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地震灾害经常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及生命安全带来了较严重的影响,并且还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被迫减缓。当前的情况是,建筑业很多设计人员对抗震设计的认识不足,没有清楚认识到建筑较易受到地震损坏的真正原因,从而造成在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伴随我国对于地震的相关研究,建筑结构的设计尽管在不断的进步,但针对抗震的设计却依旧存有很多的问题,抗震设计的各种问题急需有效解决。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地震灾害属于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难之一,并且也是对建筑结构损害最大的一种危害,怎样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现已成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较为困惑的问题。在人类的历史当中,所有的地震灾害均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与经济的损失,例如唐山市的地震、汶川地震等。伴随全球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国家和城市内的高层建筑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也同时在增加,庞大的人员及财产都汇集于一个区域当中,如这一地区发生地震,其所形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地震属于自然性的灾害,所以现时期的科学技术并无法对其实施精准的预测,同时也没有有效的预防对策。
二、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
1、吸震设计
吸震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它采取了特殊的安装方式,在建筑上安装了附加的结构。当地震发生的时候,这种结构能够吸收由震动产生的巨大能量,这样就减轻了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强大危害。吸震设计的原则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在分配好的地方留好分隔缝,地震时里外相互吸引,以便于对地震损害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用户的安全。
2、阻震设计
阻震设计是对阻尼器的良好应用,阻尼器可以通过较大的阻尼力控制震动的影响。所以在房屋建筑时,在一些接缝处安装必要的阻尼器,就会减少结构的震荡危害。当然阻尼器的质量足够好的话,就可以有效的减震,保证安全。这种设计的主要原则是,将砂质减震器或者是弹簧钢杆减震器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层框架的接缝处,然后将挤压铅阻尼器或者是扭转梁阻尼器安装在建筑结构的抗震缝合伸缩缝里。
3、隔震设计
隔震设计是研究之中最重要的抗震设计方法,这种设计实际上是在建筑中安装布置隔震层,通过隔震层将地震带来的强大危害大大削减,隔震设计中应该有明显的阻震特点,因为一般的隔震层会采用特殊的减震材料,有效对建筑物进行保护。
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优化措施
1、恰当选择建筑场地
在建筑场地的选择过程中,其需要考虑到的问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的稳定性特点,必须要进行详细分析,判断其是否能够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较为安全可靠的基本环境。结合这种建筑场地的有效选择来看,其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应区域地质以及地貌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该区域的稳定性状况,如此也就能够避免因为场地的选择不当而导致其出现较多的问题,形成隐患缺陷。当然,在这种场地选择过程中,还需要详细分析该区域内以往的地震记录,这种以往地震记录的分析不仅仅是为了规避在地震多发地带,尤其是地震发生后的危险地带进行不合理建筑结构的设置处理,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建筑物后续抗震设计的等级进行分析,促使其抗震设计能够体现出理想的匹配性和适用性效果,有效提升抗震设计的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做好建筑空间布局设计
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考虑空间结构的均衡性。在地震灾害中,建筑不仅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力,还会受到空气冲击的作用力,因此,在其抗震设计中应当考虑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从平面主轴出发,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且刚度越好,稳定性就越高,能够承受水平力的性能就越好。(2)考虑空间结构的简单性。建筑结构越复杂,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更多方面,在计算相关参数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繁琐。因此,设计人员在抗震设计时应当尽可能简化设计内容,减少可能会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因素,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全面加固抗震设计,博阿正建筑的稳定性。(3)考虑空间结构的整体性。抗震设计是一项整体性较强的工作,并不是对建筑的部分构件加强抗震性能,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将楼盖、建筑内部以及相应的底层结构有效结合到一起,使其在地震灾害的冲击下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对抗地震产生的作用力,这样能够避免单一结构抗震性能低下而造成建筑整体崩塌的现象,在提高各部分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建筑整体的安全性。
3、严格保证建筑物的刚度
对于地震,设计人员在考虑加强建筑外部防护的同时,更基本的是加强建筑本身的坚硬程度。在进行一个建筑的建设时,首先使用好的混凝土材料,将房屋打造稳固。然后,在设计好的整个建筑上进行进一步的加强防护。根据相关法的明确规定,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一定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外层加固。当前的建筑材料还不够优化,这就需要人们对房屋的建筑材料进一步研究,积极寻找建筑材料升级优化的方法,这样在进行城市建筑时不仅可以减少对材料的资金投入,另外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没有必要的材料浪费。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优化很多材料,可以分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中。
4、优化建筑结构能量传递路径
为了促使建筑结构能够具备更为理想的抗震效果,还需要从基本能量传递路径角度进行优化,促使其相应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作用力的有效传递和抵消方面具备理想的作用效果,最终切实保障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效果。因此,针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额路径布局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其应该分析建筑结构中剪力墙以及框架梁柱等结构的布置合理性,分析其在力学荷载的承载方面是否能够发挥出最强作用效果,对于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形问题做到有效管控,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抗震作用效果。该方面的设计处理中,还需要重点把握好对于相关结构连接点的重点把关控制,促使其相应结构连接点能够具备理想的抗变形能力,降低因为梁柱节点,或者是柱墙节点处设计不合理而带来较为明显的缺陷问题。
5、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在目前的建筑中,面对地震灾害频发的情况,多重抗震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通常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建筑进行多重抗震设计,特别是在建筑的组成构件上。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选择延展性、刚度较好的构件作为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设置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防线,加强抗震性能,形成良好的抗震防线体系。在上述情况下,当第一道防线被地震破坏后,还会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发挥实际作用,为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提供保证。此外,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更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以便在抗震设计中发挥更多效用。
结束语
目前,建筑行业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的行业,所以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就很严格,尤其是现在的房屋设计对抗震防灾方面不够成熟,技术有所欠缺。所以一定要重视抗震措施,不断更新提高技术,选择合理的抗震方案,有利的地理位置,采用先进的施工材料和技术,建造更加理想安全的建筑。为我国的居民打造一个舒适安心的居住环境,为国家建筑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贾崇权,田慧平.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优化准则与构造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2]刘力,杜金宝.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239.
论文作者:严佳,毛晓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灾害论文; 防线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