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格局论文,进程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是世纪变迁的显著特点,它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它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它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内在联系的密切性和外部互动的包容性。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的世界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这一历史进程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既导向多极化,又导向单极化的双重效应,但主导作用是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既蕴含巨大的风险,更提供历史性机遇,从而引发新一轮史无前例的空前激烈的竞赛,其核心是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过渡。在这场竞赛中,必定有一批国家善于抓住发展机遇,采取正确的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地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发达国家可能如此,发展中国家也可能逐步赶上,在大国中会出现此起彼落的情况,但不太可能出现“一国独醒,众国皆醉”的状况。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相互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展开,大国实力发生相应序列位移的可能性与幅度都较以前增大,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与作用相对上升。这样,作为全球核心结构的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力量对比的重大调整。相对上升大国分享相对下降大国原先的影响力,不断创造出新的、多元的力量空间,造成国际关系和大国地位的不平衡转换。正是这种不平衡发展促进了世界大国的多元化,而世界大国多元化正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业已形成;欧、美、亚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正在逐步取代战后美国经济独霸世界的时代。在21世纪前期,中国在规模上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世界经济领域的这种多极化趋势,仍然是以经济为基础、经济与政治相辅相成和密切联动的。
经济全球化呈现统一的趋势,而多极化展示分散的趋势,两者似乎是逆向而行、互相矛盾的。实际上,已有学者指出[1], 经济全球化时代是极与极之间逐渐趋向高度依存的时代。过去的极相互割裂,呈绝对性,今天和未来的极是相对的,都是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简言之,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是绝对的。
极与极间关系的这种变化是十分深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大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基本战略,参与综合国力的世界性竞争,由于相互依存日益深化,它们的发展,只能依赖于利益协调,不能靠长久地损害别国的利益求得自身的发展。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都面临着大规模金融风暴、全球环境破坏、大量经济移民跨国流动、跨国经济犯罪、国际债务、对跨国公司进行有效监管与约束等全球问题,没有一个大国甚至超级大国能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出路是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合作,其中主要大国间的合作更是至关重要的,全球形势会迫使它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共同致力于建立某种国际协调与控制机制,这使美国难以有效地推行其单极独霸的战略,换言之,在越来越离不开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全球价值分配中政治范围的扩大,以及大国间相互连接、协调与合作的强化过程,已经日益明显。这也增大了美国寻求同其他大国合作的客观推动力。经济全球化需要世界格局多极化来为它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二)
经济全球化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向21世纪挺进,自然引起深刻的思考,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双重效应,即除了具有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作用之外,还可能被超级大国用来建立单极格局或单极主导下的多极格局。
1999年2月26 日克林顿的旧金山演讲强调要以全球化作为美国外交战略的立足点。4月7日他又强调全球化在21世纪对美国外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美国看来,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为它推行全球战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世界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迅速消失,充分的经济信息是市场经济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率先推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制定“数字地球”发展战略,在上述活动领域抢占高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它的优势地位,并且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注重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高踞于世界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顶端。