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程再造论文,信贷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过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使银行获取巨大、潜在的利益,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银行界普遍的战略思维。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收益的主要来源,进行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信贷业务占有全行主要的经营资源,特别是营运资产和客户资源。信贷业务的重组与流程再造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防范控制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正在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其经营模式正从以前的“产品(主要是存贷款)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服务是为了让产品卖得更好”逐渐转移到“产品是提供服务的平台”、“服务是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对现行“以产品为中心”的信贷业务进行整合,流程进行再造,将以细致分工、劳动密集、实体化组织、成本和收入笼统为特征的传统的信贷经营模式变革为集成作业、知识密集、虚拟化组织以及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产品定价的新的经营模式,提高集约经营水平,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粗放,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益低等问题。
2、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势集中的需要。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的增值活动,其总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为地割裂了信贷业务(产品)的价值链,信贷业务(产品)的附加值低,资源利用率低,单位成本高,综合效益低。为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等,应当进行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加强对现有产品的延伸性开发,不断创造新的信贷衍生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信贷业务与其他业务的重组,增加信贷派生业务和信贷中间业务收入,发挥信贷资源的规模效益。
3、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是积极应对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灵活的经营机制、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全方位的信贷服务、高效率的业务流程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稳操胜券,应当重组不适应客户需求“单打一”的信贷业务,重组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业务流程,在细分和确定目标客户市场的基础上,根据信贷资金运动规律,对现行信贷业务、产品、流程进行重组整合,删繁就简、扬长避短,强化信贷营销功能,为客户提供系列化、层次化、个性化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并形成“涡旋”效应,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快速应对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挑战,提高信贷服务效率,达到以快制慢、以优取胜的目的。
4、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营销与管理分离、操作流程分离、管理制度分离、责权利分离”的问题。营销一笔贷款一般要通过调查、评估、评级、授信、授权、审查、审批等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环节。这种分散控制风险模式的主要缺陷是岗位职责重复设置,业务处理手续细琐,决策层次增多,规章制度繁杂,造成多头管理,重复劳动,信息传递层层衰减,职责和权限严重不对称、不清晰,控制信贷风险的成本大、效率低。因此,应当在精简不必要的风险管理链条、管理环节的基础上,明确信贷业务授权、授信、调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操作内容和管理要求,实现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防止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信贷业务操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原则
1、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业,应将客户需求作为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不断研究客户需求变化和具体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扩展服务领域,提高银行服务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减少不必要的审核与监督以及折衷协调等环节,按最能满足客户需要,有利于开发客户价值的要求设计信贷业务流程,开发信贷产品。
2、有效性原则。效益最大化是商业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应服从和服务于该目标,全面测算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成本和效益,消除不盈利业务、产品、客户、流程。同时,对低价值的客户与低成本的服务流程相适应,高价值的客户与高成本的服务流程相匹配,以降低综合成本,使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既叫好又叫座”。
3、安全性原则。减少风险,就是减少损失,增加效益。因此,信贷管理的核心就是控制风险。在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贷款发放前对贷款风险进行识别和界定,贷款审查审批时对贷款风险进行“把关”,贷款发放后对贷款风险进行监测、转移、分散和补偿。
