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图书评论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认真总结开展图书评论工作的经验,正确理解图书评论工作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图书评论工作是图书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够直接促进图书质量的不断提高。有些书稿在三审(初审、复审、终审)过程中,有些思想内容或常识性、知识性问题可能未经发现而形成了图书,通过开展图书评论工作,则可以借助别人的眼睛,用别人的眼光来审视我们已经出版的图书,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图书,指出这些图书中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从而对保证图书质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促使编辑在选题策划和审读书稿中,加强责任心,更加认真细致地去做好编辑工作。同时也会促进编辑更好地钻研业务、学习知识。第二,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引导读者读好书。“评”是由“言”和“平”组合而成,“言”就是讲、写;“平”一可理解为平心静气地说,二可理解为公平、公正、秉公直言。通过书评作者对图书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评论、评介、议论,读者看了以后,可以知道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好在哪里,有什么价值,看了这本书可以吸取哪些有益东西;如果指出了这本书有什么思想内容上的错误,那么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和启迪。第三,可以倡导一种民主讨论的风气。有些事特别是学术上的事应该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不同看法,一本书是好是坏,应允许大家来讨论。第四,可以繁荣学术创作。通过对图书,尤其是对学术著作的评论,可以促进学术讨论,对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进入深入研讨,以形成新的共识。应该指出的是,有些同志把图书评论工作和图书宣传工作混为一谈,甚至以图书宣传代替图书评论。这种看法有失片面。图书评论和图书宣传有相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首先是目的和动机不同。图书评论工作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图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图书宣传工作最直接的目的是促销,通过传递图书信息,促进销售。第二是手段和方法不一样。图书评论是有一就说一,有二就说二,是好就说好,不好就是不好,有时甚至更多的是对书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尖锐的批评。图书宣传则作为企业自我宣传,主要是塑造出版社或图书的个性形象,因此,一般是正面宣传,多说好话。所以,不应该把图书评论和图书宣传混为一谈,更不能以开展图书宣传工作来替代图书评论工作,从而削弱图书评论工作的作用。
二、深刻分析图书评论工作的现状,充分认识现阶段加强图书评论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图书评论能对图书质量起着有效的监督、制约和保障作用。其次,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对图书出版的影响,市场经济对图书出版既有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求得最大的产出,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个准则对物质产品生产是适用的,可促进物质产品生产的企业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对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社而言,则有一个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问题,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则有可能在导向上出现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和加强图书评论工作更显得有必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图书评价,可促使出版社更加重视图书的质量和品位,自觉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其三,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的同志应该注意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更好地发挥图书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稳定社会中所起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如果把图书出版视为一种舆论导向,图书评论则可说是导向的导向,图书评论所产生的导向,对图书出版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图书评论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将直接影响着图书出版的结构和效益。如果在图书评论中,对质量上乘的精品图书旗帜鲜明地予以肯定,弘扬其价值和特色,同时对差错率较高的图书毫不客气地给予批评,特别是对思想内容有严重错误的图书给予尖锐的批判,这样就能形成一种使精品图书脱颖而出的舆论氛围。
三、牢牢把握图书评论工作的方向,努力发挥图书评论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开展图书评论工作也有一个导向问题、方向问题,这就是出版工作必须坚持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图书评论工作都要坚持这个方向;二是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是坚持三个服务方向,即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其次在图书评论工作中要强化三种意识,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化了这三种意识,明确了图书评论的目的,就更能提高图书评论成效。因此要积极探索,进而掌握书评艺术及其图书评论的规律,努力发挥图书评论的社会功能。图书评论是门艺术,既要能够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又要讲究批评艺术;既不护短,又能在揭露矛盾的同时让人乐于接受。针对目前图书评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改进图书评论方法,改进方法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进行纵向比较。在对图书进行评论时,要掌握有关背景材料,以更好选准图书评论的切入点。
二是进行横向比较。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全国图书品种是十二三万种,除去70%的教材、教辅,剩下的三四万种一般图书中有不少选题是重复的。因此在评论一种图书时,可将这本书与其他同类书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在比较中评价图书质量的优劣。因此,写一篇好书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写好一篇书评,往往要读一批图书,才能得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是进行典型分析。图书评论是一门科学。责任编辑如果认真地审读了书稿,审稿意见本身就是一篇好的书评文章。
四、切实加强对书评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书评工作的质量和权威
出版社加强对书评工作的领导,是提高图书评论质量的关键。加强对图书评论工作的领导并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般性地提要求。图书评论工作有着具体而丰富的内涵。要把图书评论工作真正当作提高图书编辑出版工作质量的保障措施,作为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做到四抓:即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总编室具体抓,选派人员专门抓。还要提倡社领导带头写书评,一个有终审权的社领导,如果认真终审了书稿,是不难写出合格的书评的。还要把每个编辑技术职务的晋升、年度考核同图书评论工作的业绩、表现结合起来,将编辑撰写书评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在出版社倡导写书评的风气。
再次,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安排、有经费、有重点。一年中出版社有哪些图书需要进行评论,尤其是社里的重点图书,重点图书出版后产生的反响,整个这项工作在这一年里怎么抓,应有个书评工作计划。目前,出版社要拿出一点钱来搞图书评论工作一般是不成问题的,这方面的投入能产生较大的效益。然后根据出书计划,确定哪些图书是需要重点评论的图书。重点评论实际上起到了重点宣传的效益。
还必须做到“四评”。即自己评、领导评、同行评、专家评。图书评论工作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图书评论工作的作用,就必须提高书评的权威,而要提高书评的权威,就必须提高书评的质量。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事书评工作。要注意发现一些拟是而非的质量问题,真正发挥书评对图书质量的监督作用。一定要从图书质量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