美国力图凭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性技术形成经济、军事、政治与文化力量,主导全球化进程,锁定大国力量对比,在国际舞台上大大拓展按照自己意志自由选择的空间,使世界格局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全球贸易自由化,无疑将给经济实力最强大的美国提供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在因经济全球化而迅速推进的国际金融(包括国际货币体制与国际投资规则等)和国际贸易制度化过程中,美国握有某种主导权或主动权,对现存国际经济组织及其规则有掌控权。这使美国收益匪浅。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而跨国公司的巨头主要集中在美国。因此,克林顿总统认为全球化趋势会使美国更加繁荣。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世界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美国刻意利用这一进程把西方政治模式推向全球,即通过其占优势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及其影响力,传播甚至强行推行其理念、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布热津斯基就说过:“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上外部世界通过把中国进一步纳入国际体系而施加的变革压力,也许能导致中国体制的逐渐民主化。”[2-P279]
总之,美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维护自己的经济霸权,进而推进政治霸权、军事霸权、文化霸权和信息霸权,营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战略环境,构筑单极(至少是美国单极霸权治下的多极)格局。世界格局的两种走向何去何从,决定于主要世界大国的战略取向和他们在各种较量中形成的全球核心层次的力量对比结构。
(三)
冷战结束后,人们对世界格局进行了近十年的观察,得出了各自的结论。有人认为,两极格局解体后,取而代之的是美国的单极格局,多极化只是善良人们的一厢情愿。科索沃的炸弹彻底埋葬了多极化的幻想。有人认为,现在是以一超多强为特征的多极格局,它将长期存在。有人认为,“一超多强”是走向多极化的过渡性格局。笔者的看法是,现在处于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格局的过渡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指的是世界主要国家、国家集团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核心结构和战略态势,它建立在利益和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由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力量对比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当量变达到临界点,世界格局赖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就会遭到破坏,格局势必发生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直至形成新的格局。[3-P24~P25]
按照历史经验,一个世界格局的终结,就意味着另一个世界格局的诞生,如维也纳格局取代威斯特伐利亚格局,凡尔赛格局先是代替维也纳格局,后又让位于美苏两极格局。回顾世界格局演变史,大规模战争成为世界格局转换的重要标志,上述世界格局的转换就是通过拿破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完成的。战争在摧毁旧格局的同时,迅速建立起新格局,因为新格局是战争结果的展示,是武力对战胜国与战败国关系及利益的断然分割。然而,这并非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普通规律,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格局的转换,与战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即以两极格局中的一个超级大国自行解体为启端的。
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和消失导致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全球中心结构就进入“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的阶段,萌发于两极格局时期的多极化因素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集团)抓住这一历史性时机以及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广阔的发展舞台,制定战略,调整相互关系,努力营造有利于自身的世界格局。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和平方式和战争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用武力实现世界格局的“瞬间”更替和突变,它是一种渐进或缓进的方式,避免了战争灾难,却大大延长了世界格局转换的时间。由于这一转换是渐进的,不确定、不可测因素很多,规律性现象时隐时现,一切均难以迅速把握,世界大国以及潜在的世界大国需要足够的时间,对世界形势的重大转折及走向作出判断,进行战略与政策的重大调整。它们的结构调整与改革正处于重大的整合期,它们的战略取向和相互关系远未基本定位,它们的力量变化与发展空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确定性,一切处于迅速变动之中,尚不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期,大体上是世界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过渡时期。
人们往往把处于变动之中的某一特定历史时刻的力量对比状态,混同于世界格局所应具有的稳定的结构。实际上,格局的转换都需要时间,只是长短不同而已。何况这次世界格局的大变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生的,其涉及面之广,变化之深刻,影响之久远,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变迁所望尘莫及的。因此,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相对来说需要较长的转换时间。
(四)
由于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表现,一个尖锐的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是否需要根本改变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
