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105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中,建筑工程越发复杂,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在整体工程施工中,地面施工技术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对此,文章对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展开探讨,以期全面发挥其的作用,推动建筑行业整体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前言:在日常活动中,地面是人们最长接触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面是支撑整个工程的基础,可以说,地面直接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关系着建筑工程安全。对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应重视整体地面施工技术,使地面具有耐久性、抗磨损等功能,全面保障地面质量[1]。然而,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地面施工质量,基于此,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地面施工技术,为建筑工程提供质量保障。
1、整体地面施工现状
在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类型包含了多种地面。现阶段,建筑施工常用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在该类地面施工中,大多以细骨料、水泥等材料施工,具有施工便利、造价低廉等特点[2]。然而,现阶段,在整体地面实际施工中,仍存在相互多问题,如:材料管理混乱,施工维护不足等,为整体地面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危害了工程整体质量。对此,为提高整体地面的质量,技术人员必须合理应用施工技术,以此保障地面施工水平,满足工程质量需求。
2、地面施工前期的材料准备
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逐渐以高层、大面积为主,增大了地面施工的难度,在实际施工中,对施工整体的要求较高。随着土木工程施工面积不断增大,为保障地面工程质量,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在地面施工前期,应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全面考虑材料性能是否符合工程要求,对于混合材料,应全面掌握材料比例,保障混合料质量,为地面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
在水泥砂浆地面施工中,选用的凝胶材料大多是水泥,该种材料使用最为普遍的有两种类型:铍铜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两种水泥在水热化反应、前期强度等上优势明显。并且,在地面施工中,两种水泥在施工中正常强度不能低于32.5MPa。水泥材料挑选时,工作人员应仔细考察其的抗剪能力、抗压能力、凝固时间等,并考虑其的耐磨性与腐蚀性,保障水泥质量[3]。同时,除了水泥原料,外加剂、骨料等也会影响地面工程质量。对此,以发展的眼光考虑地面的抗磨性、材料强度等,反复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工程需求,依照施工规范科学添加原料,保障材料稳定性。
在整体地面施工中,应做好细骨料的准备工作。通常来讲,细骨料多以粗砂为主,细砂挑选时,应保障含泥总量不超过3%,在材料搅拌过程中,应比对材料强度,保障粗砂整体强度在20-30%间,若原材料强度与标准不符,极易影响整体地面的耐磨性,降低地面寿命。
3、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中,通常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依照水泥砂浆地面的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操作。首先,应做好基层的处理工作,其次,做好模板铺设工作,再次,进行地面分割并对面层进行涂抹,最后,做好地面养护,以期保障整体地面的施工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3.1、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工程中,首先,在施工区域全部铺上细碎石子,石子铺满之后,应不断碾压,保障基层的承载力满足施工需求;其次,应利用混凝土对地面展开浇筑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考察工作,针对不同的混凝土,选择不同的浇筑方式;再次,底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应以专业人士展开振捣工作,使混凝土的内部空气均匀铺设在地基上;最后,清理地基杂物,并在混凝土成形之后进行磨平,以清水洗掉表面浮层,可开展下一工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整体地面施工中,基层处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地面的整体强度和抗磨性,因此,在基层处理时,施工人员应依照地面施工环境,科学选择施工原材料、浇筑工作等,保障地面施工质量,推动整体地面工程积极开展[4]。
3.2、模板铺设
在整体地面施工中,因地坪混凝土浇筑与地坪伸缩联系紧密,因此,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可积极利用模板铺设,提高施工水平。然而,在模板实际铺设中,因为地面距离问题,仅能依靠地面平整度和标高控制模板,因此,地坪模板应长向布置。同时,应对地面标高严格控制,涂抹面层前,可在施工区域弹出适当的基准线,并在面层选择标志地块,标出纵横向上标筋。另外,为避免倒流现象的发生,地面施工中,应选择适当坡度,避免损害路面质量。
3.3、地面分割技术
在整体地面施工中,为预防地面混凝土内部压力过大,导致裂缝等问题,影响整体工程质量,通常,施工人员多会以地面分割技术对整体地面进行切割,将混凝土分隔为若干条状分块,使内部压力能够正常释放,如此,能够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在地面分割时,应在混凝土浇筑48h后展开,当然,并非一定要达到48h的要求,若施工地段温度较高,应将分割时间提前,若施工地段温度较低,应将分割时间推迟,降低外界环境的影响。因为,若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地面分割时,极易因外界因素导致混凝土裂缝。据调查发现,在混凝土分割技术应用时,多采用切割机,将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分割为6*6m的小单元,裂缝宽度多在5mm,深度多在30mm。
3.4、面层涂抹
在面层涂抹施工中,应首先利用清水将地面清洗一遍,一是避免污染物影响工程质量,一是使面层保持湿润状态[5]。在面层涂抹中,为保障面层平整,应在每根标筋中都铺设混合料,并拍实。之后,在其上涂抹混合料,利用铁皮抹子进行抹平,当面层不再溢水,涂抹工作完毕,若在涂抹结束后仍然有残留水分,可撒上适量干水泥,将多余水分吸走。混凝土初凝后,可在上面涂抹混凝土,保护地面面层,并对面层压实,避免混凝土气泡,使地面平整。
3.5、地面养护
在面层涂抹完毕,应做好地面养护工作,以此保障整地地面的施工质量。在地面养护过程中,应尽量为地面工程提供常温环境,以木屑、草袋等将地面铺满,避免高温或低温影响地面质量。依照地面湿度合理洒水,使路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在该环境下,地面逐渐硬化,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断裂等问题,保障路面的高质量。同时,地面养护开始时间应根据温度变化选择不同的时间,如:在夏季,因天气炎热,混凝土凝固速度较快,因此,在面层涂抹24h后,可进行地面养护工作;在冬季,因天气寒冷,阻碍了混凝土的凝固,因此,在面层涂抹48h后,可进行地面养护。在养护阶段,应在施工区域设置警戒线,避免人员在上方走动或车辆在上方经过,影响地面混凝土的养护效果,保障地面强度达标。
4、总结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而地面施工良好,不仅为人们提供安全、便利的活动区域,还提高了整个工程的美观性。对此,全面掌握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对施工材料严格把关,重视基层处理工作,全面掌握模板铺设、地面分割、面层涂抹等工序,保障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同时,做好地面养护工作,全面提高整体地面的施工质量,如此,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苗凯.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5):00047-00047.
[2]姚诗雨.探讨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7(5):102-103.
[3]齐博.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家,2016(1):59-59.
[4]陈杰.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探讨[J].环球市场,2017(17):106-106.
[5]周良智.基于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7-8.
论文作者:李涛,龚行东,沈凯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地面论文; 面层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