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技术的产生通常是因为现实之中对其有所需求, 在建筑行业, 建筑企业和消费者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高支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施工之中。国内的大部分建筑企业也逐步开始采用高支模技术, 这就提高了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应用;
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阐述
根据《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的通知中说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 或搭设跨度超过18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 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 N/m的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结合工程实际, 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并经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2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2.1恰当选择设置立杆
对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立杆是比较核心的一个应用要素, 其需要结合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进行恰当选择, 避免可能出现的较多不匹配问题。立杆主要是设立在垫脚板上, 其需要围绕着管径大小、壁厚等进行详细分析, 确保其能够符合施工操作要求, 避免自身在承载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对于立杆的具体设置, 其需要严格把握好间距, 确保立杆能够形成理想的整体分布效果, 保障其满足排架设计要求。在立杆的连接上, 则需要重点确保其对接扣件应用较为合理, 能够形成理想的牢固性, 避免相互之间存在明显偏差。
2.2构造要点控制
一般而言, 高支模通常采用的是钢管脚手架作为内支撑方式。之所以选择钢管脚手架, 主要原因在于其十分的灵活和便捷。通过钢管脚手架支撑, 能够合理控制扫地杆的位置, 确保水平杆符合方案要求, 立杆间距符合标准。具体来说:
(1) 立杆的管径和壁厚需符合排架的设计要求, 并设置在可靠的垫脚板上。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的方式进行立杆的接长, 并交错布置对接扣件。相邻立杆的接头严禁设置在同步内, 同步内立杆的接头高度方向需错开500m以上的距离, 各个接头的中心到主节点的距离需低于步距的1/3;
(2) 应在立杆底距离地面200mm高的位置搭设水平杆, 顺着横纵水平方向上, 依据纵下和横上的顺序机械能扫地杆的设置。并依据纵横向在可调支座的支柱顶端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确保水平杆得以有效设置。此外, 需平均分配顶部水平拉杆和扫地杆, 且二者的间距需要满足模板 (排架) 的设计要求;
(3) 为确保高支模架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去要在竖向剪力撑顶部的交叉点平面位置布置一道水平连续的剪力撑。通常, 所设置的剪力撑比不设置的临界荷载可提高25%到65%。
2.3 混凝土振捣及浇筑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 混凝土的振捣及浇筑情况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 要想提高施工质量, 那么做好混凝土振捣及浇筑工作必不可少。首先, 在混凝土材料的选购及配比上相关建筑单位及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标准, 把好质量关;其次, 要按照一定的浇筑流程、顺序和步骤进行施工, 进行分段、分层以及连续的浇筑工作, 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均匀;最后, 在浇筑过程中, 要确保混凝土振捣时的稳定, 振捣过程要做到快插慢拔, 避免过振及漏振现象的发生。另外, 相关建筑单位还要安排专人进行把守, 观察孔洞及模板是否有移动或变形等现象的发生。
2.4 高支模的安装和拆除
(1) 搭设脚手架立杆的时候, 不能采取直接搭接的方式, 而是应该选取对接接头的方式。
(2) 如果对于脚手架的高度运用可调丝杠进行调节时, 只能够在脚手管的一端进行丝杠的设置, 且需要设置在上方。
(3) 脚手架支撑系统上面的扣件, 严禁损坏, 必须要保证其具备完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运用脚手架支撑系统时, 还需要对沉降和局部变形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应事先制定详细的预控措施, 对于变形材料的更换也应该有相应的处置措施, 从而确保沉降和变形处于可控范围内。
(5) 在安装楼面支顶的时候, 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首先进行轴线和梁的放线, 明确楼面的水平标高。接着沿着纵梁的方向安装好门式脚手架, 同时做好校直和调平工作, 紧接着安装好收层门式脚手架。需注意的是, 进行门式架安装的时候, 需要将脚手架两侧锁紧, 且需要两侧同时进行安装。上层和下层门式脚手架的立柱需要位于同一个垂直中心线上, 且相互垂直方向上应稳定。只有这样, 才能够确保整齐和稳定的安装脚手架。
(6) 拆除高支模模板时, 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拆除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并上报至监理工程师进行复验, 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拆模施工。同时拆除施工前, 还需要重点考虑上层荷载对于拆除层的影响。应遵循“率先拆除后支设的模板, 最后拆除最先支设的模板, 承重部分的模板应先予以拆除, 非承重部分的模板则最后拆除”的原则。完成拆除施工后, 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不能随意抛掷拆除下来的模板, 应该集中进行存放和运输。拆除施工前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 拆除过程中, 则需要安置专业的安全员进行全程监督,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拆除现场, 同时设置必要的警戒线。
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技术要点
3.1高支模的设计安装要点
由于高支模跨度大、层数高以及载荷大等诸多结构特点,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要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要求以及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高支模材料,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同时不得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高支模支架体系之中。另一方面, 施工方案编写人员在模板结构方面要着重考虑安全与经济指标, 严格按照现场的实际结构与尺寸进行设计。安装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的安装顺序进行安装, 不能颠倒安装顺序;首先安装脚手架的主龙骨与次龙骨, 之后完成模板的拼装与安装, 最后完成顶板内外模板龙骨的安装工作, 全部安装结束后工作人员还要进行检验, 以防影响后续工作。
3.2高支模的检查验收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 高支模施工部分需要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监管, 这些监管负责人通过专业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支模施工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从而保证土建施工的整体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而言, 土建施工单位也应该具有一个专门负责监管的部门, 这样一来既能够保障高支模的安装能够达到规定的效果, 同时对高支模的施工验收工作也有很大的好处。
3.3高支模拆除技术
高支模拆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 用于拆模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必须满足拆模的要求。相关人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混凝土试块检测结果来确定哪些高支模的设施需要被拆除。在上述需要被拆除的设施开始拆除之前, 需要提前获悉拆除的具体顺序。在开展拆除施工作业的时候要密切注意施工安全, 防止高空掉落施工物体从而威胁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安全。在开展拆除施工的时候还要设立警戒线, 从而保证非施工人员无法接近施工现场。拆除施工完毕之后, 工作人员需要对上述的拆除构件进行一一检测, 对于那些检测不合格的构件应该及时地进行更换, 同时做好相关的构件更换记录, 更换下来的构件也需要放置在专门部门。
4结束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移, 城市建筑日益朝向高空间和大跨度的方向发展, 且建筑结构形式更为奇特和复杂。虽然这些建筑构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木工程的施工难度。尤其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应对高支模施工问题, 一旦处理不当, 极有可能引起建筑坍塌等事故。因此,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把关施工技术要点, 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开展施工活动, 切实提升高支模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杜钊.关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01:70-71.
[2]陈胜宾.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7,02:150-151.
[3]温云海.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250.
[4]徐锡凯.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的施工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0-111.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脚手架论文; 土建论文; 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立杆论文; 水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