应当承认,近十年来,美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之机,在世界上反复运用软、硬权力,大力构筑全球安全体系,强化在西方的领导地位,极力维护其霸权地位,科索沃战争的发动就是其典型的表现。
以历史和战略的视野审视现在和未来,多极格局虽未形成,多极化趋势却是历史大趋势。美国的战略构想与行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单极霸权是与世界发展所要求的多元化、多极化格局格格不入的。世界经济已经三极化,美国与欧、日的贸易战频发,欧、日要同美国分享权力,享受平等地位,美国经济也不可能永久持续高涨。我们决不能被美国的强势所迷惑。和平与发展确实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格局发展趋势业已到了紧要时刻,但是,美国霸权的一时之得势,并不能改变世界大势。科索沃战争并不表明“冷战后多极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战略判断有误或已经需要改变。它只说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是一个复杂与曲折的进程,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单极的强烈反弹正说明多极化是历史大趋势。世界大势仍然是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两个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
对美国战略的内涵及其推行的客观可能性必须作出切实的评价。美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力图在冷战后尤其是21世纪建立单极霸权,但是,美国建立霸权的主要途径并不是准备打大规模的世界战争,而是运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先发优势和制度化主导优势,确立经济霸权,进而推进军事、政治和文化霸权,其中包括主要对中小国家进行信息化的高科技战争,来达到霸权的目标。为此,美国必然抗衡多极化,尽力推迟多极化。可是,美国的雄心与实力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国的霸权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构成了另一对难以解开的矛盾。布热津斯基说得十分透彻,美国因缺乏公认的合法性而成不了世界警察,因缺乏偿债能力而成不了世界银行家,因自身不清白而成不了全球道德家。[4] 他在《大棋局》一书中声称,从长远看,全球政治注定会变得与一国独掌霸权力量的状况越来越不相协调。美国不仅是第一个超级大国,而且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到2020年美国GDP在全球的份额可能降至10—15%, 而欧洲、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份额将上升到与美国差不多的水平。全球经济不再可能由某个单一实体所主宰,就象本世纪美国曾做到的那样。这显然将产生深远的军事和政治影响。他指出,民意调查表明,只有一小部分美国人(13%)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压倒多数的美国人(74%)都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2-P274~P276]此外,全球化对美国社会凝聚力既有促进作用也有减弱作用。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廉价商品、投资、毒品及跨国犯罪,使美国社会更加多元化和世界化,更加崇尚享乐主义,更加腐败堕落,难以激发为高代价、高风险的世界霸权所必须的国内政治共识,在信息化时代,任何国际干预造成的低水平伤亡,都会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对。美国在将国家资源转化为全球战略力量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在科索沃危机中要绕过联合国并使用武力,也可以说明美国左右联合国和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美国为了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为了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在其全球战略的设计中,着力调整同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重点搞好与欧、日、中、俄的关系,承认它们的力量和作用,借重它们。这样,责任和权利的新分配就能应对多极化趋势,美国不仅能把欧日稳定在其战略体系之内,而且能把中俄吸引进广泛的国际机制之中,从容面对极有可能出现的“一代人”之后的尴尬局面:美国必须把自己的“主导地位”移交给共同承担政治责任的全球多极体系核心。因此,目前或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形成主要世界大国或集团间的完全敌对关系,换言之,不存在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基本条件。大国关系调整的客观后果之一是促进多极化发展趋势。总之,就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内涵和作用而言,优势中有困难,霸权中有合作,单极中有多极。
冷战后,欧盟大国几度想独自解决欧洲的热点问题,力有未逮,最终由美国出面收拾局面。这充分说明,欧盟大国仍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两者的战略目标和利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欧洲从实际出发,采取以美国为首的大西洋联盟的形式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但是,它们不是为美国战略效力的,它们的总体经济实力已略高于美国,它们的跨世纪战略是,推动欧盟不断扩大,确立欧盟东扩机制,在欧洲地区机制中增强自己的发言权,把以法德为主体的防务组织西欧联盟并进欧盟,加强欧洲军事联盟的力量,建成欧盟独立的防务体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使欧洲在北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掌握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实现“大欧洲”的计划,同时深化欧盟的一体化,通过发行欧元,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等,与美国争夺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领导权,在强化自重力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在国际上以“极化”战略来寻求建立大国间的均衡关系,把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提高到欧美、欧加(拿大)、欧俄、欧日关系的水平,使欧中关系从美苏两极关系的派生性关系走向独立性关系,逐渐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力量——真正的世界一极。