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审计工作重点环节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重点论文,环节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阶段农村审计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和财务公开
目前对乡镇这一基层政权,主要依靠县(区)审计机关的延伸职能对所辖乡镇进行非常规监督。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往往出现前清后乱的现象。进行农村经济审计有助于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地执行政策和管理财务,有利于促进基层的廉政建设和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另外,农村经济审计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审查村级财务收支及年度预决算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是否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日常财务收支是否经过民主理财组织审核,是否发挥了民主。通过审计监督,提高了财政财务收支的透明度,强化了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约束,使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二)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农村经济审计通过对年度财务预决算及日常财务收支的全面审计,确保了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有利于农村集体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农村集体资金。但是,农村集体资金在使用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资金的使用没有规划,随意开支,使用效率比较低。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可以压缩不合理开支,集中有限资金突出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有限的财务资金用于壮大集体企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兴修基础设施等急需用资金的项目上,使集体资金发挥最大潜能,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要举措中,为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我国采取了农村税费改革等多项举措。而农民是否能够真正从中得到实惠,需要政府对改革的成效进行持续的监督和检查。农村审计通过农民负担专项审计,能够在事前、事中、事后发现加重农民负担事件,并及时加以纠正,全面落实减负政策,确保农民负担真正减轻而不反弹。
(四)促进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农村财务管理中长期难以根除的账目管理混乱、经济来源不清、违法舞弊等问题,必须通过依法严格审计才能及时发现,及时清除。通过农村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揭露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各村清账理财,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能为农村发展带来直接经济利益,更从长远角度促进村级经济行为的规范,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二、目前农村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审计监督难度大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财务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一些村没有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农村离任会计拒不交账,给农村审计造成麻烦;现金管理比较混乱,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坐支现金等现象严重;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借款手续不够完善;个别村干部超越职权大额出借现金,出借手续不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不规范造成审计环境较差,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难度和阻碍,审计证据的充分可靠性受到限制,审计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
(二)农村审计缺乏相关的具体法规,审计工作缺乏指导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农村审计法律,而且不同层次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纵向冲突。如(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县(市)以下设立派出机构,而农业部出台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规定“全国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的指导机构是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这容易导致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审计机关多头监管的问题。因此,基层审计机构的设置,有些地区由农村经管站负责,有些地区由上级审计机关负责,还有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由于审计法律与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造成农村审计的法律依据不一致,工作模式各异。另外,各级政府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审计细则、办法,费用开支标准等,使农村审计工作无所适从。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不采用规定文书或表格审计,用财务清理或信访件调查代替农村审计等不规范的现象。
(三)农村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审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虽然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配备了审计人员,但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且非审计专业,少数在岗人员也未经审计专业培训。培训工作滞后,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三、确保农村审计监督取得实效的重点环节
(一)规范审计法规体系,依法审计
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些重要方面应给予专门立法,建立农村审计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首先,要明确农村审计法律地位,消除纵向法律冲突。将农村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一个分支,在《审计法》中单独明确其法律地位。其次,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条例》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村审计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处理等问题,作为地方农村审计工作开展和法规制定的直接依据。另外,完善农村审计地方法规,解决横向法律冲突。省政府应该参照《审计法》和《全国农村审计条例》,出台省级农村审计条例或办法,各乡镇(街道)审计机构应该制定全面的审计项目操作指南和审计工作管理规范。
(二)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改善审计环境
经济审计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并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贪污舞弊现象进行处理,对不规范的管理行为进行指导。同时,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要想使农村审计监督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还应同时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村财镇管村用制度。建立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为各村代管资金、代理记账,实行农村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其次,规范财务公开,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的职能。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另外,应加强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增强会计监督职能。各村选派的会计人员或报账员必须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财务人员更换必须按规定程序由乡镇经管部门考核合格,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三)应注重审计与问责制度并举
目前,我国农村审计问责机制尚不健全。部分审计结果不公开,导致无从问责;有些审计项目中问责对象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归属不清晰;部分地区问责范围过窄,仅仅局限在“贪污、行贿受贿和违规资金运用”层面,不曾涉及“渎职、重大决策失误、监督不力”等领域。针对这种状况,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完善农村审计问责体系:一要明确集体经济审计主体资格赋予农村审计单位应有的执法执纪职能和手段树立审计权威。根据《审计法》规定,农村审计机构审计中发现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资产管理方面的不规范行为,有权要求改正并指导其完善;有权对严重违反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二要当地政府紧密合作对一般性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落实,严重违纪违法的需要与审计、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有关职能部门也应制订相应政策予以支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三要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审计问责实施办法》和《行政事故责任认定办法》等,通过法制化、制度化来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四)规范审计工作过程,将审计效果落在实处
1、规范审计程序。农村经济审计程序分三阶段。第一,准备阶段。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推选审计人员;召开审计工作组人员会议,编制审计工作计划;下达书面审计通知书。第二,实施阶段。按照有关程序从代理中心借出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相关会计资料,并对现金账簿、实物账簿、收款收据、转账支票、现金支票进行清点登记;认真听取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全面掌握基本情况;按审计工作要求审查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审计记录和资料,形成初步的审计意见。第三,终结阶段。撰写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处理决定;建立审计档案;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有异议申请复审的,还包括上级农经机构进行的复审。
2、抓好审计重点。首先,农村审计重点应落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如:土地及村办集体企业承包、出租、转让等专项资金管理;粮食两补、油菜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有无侵占、克扣、挪用现象;各项救灾款、扶贫款、五保户供养经费、现役军人优抚款、农村低保人员生活补助款等是否足额入账,是否及时发放到位;土地征用补偿费是否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管理,有无挪用、贪污挥霍现象。其次,重点审计舞弊可能性大的事项。如: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的问题;收款收据是否使用正式收据,领用登记和回收缴销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虚增收入及虚增债务等问题;有无滥用职权长期占用集体资产的问题;招待费、赞助费、外出考察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是否真实合规的问题等。
3、讲究审计方法。审计工作人员要认真听取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审计结果的认定,既要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要求,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症结。在审计过程中,要严守审计纪律,审计结果以书面审计结论为准,未作正式结论前,审计人员不得随便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
(五)积极开展农村专项审计
农村专项审计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乡要成立农村专项审计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主要侧重于内部控制健全性、财务收支合法性、财务状况的真实性、重大投资项目及施工项目程序的规范性审计。应开展干部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竣工决算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年终分配与复查审计、来信来访涉及经济案例专题审计等。乡镇要成立由经管部门牵头,监察、财政、民政等部门参加的工作专班,分批分期开展审计工作。经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专项审计监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解决农村审计业务经费,确保农村专项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在人员配备方面,应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人员,逐步推进农村审计队伍的专职化和年轻化,并坚持持证上岗和定期考核制度。其次,在人员培训方面,第一,要加强审计人员法律、政策培训,可以和纪检、监察、审计及公、检、法等有关部门联合办班或邀请他们参与授课。第二,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采取定期培训、以审代训、召开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与高校合作培训等方式对审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宗旨意识,保证农村审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标签:审计计划论文; 农村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财务管理职能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