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对化学教师的挑战与要求_创新教育论文

创新教育对化学教师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正处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大批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鲜明特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的。2002年5月我有幸受美国科学服务社的邀请,参加了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举行的“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简称Intel ISEF)”的“英特尔杰出教学奖(Intel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ward)”的决赛和英特尔教育工作者学会活动,它的主题是“创新的钥匙”。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教师们每天谈论的主要话题是如何确有成效地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能力,各国开设的一些课程尽管名称不同,但要想解决的问题却是相同的。创新教育已成为这个时代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的话题了。

一、对于实施创新教育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在去年Intel ISEF的传统项目——全体参赛学生与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面对面交谈的会场内,一名中国学生有机会发言:请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的教育提提意见。5位大科学家交头接耳了一番,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lederman博士说:我碰到过很多中国学者,我也有过好几个来自中国的研究生,我感到他们很勤奋,有很扎实的知识基础,相当不错。要说不够,那就是少了一些idea。的确,我国的教育有独到的长处,但是恰恰在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显得明显不足。

这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期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得人的创新精神一直处于压抑状态所致。这种影响几千年来根深蒂固,使得我们今天的创新教育虽然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进,并有多年教改经验的积累,但是真正在课堂上实施,仍然会遇到很多矛盾和很大的困难,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例如

1.怎样处理创新的多样性和考试的统一性的矛盾

创新就是要不拘一格,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而我国学生在校需要通过的仍然是统一的卷面考试。我们遵循的是统一的大纲,使用的基本上是统一的教材,即便在上海进行二期课改的今天,各校开发了不少校本课程,但是只有统一的教材才能对毕业和升学起指导性作用。作为教师,既要提倡创新求异,又要完成统一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落实统一的基础知识、训练统一必备的基本技能,达到统一的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行吗?

2.怎样对待创新的开放性和原有的师生教育关系的冲突

创新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开放式的,往往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教师本身不知或知之甚少的东西很多,即便学生研究的是你所熟悉的学科领域中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的社会分布形态和拥有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信息对称、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是反对称的态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失去专业知识的优势,失去习惯的教材和大纲的依托,不再是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权威和中心。教育关系需要重构,教师往往会感到很不适应。

3.怎样解决创新的求异性和学生学习现状的不相适性

人的创新精神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有“异想天开”的想象力。然而我们的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式的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熟记而很少有自己的思想,习惯于接受而想不到也不会去研究问题,因而往往没有提问题的习惯,对研究问题缺少兴趣,也缺乏探究的意识和富有创意的想象能力。能否真正有效地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4.怎样取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当今社会,家长是一个十分关注教育、参与教育的重要群体,然而他们习惯的也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中国社会历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传统。教改,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种尝试,允许失败;但对家长来说,每家一个孩子,不能接受失败。学生研究、创新花的时间多了,书看少了,题做少了,老师讲的也少了,家长能放心满意吗?整个社会能认同吗?

如此种种,对于实施创新教育,我们面临着来自于方方面面很大的挑战。我们自己毕竟从小接受的也是传统教育,工作后虽然教改不断,但是可以说多年来我们从事的基本上是经过改良的传统教育;我们习惯于向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习惯于在校园里封闭的教学时空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老习惯”怎么能处理好“新问题”呢?可见种种挑战之核心是来自于教师自身的挑战。面对挑战,该如何应对呢?

二、积极投身教改,努力化学教学创新

化学教师是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而科学本身就是在探究中产生、在研究中发展的,因此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而且是科学的本质所要求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能否教学创新。中学生正处于人的一生中生命活力最为旺盛、心灵需求最为丰富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很大,甚至于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肩负着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重任,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现代教学任务的基本构成、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积极投身教改,努力构建适合自己教学环境的新颖的化学教学策略、模式与方法,从日常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做起,努力教学创新。

我认为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由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以及强的创新意识和必备的创造发明技法构成的。针对中国式教育的特点,“创新教育”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他们创新的技法。然而希望我们的学生一下子转变自己的观念和学习习惯,马上进入研究性学习的角色是不现实的。如果能从课堂教学做起,在所教学生的学识水平、学习能力与思想方法实际与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间寻找到合适的教学平台,就能帮助学生们沿着科学合理的教学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真正完成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研究,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我是通过将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成为以下的“两阶段”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阶段:通过“三台阶渐进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初步成长为“独立的研究者”

经过十多年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我的“三台阶渐进教学模式”可示意如下:

第一个台阶,就是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教学生该怎么去学习。我注重采用各种方式努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提升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例如,邀请中国一流的科学家、教育家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给学生活生生的卓越人才的榜样,开阔视野,减少对科研的神秘感、遥远感和无所适从的心态。又如,充分开发上海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把课堂搬到相关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处,在较为宽广的教学时空中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围绕问题解决开展学习。同时也通过一个个案例教给学生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在这个教学台阶上要集中培养他们“有疑可问,有疑可探”的习惯和能力,是需要花费相当时间和精力的。但是一旦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独立研究,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后,就能以极大的学习热情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教学进度是不成问题的。

登上第二个台阶的学生们需要自己“照样学”,同时开展交互式学习。在这个教学台阶上,我指导学生以“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我们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讨论,辅导他们在发展各自的求异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技能。

