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农垦实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向型经济论文,实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福建农垦利用外资现状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垦充分发挥港、台、侨等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经贸招商活动,垦区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至九四年底,全省农垦利用外资21852万美元,签订三资企业项目153项(不含政府划拨土地招商开发项目)。三资企业总投资达26287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20852万美元,相当于建国以来国家对福建垦区投资的6.9倍。九四年“三资企业”实现产值9亿元,自营出口6亿元超出全省农垦外贸出口额。从我省农垦利用外资现状来看出现以下新特点。利用外资的速度由慢到快,发展势头猛。1985-1990年共引进“三资企业”项目10家,总投资488.1万美元,1991-1994年共签订项目143项,总投资25799万美元,分别是“七五”期间的14倍和53倍;外商投资以港、台、侨为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逐步增多;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小项目为主向大、中、小项目并举,吸引大客户投资取得重大突破;投资布局以沿海开放区为主,逐步向内地山区推进;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从原来单一的两头在外的加工生产性项目为主,逐步向农业综合开发、旅游观光、房地产以及系列化、区域性成片开发第一、三产业方向发展;另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福建农垦利用外资的成效
利用外资已成为福建农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垦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促进农垦经济总量的增长。农垦遵照省委提出“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方针,采取灵活措施,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大促进了全省经济总量的增长,1994年全省农垦国民生产总值达6.85亿元,是1990年的2.4倍。
(二)大大增加投入,缓解我省农垦开发、建设和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我省是小垦区,开发、建设所需资金要依靠贷款解决。目前,国家贷款逐步转向基础设施及大中国有企业,农场贷款极其困难。资金不足已成为农垦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因此,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形成新的资金来源,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改善了投资环境。外商的投资,促进农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同时,对外开放,转变观念,促进农垦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四)提高了农垦整体经济素质。福建农垦利用外资发展了一批电器、食品、化工、机械装配等技术档次较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三资企业”在资源系列开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新产品、新产业和市场开发方面显示了强劲的实力和活力,极大地改善了农垦产业内部结构,有利地促进了农垦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锻炼了一批经济管理人才。在不断发展的外资工作和对外交流中,全体干部职工的开放意识增强,逐步形成了讲效益、讲竞争、尊重知识、人才的新风尚。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学习,造就了一批敢于和善于经营的外向型经济建设人才。
(六)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农场小城镇建设及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
三、主要做法与启示
(一)转变观念,真抓实干。我省农垦根据省委提出“开放促开发”的发展方针,以及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农垦进行研究分析,统一认识。福建垦区小,底子薄,要想有大的发展和作为,必须充分发挥临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优势,树立“农垦不发展外向型经济就没有出路”的紧迫感、危机感,打破常规,按照改革开放综合试验要求,大胆探索创新,从思想上、行动上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封闭型农场向开放型农场转变,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从“等、靠、要”向招商引资转变,从单一经营向多层次、全方位转变。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1989年成立项目办,负责制定外经工作计划,项目筛选贮备,接待外商,参与洽谈等工作。各地市农垦主管部门和不少农场也设立相应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举办场长、经理培训班,特增设外向型经济和公关谈判为内容的课程,邀请专家讲授。同时,还选送农场领导参加农垦司等单位举办的外向型经济培训班学习。使他们掌握了外经知识,提高了水平。3、龙头示范、典型引路。为了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经常组织项目人员深入农场、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筛选出10个农场做为首批对外综合开发农场,在香港大公报上刊载,并于九一年经省政府批准,享受省政府有关优惠政策。在全省农垦对外开放,招商开发中起了带头和示范作用。4.超前规划、分步实施。我省十分重视农场规划工作,尤其是第一、二批招商开发农场,省局分别召开规划会议,逐个落实,各农场编写出质量较高的招商开发农场规划纲要,制定近期规划及“九五”、“二○一○”年的远期规划,并邀请省“三农”专家及闽台经济协作促进会农业分会成员到实地考察,进行论证、评估,使招商引资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的开展。5、加强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全省农场都把对外招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并列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了引进外资有功人员奖励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招商“命中率”。
(二)政策优惠、措施灵活。农垦做为一个集社会性、企业性、农工商综合经营性于一体的新型联合群体有其特殊性,因此,鼓励外商投资农垦综合开发是九十年代我省农业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为此,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暂行规定》、《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各地(市)、县政府也相继出台与之配套的优惠政策为农垦吸引外资提供有利条件。1、用好、用足、用活有关政策。利用土地、设备、作物等入股形式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重新优化、配置资源。各场运用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免征或减征土地使用费、企业所得税、进口关税等优惠政策,积极稳妥地招商引资进行开发。如、晋江西滨农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以及旧厂房引进港商、台商及菲律宾客商兴办三资企业11家。莆田九华农场以土地与外商合资的“莆田九华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辟了我省外商包场开发的先河。