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 224600)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静脉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于2016年抽出2000例行静脉治疗患者,以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于2017年在抽取同等例数患者,并针对其安全问题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比较护理前后医院静脉治疗安全问题发生率。结果 2017年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较2016年间对应值低(0.25%<1.95%),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χ2=26.56,P<0.05。结论 针对行静脉治疗患者中常见的安全问题,需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并加强其消毒操作规范、相关药物配比的知识等多方面的训练,最大程度上控制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以此促进其治疗流程的有序展开,是缓解医患关系矛盾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治疗;安全问题;护理干预措施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常有治疗手段的一种,利用静脉建设给药的方式,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和加快其健康恢复进度的有效措施[1]。但近年来,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统计,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问题很大一部分程度在于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穿刺点淤青、不良反应及院内感染等,都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现今临床针对此类问题主张提出需加以科学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最大程度控制住临床静脉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以改善医患关系和降低患者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对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次研究现分别于2016年、2017年间抽出2000例于我院行静脉治疗患者作研究对象行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抽签形式将于2016年间2000例行静脉治疗患者,在未实施护理管理情况下出现安全问题的患者共出现39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8~63岁,平均年龄29.25±8.33岁;安全问题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
1.2方法
1.2.1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问题
(1)治疗用物不合格:输液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管、头皮针、肝素帽、治疗盘、治疗车、止血带等都是临床常用于患者静脉输液中的相关用具,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能落实用于的清洁消毒和有效期检查工作,造成安全隐患问题。
(2)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配液或穿刺前,受其无菌操作观念浅薄影响而未落实相关消毒工作,包括手部清洁不符合要求、所配液体及抽取药物瓶口消毒措施不到位、穿刺点消毒范围过窄等问题,都会导致患者引发感染。
(3)静脉输液药物配伍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大力发展,新药、特殊药物的不断研发,大部分护士在首次应用此类药物治疗患者中不能明确掌握其配伍禁忌及相关不良反应,只是一味的盲目遵循医嘱来进行输液体配置,易导致患者引发输液不良反应。
(4)护士专业素质低:护理人员过低的专业素质水平也会为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如病房巡视拖拖拉拉、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健康宣教工作落实不到位、医嘱执行错误、患者具体病情和治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过于浅显表面等,都是间接性影响患者输液效果的关键原因之一[4]。
1.2.2护理对策
(1)护理人员每日定时落实治疗车、治疗台、治疗盘等用具的消毒工作,并用双手挤压输液器具外包装袋,以包装袋是否鼓起用具检查依据,若是无漏气现象则可用于患者静脉治疗中。此外,还需详细检查输液管有效期和包装是否出现过期和裂缝现象,便于及时更换。
(2)护理人员需参照消毒隔离制度来严格规范其无菌操作流程,尽量控制治疗室内的环境污染源问题,如定时清理杂物和医疗废物、用消毒液擦抹清洁治疗台和地面、包装手卫生的消毒工作、严格参照穿刺无菌操作流程来进行穿刺,避免出现感染现象。
(3)护理人员在配置患者静脉治疗药液时,需查看其药物具体说明,包括药物有效期、适应症、用法、禁忌症、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是否过敏,同时多次核查输液药物是否正确和配比剂量是否合理,同时详细登记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反馈至药房登记备案。
(4)护理人员需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具体方法为:①加强患者病房巡视力度,便于掌握其病情紧张和具体药物治疗情况,以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有意识的针对患者病情建立其风险防范措施,并叮嘱患者不要随意调节液体滴速,避免出现输液安全问题。②培养护理人员形成具有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同时加强其与患者沟通交流和病症应变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解决患者困惑问题,以此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落实护理人员查对制度的实施工作,包括转抄医嘱、摆药、配药、液体更换、拔针、医嘱核对等环节。此外,护理人员在用药前需详细检查所用药物是否出现过期,并针对药物包装性质给予对应检查,如瓶装药物瓶盖是否拧紧、瓶体是否完整;安瓿类药物是否出现裂痕、变色混浊;粉剂药是否变潮和染色等,避免药物出现质量问题而影响患者治疗。④医院需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应当列入培训列表中,高年资护士需落实其带教工作,告知新护士一针穿刺成功技巧,并多给予其实战训练机会,以降低患者机体疼痛感[5]。
1.3观察指标
记录2016、2017年间2000例患者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2017年间安全问题发生情况如表2所示,其安全问题总发生率较2016年对应值低(0.25%<1.95%),且χ2=26.56,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以回顾性分析形式,总结出2016年间我院2000例行静脉治疗患者中出现安全问题的相关原因,包括有治疗用物不合格、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静脉输液药物配伍不合理及护士专业素质低等多个因素,后针对其问题于2017年间再次抽取同等例数患者加以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包括落实患者治疗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护理人员严格参照消毒隔离制度规范自身无菌操作流程、明确掌握患者治疗药液配置中应用药物的具体说明以及加强护士专业素质培训力度来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水平等多个措施,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间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较2016年情况发生对应值低,且P<0.05表明此类护理流程具有较高可行性,可供参考。
综上所述,针对患者行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的矛盾问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玉玲,宋文超,杨硕真,等.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3-1084.
[2]廖庆萍,胡小梅,张漫,等.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0):1377-1380.
[3]许立超,李文涛,陆箴琦.全程管理是中心静脉通路安全保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08):673-675.
[4]张京慧,唐四元,贺连香,等.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06):638-643.
[5]吴琴珍,潘月敏,石红荣,等.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前馈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7):824-827.
论文作者:张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安全问题论文; 药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年间论文; 措施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