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近年来,一些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本文针对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提出了个人浅言。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及对策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了监督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现实意义
如今的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的规则体现得也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只有狠抓质量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施工质量既然成为建筑产品质量的关键,则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物料进场、检验,消防和卫生管理等。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质量管理就是核心。只有进行安全文明的施工,才能创造质量过硬的建筑产品。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质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的主体结构质量,二是使用功能的质量,三是感官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的设计精美,给人感官视觉的享受,但最终吸引人们的还是使用功能上的舒适感与安全感。而任何一个建筑项目,其使用功能方面质量的形成,有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质量方面原因,而且后者占多数。对于任何一个建筑,不通水气,煤气泄漏,渗水等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总之,要想保证房屋建筑产品的质量,就需要保证房屋建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竣工验收的阶段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都要得到保证,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人员的作用,创造性价比最高的建筑品。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监督和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范围广,受到较多的部门监督,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在权责上不清楚,监督和管理制度含糊不清。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不仅要担负起监督管理的任务,还要开展质量控制方面的任务,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差强人意,为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多头监督、多块管理导致机构重复,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资源。城建、铁路、交通、水务等机构都在各自的权责区域内开展质量监管,操作制度不同,执行标准也不同,这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2.2质量监督机构自我定位不明确
大多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但有的质量监督单位为了增收,自办企业,使机构政企不分,影响监督机构形象和质量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目前,我国的质量监督机构实行多部门多专业管理,相互间职能划分不清,条块分割,监督方法不统一,使质量监督工作流于形式,造成社会对监督机构执法地位认同度不高。
2.3现场材料监督不到位
在进行原材料加工以及钢筋等方面的焊接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这样就容易产生工程事故。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受到一些传统的操作习惯的影响,一些人员不是特别重视工程主体结构,认为实际上要求的不是特别严格,也没有出现什么管理事故,就继续违规防止材料。而且监督管理人员也缺少责任心,有的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会出现头功减料的现象。而施工材料的供应方面,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最基础的问题,施工材料的规格和材质都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监管人员要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是符合相关规定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事实上,在施工的时候,一些监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没有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仔细的检查,这就可能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2.4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职位,其素质高低关系到一个建筑施工工程的好坏,要求综合性人才。在施工设计方面,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作支撑;施工中的技术人员也要拥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在质量监管上,更是要求具备国际承认的法定职业资格的人才可胜任。可是反观一些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管人员却达不到上述规定。
3.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对策
3.1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要完善,就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3.2加强工程监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监督管理水平。使监督管理人员必具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培训工作务必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和政策,把业务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3加强现场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关注钢筋的构造和安全使用。相关监察人员要做好人员素质的审查工作。人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参与者与管理者,人员要素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个人意识和活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要把人员作为质量监控的对象,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对其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之外,要不断鼓励他们,激发他们施工的热情,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3.4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人才的培养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的高低与人才的能力高低有很大关系,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的人才缺乏、现有的人员综合能力不高是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要不断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培训,加强先进的监理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加强其责任意识以及质量意识的培养,促使相应的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层面的系统工程,要想有效解决其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加强工程监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现场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监督管理及工程质量监督人才的培养等措施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水平,切实维护好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建秋.探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刘俊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学之友.2013.
[3]周涛,熊亮.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建设.2012(03).
论文作者:胡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监督管理论文; 人员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