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黄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_黄河论文

解决黄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_黄河论文

解决黄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河论文,水资源论文,对策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负重的黄河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平原的重要水源。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子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五分之一。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量,担负着本流域和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占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如河北、天津和青岛等地远距离送水。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危机潜伏。近20多年来,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下游断流以及低流量形成的功能性断流,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水量减少导致河道输沙能力的降低,造成了下游河道主槽严重淤积,甚至形成二级悬河——悬河上的悬河,更降低了河槽的过洪能力,出现了“小洪峰,高水位,大漫滩,大灾害”的威胁。此外,黄河污染问题突出,近年来已出现了五类及劣于五类水质的河段。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建国以来,黄河治理与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已兴建大,中、小型水库10100座,总库容超过700亿立方米。黄河干流大型水库的总库容超过了500亿立方米,与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相当。这些工程在供水,防洪与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是,黄河的“不决堤、不断流、不淤高、不污染”的问题尚未解决。

根据沿黄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应以可持续发展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为指导原则,采取如下三方面的主要措施,即依法治水实行统一管理,节水为本厉行节约用水,合理调配进行水量增补,以缓解黄河水资源危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若干主要对策的商榷

1.依法治水,实行统一管理

(1)加快《黄河法》的制定与实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治黄5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由于黄河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存在着水患灾害,功能性断流、水土流失、水质恶化等严重问题,而且“多龙管水”,统一管理的法制尚未完善。为适应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和“依法治国”的需要,保障《水法》在黄河流域的有效贯彻实施,调整和规范黄河治理、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社会、行政、经济、环境等关系,解决黄河面临的严峻问题,迫切需要制定《黄河法》,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在黄河的治理、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建立协调处理机制,规范与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障黄河“除害兴利”事业有序进行,促进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生态的改善。

在《黄河法》中,需要确立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对水资源权属管理的政府职能,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具体内容、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地方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其他部门的关系。

(2)确定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实行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关键,在于确立黄河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水资源的形成,流动和转化均以流域为单元,这一自然属性决定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以流域为基础。这是水资源管理区别于其它自然资源管理的突出特点。因此,必须强化全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鉴于黄河断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必须强化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是国家在黄河流域设立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识,统一管理和保护黄河水资源。

(3)健全管理职能

对全流域水资源实行以水量和水质总量控制为目标的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加强监测、依法征收水资源费。

统—规划 流域综合规划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有关省(区)、部门制定,上报主管部门审查、国务院批准后由黄河水利委员负责实施和协调。各专业规划和各省(区)流域内的有关规划应符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中水量水质的总量控制目标。流域综合规划应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订,以实现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促进科学、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应尽快制定黄河流域节水规划。各省(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黄河水资源的供给能力。涉及省、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规划及可行性报告,需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批;规划建设的大耗水工业项目和大型灌区,必须符合流域节水规划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应具有否决权,以提高水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

统一调配管理 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国家批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对各省(区)的引黄水量、出境水量、水质进行总量监控。在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分水方案的基础上,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已制订的不同水平年年月分配方案,必须严格实施。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讯末根据来水预测和水库蓄水情况制定下一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对各省(区、市)的引黄水量实行预分配,并根据实际来水情况进行实时调度;以兼顾上下游和部门的用水需求。考虑目前的管理现状和技术水平,通过“数字黄河”的手段实时调度,重点是在黄河干流。每年制定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并沿河实施省际断面控制。为保证统一调度的贯彻实施,黄河水利委员会应对流域内控制性水利枢纽的下泄水量进行统一调度。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配要逐步做到:干支流统筹考虑,过境水与当地水资源统筹考虑,黄河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考虑,水量与水质统筹考虑。

征收水资源费是国家调节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需进一步完善黄河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根据取水水源的不同,分季节并照顾到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行业具体的征收标准,规定国家和地方征收的范围。

加强监测 水资源变化和用水状况的监测是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应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对省界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水文站、水质站的观测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大型灌区的引水情况进行监测,发挥“数字黄河”实时监控的作用。

2.节水为本,厉行节约用水

(1)建立节水型农业

全面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目前,在黄河水的开发利用中,有90%以上是农业用水,农业是用水大户,因而搞好农业节水,建立节水型农业是首要任务。根据调研,总结适合引黄灌区自然、经济条件,可望在短期内广泛推广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途径是:采取渠道衬砌,地埋低压管道等输水工程节水措施与平整土地、小畦灌溉、地面覆盖的田间节水措施相结合,发展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衬砌渠道,完善配套,提高渠系水利用率。渠道是黄河渠灌区的主要输水方式,但目前的现状是各引黄灌区的渠系配套率、渠道衬砌率较低,且老化失修严重,导致渠道输水损失大,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低,平均小于0.45。若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渠道防渗,适当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完善配套工程,估计可使渠系水的利用率提高25%~35%。

