【2】在对126名学生通过SP教学实验后发现,SP实验教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学中能及时找到不足和差距,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和指导【13】。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在SP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护理实验操作与临床有效的结合,由于有SP存在,学生对临床的常规护理操作有感性的认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实习工作。同时,通过扮演不同具有针对性问题的病例,应用临床思维引导、启发学生分析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临床能力。
4.3 加强学生沟通能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SP教学中,学生能够直接面对“病人”并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在多次交流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身言语上的不足,从而改进。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交流不畅所导致,通过SP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在与真正患者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想,更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4.4 加强学生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SP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SP模拟一些突发症状(如过敏表现等),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这些突发情况有所认识,在以后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做到处变不惊。
4.5 SP具有可重复性
SP在临床教学中可以重复使用,这不仅能够增加SP工作的熟练型,更重要的是避免对真正患者重复行相同护理操作而对其产生生理或者心里的影响。
5、SP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SP本身是正常人,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某项疾病所有的阳性体征,而且所选择的疾病都是经过标准化处理,可能与临床所接触的病人情况不一致,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受限,因此不能够完全取代临床实践教学;其次,有创性的护理操作不能在 SP身上进行。对此应将SP和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为临床输送更高素质的护理工作人员。
6、SP未来发展的展望
目前SP在教学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在将来可以更加全面的在护理领域推广SP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将SP与其它护理行业更好的结合起来。尽管在专业SP和简易SP培训过程中仍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我们应当相信会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运用SP过程中,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将其与多媒体教学及模拟人教学结合起来,在一些SP不能表现的阳性体征进行补充,提高标准化病人在教学和考核中 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晓峰,张存泰,刘文励,等.[1]内科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在客观结构临床考试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1):1403—1404.
[2]庄淑梅.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8A):1978—1980.
[3]钟玉杰,王敏,李勤.从1O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4]赵海平.高等护理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现代化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46—49.
[5]Stillman,P L,丁可.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育和评价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 册,1989,10(6):40 -43.
[6]曾祥革,赵桂黔,潘秋菊.谈应用简易标准化病人的教学设计[J].中等医学教育,2OOl,19(1):39
[7]刘涛,钟玉杰,王敏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2734-2735
[8]景汇泉,左天明,于晓松.医学生对标准化病人多站考试评价的研究.医学教育,2004,(2):51254.
[9]沈婷,邹扬,缪青等.标准化病人(SP)的培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87—89.
[10]张璐姣:朱丹.标准化病人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21(17):18—21.
[11]濮丽萍,蔡晓红,闻彩芬.学生标准化病人用于健康评估操作考核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5A):1206—1207.
[12]马树良,战继伟.浅谈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1):1374 —1375.
[13]May W,汪青.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年文献回顾[J].复旦教育论坛,2009,7(6):92—94.
作者简介:
范梅霞,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范梅霞,何,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病人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简易论文; 教学中论文; 能力论文; 技能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