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环境要素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非洲大陆论文

从自然环境各要素探讨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分界线论文,亚洲论文,自然环境论文,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现今多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根据。但为了体现同一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和不同自然地理单元的差异性而作另一种划分可能会更合理。而亚洲的阿拉伯半岛,无论在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地貌、气候、植被上都与北非相似或相同,而与西亚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差别很大,因此,有必要对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进行讨论,以便定出一条更合理的分界线。为此,本文从自然地理各要素对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进行探讨。

1 地壳运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阿拉伯台地是一个古老地块。寒武纪以来这里几乎没有受到褶皱变动,因此在古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层都能保持平衡,仅具有近于水平的单斜构造(1)。

非洲大陆只有两条褶皱山脉:一是大陆南端的开普山脉,一是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它们虽然占有一定面积,但从全大陆看,它们的范围还是很小的。褶皱山脉少的原因是非洲古陆的历史久远,古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褶皱山脉早已夷平。古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只能使坚硬的地台发生断裂,而不能使其形成褶皱,也就是只能造成块状山地,而不能造成线状褶皱山脉,上述两条山脉都是古陆外缘较晚期地层在较晚期构造运动中被挤压褶皱而附加到古陆上来的(1)。

在亚洲西起安纳托利亚高原,经高加索,伊朗、西藏、中南半岛西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并通过苏门答腊、爪哇等岛,属于喜马拉雅——阿尔卑斯褶皱带。此带与另一带——东亚岛弧褶皱带相接(1)。这两条褶皱带,其褶皱期自白垩纪到晚第三纪,形成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新褶皱山地包围着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多死火山,常发生地震”。(2)

由上可知,阿拉伯半岛在地壳运动上与北非相似:褶皱变动少,地壳稳定;而与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有明显的差异,后者褶皱变动强烈,地壳很不稳定,火山地震频繁。

2 板块构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阿拉伯半岛,形成于前寒武纪,原来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中生代以前属非洲大陆的古陆核。由东阿哈加尔高原、提贝斯高原、埃及、阿拉伯半岛及其中间地区组成的“阿拉伯——努比亚古陆核”是非洲大陆在前寒武纪时代存在的4个古陆核之一。(3)

非洲大陆主体是一块形成于5.7~4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地盾,是古冈瓦纳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古生代末或中生代初,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澳大利亚、印度、南美洲、南极洲相继与非洲分离。非洲东北部努比亚与阿拉伯中间地区在渐新世末发生断裂(3),出现红海裂谷, 阿拉伯半岛才和非洲大陆分离。

亚洲大陆不是从来就是一块完整的陆块,而是经历着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聚合的成陆过程。根据沉积发展的特殊性和各区之间地质发展史的差别,亚洲可分为六大构造单元,即南亚大陆区、中轴大陆区、北亚大陆区、南亚陆间区、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区。今日亚洲的大陆轮廓和大地形单元的空间格局,是上述大地构造单元通过各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不断发展演化的结果。尤其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使除喜马拉雅地槽等个别地区外,海水退出了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

由上可知,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的板块构造完全相同,都是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来的,直至红海裂谷出现两者才彼此隔开。而与亚洲大陆差异较大,后者从劳亚古陆分离出来,由较多分散的陆块聚合而成。

3 地貌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阿拉伯半岛地形为平坦台地式高原,边缘多以陡峭断崖临海,一般高度约为1200~2500米。 半岛内荒漠面积广大,可分为四种类型:〈1〉达哈那型沙漠:由比较坚硬的砾石构成,表面被宽窄不等的沙带所分隔,地表无干河,全为无流区,如鲁卜哈利沙漠中部就属于这种类型。〈2〉内夫得型沙漠:由深厚的砾石和沙漠组成, 主要分布于半岛的北部和鲁卜哈利沙漠的东部,由于风积作用,形成很多沙丘,在内夫得沙漠边缘有许多绿洲。〈3 〉阿喀夫型沙漠:由细沙形成的活动沙丘地带,多数尚未固定,随风移动,通行困难,主要见于鲁卜哈利沙漠的西部和南部。〈4〉哈拉型沙漠:原是皱裂崎岖尖峰突峭的熔岩地面, 系由熔岩地区遭受风蚀而形成,非常不易通过(1)。

北非台地,本区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东南方,是非洲面积最大,低地范围最广,视野最开阔的地形区。古生代就已是准平原状态,以后经历多次广泛的海侵,具有很厚的海相沉积。新生代初,该区气候仍湿润,但在现代干旱气候条件下,风蚀、风积地貌形态鲜明,分布广泛。横贯非洲北部大陆的撒哈拉沙漠面积广达900多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平均海拔300米,地表起伏不大,沙漠、 岩漠和砾漠广布其上(2)。

安纳托利亚高原,是一个山间高原。北侧克罗卢山脉,海拔约2500~2800米,南侧的托罗斯山脉,海拔多在3000~3500米之间,高原本身是一个台地性的山间内陆高原,海拔约1300米。伊朗高原在构造地形上系由南北两侧的边缘山地和夹在当中的山间高原与盆地所构成,是一个封闭性的、并且有许多小型内陆盆地的山间高原。北部边缘主要有厄尔布尔士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一般高度约3300米,德马万德山是一个死火山,海拔5604米,为伊朗最高峰。南部边缘主要有扎格罗斯山和苏来曼山,海拔多为3000米,而伊朗高原内部,地面比较平坦,大部分海拔为900~1500米。

