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识字教学论文_丁艳梅

“互联网+”环境下的识字教学论文_丁艳梅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小学 443000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进行了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和使用、开发信息化手段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的指引,通过对部编新教材的深入学习,加之“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思考,我将结合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一课的信息技术应用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精彩体验。

一、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识字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

《中国美食》是识字课,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学生手持pad,点开老师给予的包含“字源探究,美食文化,电脑博士跟读”等资源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资源包的内容用声音、动画显示生字的结构,让学生一看即明白此字的结构、部首、声母、韵母、字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颜色的动画变化将字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多层次活动,从而达到认知生字的目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设计了四道动图选择题,利用希沃终端设备,检查学生对于“烤、爆、炖、煎、煮、蒸”等字的理解。学生在平板上限时作答,教师终端机上立马统计出学生答案,实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了检查全覆盖。以此借助直观形象的画面识记菜名、理解字义、检查反馈,一举多得。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东北菜肴,其独特的“炖”的烹饪方法,对于南方孩子很难理解。教师通过组内东北教师的现身说法,制作了微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其制作过程,并让学生了解了东北饮食的文化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信息技术,转烹饪手法之抽象为形象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兴趣。利用信息教育,可以运用多媒体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得到充分的展示。以声感、形感、色感、动画等较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教师课前借助希沃白板的推送功能,将制作的学习资源包发送到学生的平板学习端,让无声的美食开口说话。根据菜品的地域特色将学生划分为“上海队”“山东队”“北京队”等学习小组,几种菜肴在中国地图的背景上形象地展现了祖国地域之辽阔、文化之深广。接着,教师借助字源网对“烤、爆、炖、煎、煮、蒸”等字进行义的区分和理解,后又结合烹饪动图,让学生在平板上迅速作答是何种烹饪方法。二年级的学生或许还分不清楚汤锅和炒锅的区别,但是通过这些环节却直观形象地明白了不同的烹饪方法。

三、巧借信息技术,深化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要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中国美食》一课中,不过是几个菜名,老师却将这几个菜名织成一张立体的大网。学生使用pad学习,在这张大网中自由穿梭,汲取所需,同时又顺着网延伸的方向去探索求知。这一切都由学生结合电子资源包自主完成,后续又在老师的引领中巩固加深。

四、“互联网+”背景下,做与时俱进的老师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学生在家里都是手机、pad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高手,他们也可以简单地进行网络学习了。可是如果到了学校,我们还是老师一张嘴单向输入式教学,这样的教学很明显将不再是高效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领域,其空间是无限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在使用上要符合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语文认知规律。教师要不断学习,要会用、善用信息技术,努力探索,赋予语文教学以新的生命与活力,为语文教学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论文作者:丁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  ;  ;  ;  ;  ;  ;  ;  

“互联网+”环境下的识字教学论文_丁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