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T类专业为例
陈强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5
摘 要:针对IT产业发展对高职技能人才的新要求,结合高职院校IT类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等难题,由院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创新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以生产、教学相结合为目的的生产性工作室,以软件开发等生产性工作室构建的个案研究,实现实践教学生产化、教学环境工场化,以构建学校企业新型关系来保障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从而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时效性,服务IT产业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工作室 股份制工作室 高职校企合作
本文所探索的股份制工作室是融企业的生产经营属性与学校的教育属性为一体,具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市场环境和生产流程,校企双方投入教学和企业资源,建立股权分配的进行“工学交替”的实体工作室。该工作室可满足校企双方的利益契合点,使双方都愿意为工作室的经营付出精力,而这一构建过程将使学生实践技能大大提高。该研究立足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IT类专业。
一、股份制工作室界定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针对生产性服务业——IT产业发展对高职技能人才的新要求,结合高职院校IT类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等难题,由院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创新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以生产、教学相结合为目的的生产性工作室,以软件开发、数字媒体、互联网营销三个生产性工作室构建的个案研究,通过构建利益契合的生产性实体,使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提早参与企业生产性经营与IT项目实践,实现实践教学生产化、教学环境工场化、实训作品产品化和教学评价市场化,以构建学校企业新型关系来保障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从而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时效性,服务IT产业发展。
二、股份制工作室的意义和作用
股份制工作室重在将股份制合作模式、生产性工作室进行有机的结合,以股份制合作模式为合作前提,以生产性工作室为载体,构建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的成长和成才环境。该研究具有支持中国和辽沈IT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信息产业是国家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研究具有创新高职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旨在破解人才培养中“学用脱节”的难题,创设融教学、生产经营实践和企业管理于一体的真实企业环境,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有重大作用。
三、股份制工作室的构建过程
该研究是将传统模拟式教学情境变为真实的、具有市场环境背景的工作室,可兼顾理论背景下的多种教学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分别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共建软件开发工作室、互联网营销工作室、数字媒体工作室等三个股份制生产性工作室,双方通过《校企股份制工作室合作协议》进行约束。该研究形成了一整套以IT专业为示范的、具有实践性的育人体系,形成了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教学建设、制度建设、生产性项目建设等实际研究成果。
1.教学建设。教学建设包括人才培养体系修订、教学大纲修订、课程体系修订等。人才培养模式可将传统实践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将实践教学环节立足于学校生产性工作室,既能达到“工学结合”具有的培养效果,又大大降低对学生的管理难度。生产性工作室由于立足于学校,使得教学设计主动权完全在于学校,从时间和教学效果都具有长远优势。人才培养体系的修订主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IT类专业进行领域划分和岗位细分,划分出“软件开发”、“互联网营销”、“数字媒体”专业领域培养方向和对应工作室,确定各个工作室岗位类别,注重各个岗位需要的学生类型,注重培养学生在某岗位的特长,达到专业培养精准化、个性化的目的,使得教学成果最大化。
2.制度建设。由于本研究中的育人模式是对现有教学过程的一次重要改革,这就需要必要的制度对工作室中的教师、学生、环境进行专项管理,使得工作室中的人和物得到有效的资源利用和整合,尤其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实践教学效果方面,都需要配套的制度进行监督,使工作室在阳光下运行。具体制度主要包括《学生管理规定》、《教师工作规范》、《工作室例会制度》等。
3.项目建设。股份制生产性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其承接项目均为真实项目,这对于软件开发、网络营销、数字媒体各专业而言,都将形成大量的有教学参考价值的项目库资源,对于各专业案例化教学长远发展大为有益。工作室的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项目材料、配套的项目文档、计划书等,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费琳琪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05)。
[2]刘易 构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新模式[J].计算机时代,2015,(10)。
论文作者:陈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工作室论文; 股份制论文; 学生论文; 企业论文; 目的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产业发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