②平整土地,缩小畦块,提高田间水利用率。黄河渠灌区普遍存在畦大,土地不平的问题。畦大、土地不平则导致灌水时间长,水量大,灌水均匀度差,无效蒸发和深层渗漏增加从而造成水量浪费,甚至导致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这是当前引黄渠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处于0.5~0.6的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所以平整土地,培肥地力、改地面大水漫灌为短、窄、小畦灌溉是灌区田间节水的重要措施。配合平地改畦,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推广适用的地面覆盖技术,以进一步减少田间灌溉水的无效蒸发。通过采用田间的农艺节水综合措施,可望引黄灌区的田间水利用效率提高,达到70%左右是现实可行的。

③渠井结合,加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缓解干旱,改良盐碱。引黄灌区缺乏对地下水的利用,并普遍存在着重灌轻排的问题。其结果导致水资源浪费,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出现了一方面干旱缺水,一方面又用水浪费的局面。而在引黄灌区采用渠井结合灌溉,以河补源,以井保丰,相互调剂,既能节省水量,又可缓解干旱;利用井灌还可调控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渠井结合在咸水、微咸水分布区,还能抽咸补淡,改良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渠井结合灌溉模式是引黄灌区最为有效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模式。所以,在引黄灌区要大力发展渠井混灌,进行水分综合调控,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和黄河水资源的配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建立节水型工业和城市

目前,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占的比重不大,但却呈现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建立节水型工业,一是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耗水产品、增建节水设备、采用循环用水等措施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取水量:二是加强需水管理,计划用水,以水定产、定规模,采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

城镇生活节水要以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为重点,加强对供水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减少跑、冒、滴、漏。要切实加强用水管理,优先保证城市居民必要的生活用水,对非生活用水实行计划和定额管理,超计划,超定额的部分加价收费。要进行广泛的节水宣传活动,让节约用水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这是保证节约用水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

(3)合理调整水价,确保用水节约、充分、合理,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节约黄河水资源,在21世纪,必须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因为无论是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居民节水、还是污水处理,都需要投资和管理费用。而目前流域平均水价仅占供水成本的30%~40%,黄河下游所占比例更少。虽然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是,所收的水费还远是低于成本。由于水价严重低于供水成本,致使供水管理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也不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因此应对黄河供水水价进行调整,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水价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没有合理的水价,节约用水就是一句空话。

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黄河流域,经济措施是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要研究建立完善合理的黄河水资源市场管理机制。一是国家要尽快在黄河流域征收水资源费,建立全河统一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二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的水价体系,对现行引黄水价重新核定并制定水价的调节机制。引黄水价应以供水成本(含配套排水成本)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水量丰枯、水质好坏、供水适时度等实行水价浮动。三是建立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制度。引黄灌区应实现在科学、计划用水,分级、限量供水的基础上,实行按量计收水费、超额用水加价。利用经济杠杆抑制需求过快增长,并促进节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四是研究并建立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与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

实现水价调整的前提是能有效控制和量测水量,而目前工程老化,无法有效调控水量,为节水制造了客观障碍,使节水难以启动。应加大投入,改善水量调控环境。然后通过提高水价,加强管理,进一步调控用水,提高水价所增加的收入可用于完善供水工程,工程完善又可促进节约用水,从而实现用水的良性循环。

在提高水价,节约用水的同时,为解决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农业发展必须与黄河水资源量相协调,全面适水发展,节约、高效用水己为必然。地方各省(区)在制定水价的具体方案时,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体现黄河水资源的特殊属性,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价格调节的杠杆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合理调配,进行水量增补

在强化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厉行节水的基础上,还要积极采用工程手段增补黄河的有效水资源量,才能最终缓解黄河水资源先天不足,缓解西北生态环境用水和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用水的矛盾,同时也是缓解黄河冲沙减淤、水质恶化、各项兴利用水矛盾的必要措施。

增加黄河有效水资源量的工程措施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维护和兴建黄河流域内的调蓄工程;第二是加快南水北调西线的前期工作,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黄河补水,加快进行从黄河源头补水工程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增加黄河流域水资源有效供给可有三个步骤:(1)近期在流域内部层次,在小浪底、万家寨工程投资高峰期过后兴建大柳树、碛口、古贤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枢纽工程和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以拦蓄区间入流和进一步提高下游防洪标准;加大水沙联调能力以利于洪水资源化;减少上游发电给下游供水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增加下游山东、河南境内的春季干旱期灌溉供水。(2)中期若南水北调引汉中线工程通水,也可考虑为黄河下游补水,以大幅度提高黄河下游两座省会城市,两大油田和3300万亩灌溉面积的供水保证率。远期则要通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源头为黄河补水,进一步缓解黄河水危机问题。

从长远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改善黄河上游六省区与下游沿黄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水问题,同时可提高黄河上中游水电基地的效益,发挥巨大的冲沙减淤作用,从而有助于防洪与河道整治,保证有效灌溉面积,提高黄河干流全部河段的水质等级,全面促进河口地区的综合开发。同时,黄河源头补水方案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建设农牧业生产基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

三、小结

综上所述,黄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黄河水资源危机潜伏。要彻底解决黄河水资源危机,保障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充分、高效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法制建设,依法治水、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必须厉行节约,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必须合理配置水量,增补黄河的水量,保证黄河的水安全。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  

解决黄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