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西部大开发_科技论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西部大开发_科技论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西部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进步论文,西部开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它不仅关系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我们不可能在富裕和贫困悬殊太大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确立科学、合理的开发思路,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落后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重要症结之一

无论是在农业社会还是在工业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来都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传统生产要素优势,包括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较低的土地资本以及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等。基于成本的选择,资源导向始终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今天的经济增长不仅强调单个要素的作用,更强调要素综合集成的效果;不仅强调经济规模的扩张,更强调盈利能力的提高。可以说,任何缺乏科技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注定是没有内在活力和竞争力的,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科技基础,部分地区如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等地均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但从总体上讲,目前西部的科技力量还十分薄弱。据统计,西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国总数的17.4%,县级以上研究机构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数的24%;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2%;专利申请受理量只有全国的11.4%;万人均专利申请受理量只有0.35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同时,西部的科技基础设施也非常落后,科研单位研究与开发经费稀缺,难以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不少地方出现了科技人才断档现象。

更为突出的是,西部大部分地区科技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东部地区,科技人员尚未普遍树立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观念,现行的一些机制和体制也不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面对市场的变化难以作出敏感而快捷的反映,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多数支持县乡经济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力量,也难以得到研究机构的支持,从而成为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部分地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相对富集,并没有有效地支撑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和“孤岛效应”问题。

因此,涉及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比如,对于西部不同生态类型恶化的成因,包括对土地荒漠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等,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科学研究成果,缺乏适于规模化治理的系统方案以及相应的技术集成,缺乏以生态经济带动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规划和科技支撑。总之,由于整体科技水平的落后,西部地区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不是充分和有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极度弱势的产业和经济格局既难以适应加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也会由于成本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难以为继。

二、振兴科技是振兴西部的必由之路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经济初显端倪,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大调整。资源型经济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资源优势的经济意义逐渐减少,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对于落后国家还是落后地区来说,只有摆脱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才有可能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避免沦为依附经济和边缘经济。这是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当予以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从国内情况看,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由于传统产业生产能力的普遍过剩和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变为主要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这与80年代初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从而决定了西部地区不可能沿袭东部的发展模式。一个重要出路就是要打破经济技术梯度推移理论的束缚,通过注入或激发最稀缺的科技要素,以科技增量盘活西部地区已有的物质或资本存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美国犹他州高新技术产业群、苏格兰的半导体和计算机制造、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等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已经证明,促进落后地区的科技发展,是从根本上缩小地区间差距,甚至实现落后地区后来居上的有效途径。我国西部地区尽管科技、经济整体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在局部地区或某些关键领域仍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电子、光学及精密机械技术等领域,西部地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形成了一些具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或产业。如果能够对这些宝贵的科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就完全有可能对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无与伦比的强大推动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已有了明显增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保技术等重要领域的许多重大研究开发成果,都将对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特别是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批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人员正在走向市场,在产业竞争的前沿创新、创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吸纳和利用科技资源方面,西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个基本的规律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相关的社会和经济组织结构。这是西部地区的主要不足,也是西部地区的最大潜力和希望。

三、用创新思想推动西部科技的大发展

长期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十分关注,西部地区自身对科技的发展也极为重视,但实际效果却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不仅对科技与经济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而且也忽视了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面对当前国内外科技、经济发展形势以及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我们必须运用创新的思想,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一是要注重整体和长远目标。科学技术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无尽福祉的同时,也往往总是潜藏着某种危机。人类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兴利除弊,理性而不是恣意地开发和运用科学技术。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发展科学技术应当更多地着眼于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比如,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已极为脆弱,不仅关系到西部自身的生存状况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作为中华文明两条母亲河的源头,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监测,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宜的环境整治与修复技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引导西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无疑是西部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是要注重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高度的不确定性,使得任何一个企业都时刻面临着被超越甚至被淘汰的危机。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市场环境下,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科技能力的强弱。只有自身具备了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西部地区科技工作由于缺乏基本的软硬件条件,研究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因而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科技要素的介入。可以说,这种单纯“外挂式”的科技成长模式,是西部地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陷入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应当着重加强基础性工作,比如加强公共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市场、科技中介服务等组织与功能的建设,使西部科技事业在良好的平台上实现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

三是要注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科技人力资源,但科技人员的产出效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就在于计划经济特征的科技体制大大限制了科技人员才能与潜力的发挥。可以说,体制创新是西部科技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国家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已经明确,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西部地区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支持建立多元化的研究开发机构,支持科研人员与产业界的联合,支持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要注重营造良好环境。科学技术活动是以科技人员作为载体的,以人为本始终是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是控制资源的投向与规模,而是应当更多地体现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上。从总体上看,目前西部地区还缺少良好的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缺少充满活力的用人制度和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坚决摒弃重物轻人的落后观念,形成以人才和智力资本为核心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新格局。

西部开发是百年大计,任何追求立竿见影的思想和作法都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理性的思维与方法,开创出适合西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西部灿烂、美好的明天。

标签:;  ;  ;  ;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西部大开发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