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少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论文_王帅帅,孔庆雪,张忠新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少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论文_王帅帅,孔庆雪,张忠新

(山东省滨州市中医医院 252600)

摘要:在儿科治疗中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目前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案具有多样化特点,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主要以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等多种手段,希望通过下面的论述能够为小儿肌性斜颈临床治疗及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推拿;运动疗法;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

引言

小儿肌性斜颈,是以患儿颜面旋向健侧,头向患侧斜为特征的病症,是由胸锁乳突肌痉挛或纤维性挛缩所致,故称肌性斜颈。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

1小儿肌性斜颈的危害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先天畸形,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所致。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其患病率为0.4%~2.0%,主要因素可能由产伤、宫内姿势不良、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新生儿在生后7~14d常被发现受累的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一质硬的椭圆形肿块,逐渐增大,2个月后肿块开始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该肌即成为无弹性的纤维索。患儿头逐渐被牵拉而倾向患侧,颈部扭转,面部倾斜,下颌偏向健侧。若不予及时矫正,患儿会出现面部发育较慢,颜面及头颅逐渐变形,两侧不对称等症状,对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均产生不良影响。

2临床表现

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病初小儿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部分小儿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不遗留斜颈。亦有小儿之损伤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条状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第一,斜颈畸形。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小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第二,颈部肿块。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小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第三,颜面部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小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除上述主要表现外,本症尚可合并先天性髋臼脱位及颈椎其他畸形。

3治疗方法

3.1单纯手法按摩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主要采取推拿的方法,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临床有效率高,效果显著。近几年采用单纯手法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相关研究颇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笔者临床多年观察,发现针对小儿肌性斜颈手法治疗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从总体来看,不管是点、揉、弹、拨,还是推、拿、牵、转,都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技巧,正所谓技巧以力度为根本,力度靠技巧来体现,才能符合手法“巧”的技术要求,则手法大成也。就笔者个人来看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不同的肿物类型,不同治疗阶段应该适时调整,对年龄较小、肿物不大或无肿物、治疗初起阶段的患儿尽可能轻柔;而对于年龄较大、肿物质地较硬及治疗中、后期均可用有力手法治疗;还有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期间,胸锁关节、肩关节及颈部各关节还比较薄弱,所以对小儿头颈旋转牵伸的幅度应当适中,角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到骨关节,影响治疗进程。总之,手法治疗达到匀力、持久、柔和、渗透的作用效果,对早期的肌性斜颈患儿治疗起到很好的帮助。

3.2四部推拿法

治疗时以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软坚化结为治疗原则。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有包块者以白脉软膏为介质,发育不良者以滑石粉为介质。(1)医者一手托住患儿颈部使患儿头部后伸,一手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由上而下反复操作2min,手法操作时作用力要渗透,以疏通经筋,活血散瘀。操作时不要滑动皮肤,尤其是初次治疗的患儿,以免皮肤破损。(2)拿捏法挤压肿物,反复操作1~2min。如肿物范围较大,可沿肿物形态自上而下反复操作数遍以散瘀消肿。操作时手法要重而不滞,防止皮肤损伤。(3)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一手扶住患儿头顶,将患儿头部渐渐向健肩倾斜,反复操作3~5次。然后一手扶患儿头后枕部,另一手扶其下颌部,双手配合使患儿头部转向患侧至最大范围(不超过颈椎生理最大旋转范围45°),使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得以伸展。(4)揉捏患侧斜方肌约1min以缓解斜方肌反射性肌紧张,拿肩井穴结束操作。此外,喂奶、睡眠、用玩具吸引患儿注意力时都应注重姿势的纠正。此治疗方法无效或被延误治疗的6岁以上患儿需进行手术治疗。

3.3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

运动疗法是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治疗器械和治疗手法及患者自身参与,通过主动与被动运动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平衡功能和心肺功能,纠正畸形和功能障碍,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通过操作手法在实行常规手法按摩后将患儿头部摆正,慢慢牵伸颈部,使头部先充分后仰,再转向健侧,保持10s后,将患儿头部向健侧肩部牵拉倾斜,幅度由小渐大,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直至耳廓能触及健侧肩部,助手可向相反方向用力,在生理范围内反复进行15次;其治愈率达80%。采用McKenzie力学技术联合平衡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McKenzie(麦肯基)力学技术主要采用姿势手法矫正和治疗性的教育程序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即在单纯的推、揉、点、按基础上增加坐位旋转法和卧位旋转法,治愈率可达96%。现代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儿纠正异常姿势,在治疗斜颈同时,也能有效帮助患儿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一举两得,值得采纳。

4讨论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病,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痉挛或纤维性挛缩。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出现头颅、面部左右不对称畸形,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加重,而且邻近器官发生继发畸形,表现为头面五官不对称,如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甚至大小不等,患儿侧颅骨发育扁平而小,颈胸椎出现代偿性侧弯、双肩不平等一系列畸形。综上所述,中医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用于小儿CMT治疗中,可以缩小患儿两侧胸锁乳突肌差值,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超声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诗,徐士象,刘瑜,等.三色散与滑石粉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4):541-542.

[2]胥文娟,肖红,邢家铭,等.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2):88-91.

[3]刘熙,汪锋,陈永田.家庭被动伸展运动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江苏医药,2017,43(23):1738-1740.

论文作者:王帅帅,孔庆雪,张忠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少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论文_王帅帅,孔庆雪,张忠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