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心得。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9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组A和组B。组A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式;组B采取临床人文关怀护理方式。评价:(1)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2)护理前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3)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组B患者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显著比组A高,P<0.05;(2)护理前两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组B护理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显著比组A好,P<0.05;(3)组B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组A低,P<0.05。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式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方式;心得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75-02
目前,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而随着经济条件和医疗技术的改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1]。本研究就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心得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9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组A和组B。
其中组A共45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19例,年龄63~84岁,年龄平均值(68.73±5.16)岁。体重最低42kg,最高72kg,体重平均值(55.17±6.38)kg。其中,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9例,肾盂肾炎4例,梗阻性肾病3例,其他2例。
组B共45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龄62~83岁,年龄平均值(68.19±5.35)岁。体重最低42kg,最高72kg,体重平均值(55.24±6.01)kg。其中,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10例,肾盂肾炎3例,梗阻性肾病2例,其他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体重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组A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式;组B采取临床人文关怀护理方式。(1)心理护理。长期受疾病影响,加上家庭关系、经济负担等因素影响,患者可出现悲观绝望情绪,需加强对患者性格特点、日常生活习惯等的了解,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多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独感,使其保持良好积极的治疗态度。(2)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讲解和指导,提高其疾病认知和配合度,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3)饮食护理。说明营养补充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富含氨基酸、维生素食物,注意补充钙剂,控制高钾食物和水分摄入,保持水钠平衡,预防高钾血症和急性心衰等的发生。(4)病情监测。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和血压等,指导患者进行降压药正确服用。血透过程血流量避免过大,以初始量50ml为合适,必要时给予100ml生理盐水,在透析过程逐渐调整血流量至150~200ml,若出现低血压,应立即降低负压,减慢血流量,并尽快给予补液。若出现心律失常,应减慢血流量,给予抗心律失常、吸氧等治疗。(5)静脉内瘘护理。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注意穿刺点包扎松紧度合适,避免在瘘侧静脉注射或抽血等,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预防动脉瘘感染[2-3]。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2)护理前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3)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对服务态度和质量评价高)、比较满意(对服务态度和质量表示尚可)、不满意(对服务态度和质量不满),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采用SPSS 21.0软件,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取χ2检验(均以百分比%表示),护理前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采取t检验(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结果
2.1 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B患者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显著比组A高,P<0.05。见表1。
3.讨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体现在:老年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其血管脆性增加,建立内瘘难度大,穿刺成功率低下,容易发生穿刺点渗血和血肿;另外,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增加内瘘感染风险;老年患者心脏储备能力差,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而影响生命安全[5-6]。另外,多数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糖尿病,血液透析过程可发生低血糖和营养摄入障碍。除此之外,从心理方面看,多数老年患者可伴随孤独、偏激等心理特征,也可影响治疗依从。上述特殊性导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风险增加,需做好护理工作[7-8]。
本研究中,组A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式;组B采取临床人文关怀护理方式,人文关怀护理主要从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病情监测、静脉瘘护理等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组B患者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显著比组A高,护理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显著比组A好,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组A低,说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式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冬英.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7):159,161
[2]陈国娣,史吉香,周珉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5):142-143.
[3]徐春艳.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21(7):192-192,193.
[4]刘凤芹,肖俊南,叶白云等.舒适护理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4(7):43-45.
[5]李芳.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低血压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12):3392-3394.
[6]赵君,王永清.老年低血压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709-711.
[7]邬丽霞,高丽,方克南等.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J].包头医学,2014,21(1):46-48.
[8]蔡雪珠.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92例心血管并发症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6(23):96-97.
论文作者:邵惠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老年论文; 满意度论文; 并发症论文; 质量论文; 方式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