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国重新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区,也使多极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明确无误地显现出来。在1999年8 月召开的法国第七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希拉克总统在反思科索沃战争时,继续倡导建立多极化世界。他指出,只有在欧洲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实体后,才能建立起多极世界的体系。在这方面,欧元已经使欧洲跨出了“决定性一步”,而当务之急是开始欧洲建设的“第二大工程”——欧洲的共同防务,以便“共同在安全和外交方面分担责任”。他同时表示,“法国不接受一个地区性组织把自己当作一个‘参战联盟’,到处出面,包揽一切”,而所谓“世界宪兵”的角色,只能由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授予”。《世界报》在报道希拉克讲话时用了这样的大标题:“希拉克勾勒法国抵制‘单极世界’的主线”[5]。
1996年以来,日美关系重新定位,通过了两国防卫合作新指针,日本乘机把防卫范围扩大到“周边地区”,一再声称有权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不断提升武器装备,它们拥有的侦察卫星、空中加油机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已经远远超出最低限度的自卫需求。日本向海外派兵以及启动和平宪法的修改表明,“放弃战争”、“不保持军事力量”、“专守防卫”和“不承认集体自卫权”等原则将发生重大变动,再加上努力作出“国际贡献”,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种种迹象说明,日本正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力求成为政治大国。在未来5至10 年内,日本走出经济低迷状态,就会加速向世界大国冲刺。
俄罗斯虽然在经济上已跌至谷底,仍不放弃“大国复兴”的雄心,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不断进逼中,步步为营,节节抵抗,以灵活多变的策略周旋于大国之间,以推进多极化和利用欧美间的缝隙,来寻求俄罗斯作为大国的生存空间。目前,俄罗斯仍旧是一个军事和文化大国,仍保有重大的政治影响,以历史的眼光观之,它具有大国意识和大国资源,有良好的教育与科技基础,一旦政治稳定、经济理顺之后,假以时日便能重振大国雄风。英国国际经济问题资深专栏作家哈米什·麦克雷断言,“俄罗斯经济起飞的人力、物质和组织资源已万事俱备,因此,在今后25年内的某一时刻,这些资源将保证起飞成功。合理的猜测只能是,在2010年和2020年期间,俄罗斯将再次成为经济大国。[6-P276]。无论现在和将来,俄罗斯都是积极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国家。1999年8月3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强调,国际社会在进入21 世纪之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巩固的多极世界。他指出,建立巩固的多极世界是人类应对前途作出的战略选择。多极世界应以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全球所有国家的利益。他同时指出,俄罗斯在这一领域已提出一些重要倡议,目的是在民主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加强全球稳定和安全,提高联合国的作用。[7]
中国是一个处在改革开放和加速发展中的大国,全世界对于它将成为世界大国并无异议,只是对所需时间的估计有所不同。中国坚持国家根本利益,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坚持自己的既定战略,在国际上维护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反对霸权,广结善缘,在发展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是最坚定地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国家。
从本质上来看,整个过渡时期内的核心问题是,美国追逐单极霸权,多强予以制衡并要求合作与平等,两者将会形成激烈的竞争,大国伙伴关系的迅速发展,中、俄、法极力主张推进多极化,多次在安理会牵制美国这个时而孤立的超级大国,美国并不能总是一呼百应,欧亚、欧中、欧拉(美)对话,加强联合国作用仍是众望所归,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不可阻挡,形势发展并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美国集中力量维护“一代人”的领导地位,充分说明它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倒是对多极化有一定的思想与心理准备,到那时美国面对现实,有可能重新审视其全球战略。1999年9月12日,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会见钱其琛时说,美国也认为,世界是多极的,美愿同中国、俄罗斯、欧盟等进行合作,并重视联合国的作用。[8]
总之,到21世纪前期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大国的力量基本定位,其他强国的力量有可能接近美国,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从目前的严重失衡逐步趋向相对均衡,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随之而不断调整,并基本定位,在全球层次上至少会形成美、中、俄、日、欧(以德为代表)五极,在区域层次上还会出现以印度、巴西、南非为代表的次力量中心,其他世界大国(集团)会“帮助”美国丢弃单极霸权的幻想,正视现实,回到现实中来,届时,它们将在此基础上构筑相对稳定有序的多极世界格局。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世界格局论文; 经济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欧洲历史论文; 美国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