2、及时沟通情况、协调关系,争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为了使农垦对外开放,招商开发得到各方面支持,我们还注意与省政府特区办、开放办、计委、外经贸委、农委、财政厅、土地局、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等单位保持联系,主动汇报沟通情况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农场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部分农场充分利用场乡合一的税收分成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新项目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3、积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我省充分利用临台及台胞中80%祖籍福建的优势,积极参与闽台农业民间、半官方等不同形式的交流。九二年以来,我局多次选派外经人员参加闽台农业研讨会介绍农垦投资情况,对引进台湾农业高新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优良品种等方面问题与台湾学术界直接座谈、交流,并探讨农垦与台湾合作的途径、具体项目。4、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农垦知名度。我省在完善基础设施,办好已有“三资企业”的同时,把握机遇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广交朋友引进项目,扩大招商成果。我局先编制了《福建省农垦系统部分农场投资环境简介》、《福建省农垦第一批综合开发区简介》、《福建省农垦第二批综合开发区简介》等小册子,出版发行《福建农垦》大型图书,较全面地介绍福建农垦的农场情况及发展前景。还通过外事机构,甚至外商代为宣传,扩大影响,为引进外资起了媒介作用。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境外、省内外大型展销和贸易项目洽谈会,连续几年,参加了“厦门九·八投资贸易洽谈会”、“香港国际招商会”。
(三)改善环境、筑巢引凤。近年来为适应扩大开放的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软”、“硬”兼施,认真、扎实“筑好巢”为“引凤”打好必要的基础。1、集中资金,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我局在有限的经费中,挤出资金,帮助农场改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2、以诚待人,精心服务。我省农垦上下一致,主动为外商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使外商感到前来农场投资安全又有利。由于注重优质服务,做到招一个、成一个,办好一家,招来一片,项目规模越来越大。3、多交朋友,主动出击。在招商工作中,多交朋友、广纳信息,密切注视外商投资意向,想方设法与外商直接接触,做到“以侨引台,以港引台,以台引台”。同时我省农场针对部分外商手中有钱,却不知投什么项目的状况,也主动为外商选择项目。4、采取灵活措施,做到资方满意。我们采取“大中小项目不拘,侨港台外都欢迎”的做法。根据台商多乐意搞独资的情况,我们采取灵活机动的合作方式,能独资的就搞独资,不能独资即便是合资企业,也让台商承包经营,按承包合同定额交纳农场利润。由于措施灵活,服务周到,外商普遍感到满意。
四、存在问题
福建农垦由于绝大多数是地、县属场,这种体制,严重制约着我省外向型经济工作的开展,也制约着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资企业”统计难。由于省农垦局没有外商投资审批权,新办三资企业未能及时得到统计,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情况,外商不予通报,我们也无权过问,同时,农垦系统没有统一的年度性的“三资企业”统计报表,下发的统计报表均是临时编制,基层统计人员有权给予抵制。
(二)出口难。福建农垦企业规模小,可是垦区的大宗产品--茶叶,年外贸出口均在2000吨以上,出口权均由外贸部门统缆,外贸得大利,企业得小利,甚至无利。政府鼓励兴办“三资企业”,并要求产品绝大部分出口(产品出口一般要求70%以上),可是经营茶叶的“合资企业”,照样难以争取到配额,国内茶叶市场趋于饱和,企业面临亏损的局面。
(三)政策不配套。政府部门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可是没有完善的资产评估、出证等社会服务体系配套,难于履行合同。同时,有些地方行政干预也给招商引资带来许多麻烦,如在地价、拆迁费等问题上农场没有自主权。
(四)任意划拨国有农场土地。随着土地成片开发和有偿使用,不少地方都想在农场的土地上作文章,有的借开发之名,任意划拨征用农场土地。有的地方出现农场土地被大片预征用,剩余劳力不给安置还要自行消化等情况。
(五)招商培训经费无处开支。福建省农垦局每年需要接待客商二十余批,上百人次,要派人、派车陪同参观、考察,仅此接待费,每年需开支十余万元。再加上每年需要参加各类大型的项目洽谈会费用、外向型经济人才的培训费以及各类对外宣传材料费等,这给本来就紧张的事业经费,更添紧张,我局是行政单位,不能向企业收钱,因此,给招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五、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农垦长期以来是封闭式条件下发展起来,使许多同志没有完全摆脱旧的传统观念束缚,思想、作风做法还适应不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发展外向型经济就难以迈开步伐。我们应以中特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二)因地制宜,超前规划推进农垦经济协调发展。从农场的实际出发,瞄准市场制定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规划,规划应与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相衔接,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即要搞好与各部门各行业的产业规划平衡,也要搞好开发区域及重点小区发展规划。对具体招商项目,应经过科学论证、评估,防止盲目引进,得不偿失。规划中应注意,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在引进项目上要更加注重成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高起点的成片开发,范围可以广泛些,除了一、二产业更要发展第三产业,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三)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招商的基础,也是本钱。农场应着力改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建设,目前资金有困难,无法一步到位,但也得分期实施,逐步改善,同时,要大胆利用外资发展交通、能源等促进外引上新台阶。此外加速转变机制、改善软环境,按照经济规律和国际贯例办事。同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美化环境,热情接待,以诚待人,树立农垦人的新形象,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
(四)用好、用活有关政策。目前中央和省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各地(市)县也相继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所以我们农垦各级领导一定要带头学好、用好有关政策,提高招商的本领。同时,还要学习掌握好涉外法律、法规及谈判技巧,以保障农场及广大职工的既得利益和招商“命中率”。对已签约的项目要提高外资到资率,并积极组建完善党、团、工会组织,发挥党、团组织在三资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取早日发挥效益。
(五)进一步做好台、港、侨这篇文章。尤其要打好台湾这张“牌”。大 力加强对外招商活动,改坐等招商为主动出击,除了每年一度全省统一组织赴港招商活动外,其他各项省级涉外的招商会、展销会、贸易洽谈会,都要积极参加,以广交朋友,扩大影响,各农场都要把对外招商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第一把手要亲自抓招商工作,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建立专门的招商机构,常抓不懈。此外,我省农垦系统中有不少侨属和港澳台胞的亲属和归侨,要引进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积极性,通过他们与海外的关系,穿针引线。努力推进“以侨引台、以港引台、以台引台”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