4、差异化原则。市场经济不变的规律是市场永远在变,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信贷业务的产品、客户、行业、区域、国别、风险权重结构的多样性。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当讲求差异性、灵活性,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5、集成化原则。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传统的信贷管理所推崇的“分工哲学”不同,其依据的是“集成哲学”,将原先拖沓、冗长、支离破碎的流程进行合理整合,将彼此分割的业务(产品)进行有效重组,动员所有的资源(技术、组织、人员)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快速有效集成,有机结合,产生整体合力和整体效益。
6、先进性原则。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应当坚持高起点,保持先进性,才能取得先发优势。具体而言,坚持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显著提高信贷业务信息化水平;坚持服务方式的先进性,建立差异化和综合化的信贷业务模式;坚持营销机制的先进性,全面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坚持服务和管理效率的先进性,整合业务环节,优化劳动组合,构建运转高效的信贷业务生产线和高度集约化的管理体系;坚持风险控制的先进性,建立实时监控、自动预警的风险管理系统。
7、虚拟化原则。银行的信贷活动是虚拟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信息技术模拟的可视化的经济活动,是“用钱挣钱”的活动。因此,在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当依托信息技术,使信贷业务和管理流程从有形化(物理空间)转向无形化(数字化空间),保证信贷资金以信用化形态独立运动,使信贷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银行不必“事必躬亲”,不断提高交易率,降低交易成本。
8、规范化原则。人人讲规范、处处讲标准、事事讲程序,是信贷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要学习和引进国际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与技术,贯彻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基本要求,使信贷服务“像麦当劳及其他快餐企业一样,实现系统化,标准化的控制,强调效率,一致性和成本绩效”。
三、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策略
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并不是信贷业务之间和流程之间的简单相加或重新排列组合,而是要建立运转高效、反应灵敏,调控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信贷经营模式,实现信贷业务的集约化经营。囱此信贷业务整合与流程再造应坚持6大策略。
1、资源集约。信贷业务的竞争优势就在于信贷活动价值链上的特定环节、特定业务的优势。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是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信贷业务和流程,做出删除、压缩、整合、取舍的改革,把各种的经营要素按最佳方式加以重组,对客户、信息、技术、人力等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综合运用,使银行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成本集约。“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按照成本,归属的这一逻辑关系,进行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将成本调节和控制延伸到各信贷岗位、各信贷业务、各贷款品种、各业务运作环节,并逐级量化,从而确定有效的产品、有效的顾客、有效的业务流程,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讲求成本耗用的时效与绩效,实现全面成本管理。
3、管理集约。通过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对信贷活动中的财力流、物力流、人力流、业务流、信息流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实现经营要素的有效利用与管理要素的高效运作,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益。
4、职能集约。美国资深的金融理财专家高格斯和劳特贝奇认为未来的金融消费如同求医,医生即理财咨询专家,药店即金融产品的销售机构,药厂即金融产品的制造者。因此,在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使信贷活动的不同职能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形成专业化,实行集约经营,专业化管理,而不是将信贷业务的“药厂、药店、医院”职能混为一团。
5、业务集约。信贷业务集约就是将单一的、分割的信贷业务转变为综合性、组合式的信贷业务,扩充和延伸信贷业务功能,增强信贷业务的派生能力,实现信贷业务系列化与集成化,提高业务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提高“单位产量”,避免“广众薄收”。
6、信息集约。商业银行是信息的集合体,信贷业务涉及数字和符号的储存、处理和传递。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应不断整合综合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网上银行等系统中的业务信息、客户信息、市场信息、贷款信息等,建立数据仓库,建立信息的挖掘、加工、分析、传递和利用的连续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的主要措施