由上观之,阿拉伯半岛与北非地区的地貌类同,都由高原或台地组成,地表分布起伏不大,沙漠,岩漠和砾漠分布广大。而与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差别较大,后者主要由高大褶皱山脉包围的内陆高原或盆地组成,相对高差较大。

4 气候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阿拉伯半岛气候非常干热,半岛的年平均温度都大于20℃。南部地区更为炎热,最热月的平均温度大于30℃,最冷月均温在20℃~24℃之间。温差较大,最热月的绝对高温可达50℃~55℃,为世界上最热地区之一,但在最冷月的夜间,也可降到0℃, 也门高地和西部山岭还可见霜。半岛仅也门高地(海拔2700~3200米)和南部海岸夏季受印度洋海风和地形性降雨影响,降水较多,约为500~1000毫米, 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在100毫米以下,属热带沙漠气候。

北非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撒哈拉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5℃以上,7月均温大都超过35℃,夏季绝对最高温可达50℃以上, 且高温持续时间长。但冬季比较凉爽,有时甚至寒冷。沙漠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常降到冰点左右,北部地区气温可低至-5℃,高原和山区甚至出现过-10 ℃的低温。气温变化剧烈,气温年较差很大,一般在17℃~27℃之间。由于空气干燥,白天日照和夜间的辐射都非常强烈,气温日较差也很大,沙漠中心地区达到28℃~33℃。本区年雨量一般在100毫米以下, 从干草原向沙漠中心递减,有些地区甚至不足5 毫米或根本无雨,降水多雷阵形式。绝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安纳托利亚高原南部和伊朗高原西部边缘,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7月均温为24℃~29℃。1月平均温度为10℃以上,年降水量一般为250~400毫米,地中海沿岸为500~800毫米,属地中海式气候。而安纳托利亚高原内部冬季温度常降到0℃以下,夏季温度常高达32℃, 且多风沙。降水很少,大部分在350毫米以下。气候极端,雨量很少, 属大陆性干草原气候。伊朗高原冬季气温多在5℃~10℃, 夏季气温在南部低地可达30℃~32℃,最高可达40℃~50℃。高原内部年降水量多在150毫米以下,年雨量的75%集中于1~4月。 地形对雨量的分布影响很大,如在厄尔士山的北坡有1300毫米的雨量,最少也在500 毫米以上,而南坡约在500毫米以下,这种温差大, 雨量少并为冬雨型的伊朗式气候,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5 植被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阿拉伯半岛中部荒漠面积广大,半岛四周围绕着荒漠,分布着干燥草原,而沙漠中的绿洲,生长有海枣(又名枣椰子)、金合欢属以及可以产阿拉伯树胶的树头梭属。此外,还有一些一年生植物,它们因为在成熟时呈球状脱落并随风滚动,所以名为“风滚草”,含生草属,齿子草属的各个种都属此类。另外还有可食用的地衣、荒漠和禾本科植物的三芒草属,一些半灌木和多汁植物,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旱生特征。

非洲,荒漠面积占40%。撒哈拉大沙漠面积最大,达900 万平方公里。由于降水量和地质条件不同,便发育着不同类型的荒漠。在砂土地区可见到一些多年生有刺灌木,如骆驼刺等。石漠区则以苔藓、地衣为最常见。它们以厚密的层片覆盖在岩石表面。在盐渍化地区可见蒿属和叉明棵属。北非沙漠和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一样,有许多绿洲。绿洲的主要作物是海枣(3)。

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主要为亚热带、温带荒漠草原,在安卡拉和锡瓦斯一带主要为草原。小亚细亚半岛的北部、西部和南部边缘因降水较多,有森林分布。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和高山,具有垂直景观带结构(1 )。伊朗高原除厄尔布尔士山和扎格罗斯山等向风多雨的山地有森林外,其余全为干草原和干荒漠,而以疏生短草和干性散生落叶多刺植物为主(4)。

由上可知,阿拉伯半岛与北非在植被上很相同,均以热带荒漠为主,在荒漠中的绿洲,都生长有海枣以及产阿拉伯树胶的金合欢属的一些种,而与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差异明显。后者主要为亚热带,温带荒漠草原和草原以及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地区差异较大。

6 结论

综上所述,阿拉伯半岛无论在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地貌、气候、植被上都与北非大部分地区相似或相同,两者属于同一自然地理单元,而与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差异明显。两者不属于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因而将阿拉伯半岛划归非洲是合理的。而亚、非两洲陆地上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拟以士耳其与叙利亚两国国界以及伊拉克与伊朗两国国界的连线为界(图1)。

将阿拉伯半岛划归非洲,不仅体现了北非和阿拉伯半岛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与亚、非两洲自然地理单元的差异性。同时还突出了阿拉伯国家的地域性。因为“西亚除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塞浦路斯外,多数国家的居民以阿拉伯民族为主,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同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苏丹等国,在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基本相似,在社会——经济关系上也很密切,所以一般称这些国家为“阿拉伯国家”,称这一广大地区为“阿拉伯世界”(2)。此外,在最新出版的初中《世界地理》教材中, 编者认为:“西亚和北非虽然地跨亚非两洲,但是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矿产资源,居民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5 )所以把“西亚和北非”编为一章进行讲述,这讲一步说明了将阿拉伯半岛划归非洲的合理性。

标签:;  ;  ;  

从自然环境要素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非洲大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