第三个台阶便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或课题进行“自己学”。可以让学生们在1—2课时内围绕若干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得到体验和收获。可以将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任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然后组织“专题讨论”,可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方式对学习所得进行提炼和提高。也可以在来自于学生平时学习与生活的诸多问题中挑选几个有希望在较短时期内获得成功的题目列为课题,带领他们通过研究获得成果。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坚定学生参与研究的自信心。真刀真枪的课题研究实践让学生们有了初步的积累和丰富的体验,使得以后的研究活动能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此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巡视、谈话不断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供不同的帮助。更要及时召开讨论会让他们在共享各自的发现和收获的同时及时纠正学习和研究中的偏差,并不断发扬学生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上述三个教学台阶各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有疑可问、有疑可探的习惯和能力,到帮助他们提升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立志投身科学研究的“志趣”,一直到能够独立开展学习和研究,乐于研究、喜爱创新的“情趣”。

在上述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善于及时发现他们,重点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因此,在三台阶渐进过程中还要有不同水平、不同次数的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同时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自由度,便于教师把因材施教落实到学生个体身上,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到基本教学要求以上的水平。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开展独立研究

在此阶段,主要由学生自己从社区、生活、学习等身边各个领域发现和提出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组成课题组,开展独立研究。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它一般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四个特点。因此,在此阶段教师的首要工作是要帮助学生选好课题。好的课题哪里来?需要从第一阶段起,师生共同探讨、注意积累。课题不在于大,不在于有多么高级,而在于确确实实是能由学生自己完成,并且有创新的空间。如果课题能产生于学生身边——有一个较低的起点和适宜的生长点,又有可望突破的亮点,最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潜能,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例如可以从课堂中的化学和生活中的化学两个方面去挖掘课题;又如,教师可以以自己独到的职业敏感,引导学生将身边不起眼的问题发展成为课题。

三、创新教育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我们的创新教育刚起步,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里需要处理好以下4个关系:

1.竞赛获奖和培养人才的关系

竞赛活动是一种有意义的中学生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竞技舞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曾亲笔给参加Intel ISEF的选手们题词“在交流中进步,在竞争中成长”。从事创新教育的每位教师都会以各级各类竞赛的准备活动为抓手,鼓励和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以此为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的。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感到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指导的学生能在各级各类科技、学科竞赛中出成绩,但是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课题研究、参加竞赛的过程中真正茁壮成长起来。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多塔戈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智慧之火不正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最根本的职责吗?!

2.依靠他人和独立研究的关系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遇到不少他们尚未学过的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愿望可以转化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自己去收集资料、去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学生习惯了的依赖思想,尤其是在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使得他们很难做到真正“独立研究”。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需要教导他们充分挖掘潜能自己去想、去学、去干,不要包办代替;坚持把指导重点放在“指点方法、解答疑难”上,尤其是在课题研究受阻的时候。当然,我们的学生毕竟年轻,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人生阅历都还不成熟,所以作为教师既要大胆放手,又要以身作则、悉心指导、始终成为学生研究活动的“主心骨”,才有助于学生较快进入独立研究的状态之中去。

3.向往成功和承受挫折的关系

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一种准科学研究活动,从事研究的每一个人都向往能获得成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的概率是不低的。指导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指导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锤炼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创新教育中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不以权威自居和不断进取的关系

创新教育的开放性、信息时代的特点已经并必将大大削弱教师的权威,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当教师变为当教练,变单科教学、个体工作变为熟悉知识交叉、问题综合,善于协调、合作等等的工作者,这无疑对当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2002年Intel ISEF期间,有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年轻的女教师和我有过几次长谈,她除了教生物,同时还承担每周6节研究课。她告诉我,研究课每一年、每一节都不同,准备的工作量很大,很艰苦,但是她很喜欢这项工作,很乐意放弃许多休息时间指导学生去搞各种科学研究。她学生研究的项目涉及的不仅有生物、化学,还有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等不同领域。显然这些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所具有的教学素养是很高的,他们的进修意识、敬业精神普遍也很强。与这样的老师交谈,能感觉到他们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造诣不浅,他们的教学往往有自成体系的一套,听来常能使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师工作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作为一名为祖国的未来培育人才的科学教师,更应该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过去大家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立足21世纪,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的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河,多多益善呵。以前人们总把教师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红烛,默默地燃烧自己,却照亮了他人前进的道路,我想新世纪的教师光做红烛是不够的,更应该是一枚可充电的电池,不断充实自己,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能把学生“学化学”的过程变成“学科学”的过程,能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率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诸珏敏同学从“第51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获奖归来时曾这样说:“过去我只知道听老师讲,花费时间去寻求书后早已有的答案,一度认为发明创造对于我是遥不可及的。老师引导我们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完全改变了我的学习习惯。……对于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敢于面对挑战,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丰富的想象和创意不时涌现。它的每一步进展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一辈子都受用的。”在有形的成绩背后这种无形的成果是最为可贵的。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来实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化学教学创新中争取早日成为一流的好教师吧。

标签:;  ;  

创新教育对化学教师的挑战与要求_创新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