业务目标决定业务流程。信贷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就是对信贷业务进行重组、合并、扩充、创新,对复杂的信贷活动流程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要求进行重组归并,精简过多的业务处理手续、层次和管理链条,提高信贷业务、流程运作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1、加强对信贷服务的重组,实现经营模式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一是大力开展增值服务。按照客户投资理财的要求,构造增值型信贷业务及流程,删除不增值的业务和流程。二是大力开展“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提供与银行之间的单点接触,使客户能在一个地方就能得到全面服务,而不需为了一笔业务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穿梭。三是大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设计出高附加值、个性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四是大力发展专家服务,发挥信贷业务的“药厂、药店、医院”等职能部门的特长,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加强对信贷结构的重组,实现“资源集约”。一是采取整体营销,打破自我孤立发展的局限,不断丰富、优化信贷产品结构。二是采取相互替代的方法,适应客户不同的信贷消费偏好。如用票据融资替代流动资金贷款,用信用卡透支替代个人消费贷款。三是采取“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措施,对信贷业务的客户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国别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四是采取分期偿还、整贷零偿、循环贷款等方式,对信贷产品的期限结构进行调整、优化。通过信贷产品、行业、区域、客户、期限等结构的优化重组,发挥经营要素、管理要素最佳配置效益,实现资源的集约经营。
3、加强对信贷业务与其他业务的重组,实现“互动发展”。积极开展交叉营销,变单纯的信贷业务为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相结合;大力发展票据融资、贸易融资业务,开拓各类表外业务特别是低风险的表外业务;大力发展财务顾问、企业并购重组、社会化资信评级业务等投资银行业务;大力发展与银行同业、证券业、保险业相互渗透的信贷业务,通过信贷业务整合与流程再造,挖掘信贷业务价值链的潜力,实现信贷业务与其他业务“互动发展”,提高信贷业务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4、加强对彼此分割,自成体系业务流程的重组,实现“条块结合”。现行直线连续式的作业流程,一个步骤未完成之前,下一个步骤就不能开始;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未结束,另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就不能开始。而事实上有许多信贷活动或工作可以同步进行、平行处理。因此,适应竞争环境变化,打破以产品、按专业分散设立业务流程的模式,促进信贷业务流程由上传下达式、垂直式、顺序式和连续式,向网络式、水平式、并行式和同步式转换,使信贷管理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如整合授信和审批的工作流程,上级行对下级行核定授信额度时,可同时授予相应的信贷业务审批权;上级行审批信贷业务,可同时直接追加授信额度。
5、加强对重复、分散的程序及环节的重组,实现信贷业务流程间逻辑关系合理化。为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减少管理链条,降低业务成本,应将信贷审批程序简化、合并。一是新开户企业经过评级、授信后,不再进行建立信贷关系的审批,可直接申请贷款。二是对信用等级很高或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额度不大的贷款不实行“集体审批”,而是实行信贷调查人、审批人对贷款进行双人签批。三是对低风险信贷业务可不评定信用等级而直接审批、办理贷款。四是以授信取代授权,真正发挥授信的预审功能,在授信额度内,由基层行审批发贷款,减少报批环节。
6、加强信贷组合管理,实现信贷风险的集中控制。贷款损失是由信贷决策和信贷控制失误造成的,但超常的贷款损失却是由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失败,以致于让信贷资产不适当地集中于某一地区、行业、企业所造成的。因此,加强信贷组合管理,对信贷业务的区域、行业、企业、期限和风险权重的进行优化重组,使信贷产品在不同的时期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行业、企业,实现不同风险回报率组合,使“鸡蛋放到了不同的篮子里”。
7、加强对信贷机构的重组,实现扁平化、直通式管理。一是对信贷机构进行科学的“减肥”。将过多的管理机构进行精简,不必要的中间性的机构进行砍掉,重叠的管理机构予以撤销,业务相近的机构予以合并,各种分工不清、互相扯皮的机构予以调整,压缩管理环节,缩短管理半径,实现扁平化、直通式管理,增强经营机制的灵活性;二是对更多的实体机构虚拟化。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使用的虚拟内存、虚拟网络,具有与真实内存、真实网络几乎一样的功能的特性,将更多实体机构虚拟化,保证信贷活动的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网络系统、信息高速公路上快速传递,通过精简实体信贷机构,降低信贷活动成本,提高信贷服务效率和效益。
8、加强对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实现信贷业务集约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提高信息技术的开发层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多限于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以机代人的低层次开发,但整个业务程序却少有改变,办事方式依然如故。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贷业务流程智能化、操作流程中心化,从而挖掘出集约化经营的最大潜力。二是提高信贷业务的技术含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重复性、事务性的流程交给计算机完成,提高信贷服务的方便性、快捷性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三是提高信贷信息的集成化。充分运用大型计算机技术,建立高效、快速的涵盖全行所有信贷业务的机构和网点的决策支持、客户关系管理、信用评级、贷款评估、监测分析、风险管理等系统,并将这些子系统通过网络技术整合到统一的信贷综合系统中,为各信贷活动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四是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科学化,使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拒绝违反程序的业务操作,使违规行为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无法通过。
标签:流程再造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流程管理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贷款重组论文; 成本效益论文; 管理成本论文; 流程优化论文; 现代商业银行论文; 客户管理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