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白内障患者两种小切口手术的比较研究论文_李云

李云

嵩明县人民医院 云南嵩明 651700

摘要:目的:对高龄白内障患者两种小切口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高龄白内障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0例(51眼)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5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角膜水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术后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46%。结论: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术是治疗高龄白内障最安全和有效的术式,其疗效略微高于超声乳化手术,并且费用低,比较适用于基层医院。

关键词:高龄;白内障;小切口手术;疗效

本文主要对我院诊治的高龄白内障患者80例分别进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高龄白内障患者80例,共计103眼,其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48例;年龄为75—95岁,平均年龄为(86±1.23)岁。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0例(51眼)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5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1mmHg=0.133kPa)之下,血糖控制在8.0mmol/L水平之下。

1.2.2手术过程

治疗组:所有患者行“L”型结膜切口,做长约5.55mm的弧型巩膜隧道切口,用3.2mm的穿刺刀直接刺入前房,并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将前房撑起,经连续环形的撕囊后,行水分离,把少量的灌注液自晶体核的边缘,缓慢注入后把核分开,再用黏弹剂针头将晶体核转动,让核能全部脱位;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采取晶状体圈套器把晶体圈出;将前房内的残留皮质吸干净,在前房囊袋中注入黏弹剂并置入一个Acrysof Natural 蓝光滤过人工晶状体;将结膜切口电凝封闭。在结膜下注射1万单位的庆大霉素和1mg的地塞米松,同时采取术后抗炎处理。

对照组:3.2 mm的刀行透明角膜切口,穿刺刀刺入患者的前房,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并连续行环形撕囊后的水分离,将超乳头直接伸入前房,刻槽采取劈核钩把核劈开,再逐一将乳化吸出,直到核与皮质乳化全部吸出为止。乳化过程中需维持负压为150-180mmHg,流速为每分钟23-28ml,能量为48—65%。在前房囊袋内直接注入黏弹剂,并植入Acrysof Natural蓝光滤过人工晶状体后,采取灌注液将切口封闭,术后行抗炎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第1d、3d、7d、14d的视力和角膜水肿,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角膜水肿分类有:0级:角膜透明且无水肿;1级:角膜有局限性薄雾状的水肿,角膜的内皮面比较光滑,虹膜纹理可见清晰;2级:角膜呈现浅灰色水肿,角膜的内皮面比较粗糙,虹膜纹理有点模糊;3级:角呈现弥漫性的灰白色水肿,角膜的内皮面为龟裂状,虹膜纹理模糊不清;4级:角膜呈现乳白色水肿,眼内的结构看不清[1]。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改善,但是两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治疗组术后出现2眼(5.88%)后囊破裂,对照组术后出现后囊破裂4眼(7.69%),晶状体悬韧带断裂3眼(5.77%)。

3.讨论

由于高龄患者会出现全身系统器官的老化,并伴有其他的全身或者局部疾病,从而给白内障手术造成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对高龄白内障患者采取有效的术式,降低手术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目前高龄白内障患者最佳的选择,主要有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具备散光少、切口小、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快等优势,但是其操作仍存在一定难度,并且其手术时间长,不利于高龄患者[2]。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是在保持囊外手术这一特点的基础上,直接借助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切口和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改进晶体核处理技术后新型手术方式,其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并且能达到与超声乳化手术一样的手术效果,因而能在基层医院内迅速发展起来[3]。

本研究表明,对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术式的患者视力均能得到较好改善,并且患者均出现角膜水肿,但是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的角膜水肿Ⅲ级者明显少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术后的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明显快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综上所述,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应用于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其术后角膜水肿的程度比较轻,消退时间较快,加之费用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小杰,等.高龄白内障患者两种小切口手术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1(18):2439.

[2]徐苏云.高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359.

[3]杨学真,郭登山.高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11.

作者简介:李云(1976年04月-),汉族,嵩明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临床8年工作。

论文作者:李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高龄白内障患者两种小切口手术的比较研究论文_李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