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人民医院 438200
摘要:目的 总结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MADSEN Accuscreen Pro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筛查仪,对出生后24~72 h的8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出生后24 h通过率为64.2%,48h通过率为87.5%,72h通过率为94.2%。结论 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是一项适宜新生儿听力功能检测技术,其中选择最佳筛查时间,做好环境及器械准备,采取正确的筛查方法,保持新生儿安静良好的筛查状态等,是减少假阳性发生率,确保听力筛查顺利进行的保证。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护理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模式逐渐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成为各大妇产医院所追求的目标。母婴同室主要是将新生儿与母亲放在一个房间进行护理,并且产后的所有时间都是母婴一起生活,由母亲按照要求进行喂养、洗澡、穿衣和睡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成长,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入的80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分娩孕妇。所选的80例产妇均为初产产妇。对照组的40例产妇,年龄23--34 岁,平均(24.8±2.9)岁,平均胎龄(37.5±2.1)周,阴道分娩14例,宫剖产26例,新生儿的平均体重(3.7±1.8)kg。观察组的40例产妇,年龄23~35 岁,
平均(25.9±2.8)岁,平均胎龄(40.0±1.4)周,阴道分娩11例,宫剖产29例,新生儿的平均体重(3.8±1.2)kg。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胎龄、新生儿体重等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母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产妇及其家属均不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所有护理工作皆有医护工作人员完成。观察组母婴采取母婴同室模式。入室第一天,护理人员教授分娩孕妇喂养技巧,指导产妇使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防止乳头皲裂。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脸色,呼吸,大小便,啼哭等情况,做好各类并发症的应对措施。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要注意保持其体温和室温持平,不应过冷或过热。同时要保持新生儿侧卧位休息,避免溢出的奶水使其窒息。每次喂奶时,孕妇要对双手及乳头、乳晕进行清洁,避免新生儿发生感染,哺乳的时间以20--30min/ 次为宜。每次哺乳的量因人而异,一般喂养到新生儿停止啼哭即可。新生儿的皮肤十分细嫩,十分容易受伤,进而引发感染,故而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新生儿的肤色,勤换尿布,新生儿排便后要及时进行清理。一旦发生感染的情况,如红臀,可用热的植物油涂抹于患处。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要在床边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沐浴等操作,同时对产妇进行教育,及时纠正产妇在育儿过程中的不当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记录两组新生儿分娩1周内的喂养和护理效果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对数据进行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2.1.1 医院感染率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500张病床的医院,医院感染率应低于10%E2]。本调查结果显示,本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3%,2013年--2014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从2013年的1.52%下降到2014年的0.68%,低于国家卫生部要求。这与洁净的环境.医护人员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人员的培训是分不开的。
2.1.2 医院感染部位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首,其次为眼部、皮肤、胃肠道、口腔等。分析原因可能与母婴同室的空气流通、温度、湿度情况有关。空气不流通,有效含氧量降低,加上产妇产后恶露、出汗等,病室内的空气十分污浊。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低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抵抗能力差,容易受病原菌的侵袭。又由于探视者较多,人员过多流动,各种细菌、病毒随人流而带入病室,这些致病微生物多是附着在尘埃或飞沫中。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造成母婴同室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最危险因素。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医护人员、产妇和家属,除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外。还要注意手的清洁,因母婴同室病房在医院消毒卫生学标准中属于Ⅱ类环境。要求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细菌数不能超过5 ml,如果产妇不经常更换衣服,在喂奶时不洗手,不清洗乳头,不注意个人卫生或给婴儿喂配方奶粉时用具消毒不严格,这些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另外,医务人员在为新生儿治疗护理时,用品及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在为新生儿沐浴时,沐浴设施不清洁,沐浴用品未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在为新生儿抚触时,环境不清沽及护理人员未做到一婴一洗手,这些都是造成新生儿皮肤、脐部及眼部感染的原因。一些侵入性操作,如反复吸痰,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2 监测结果
病原茵在40例送检标本中检测出明确病原微生物的仅有13株,阳性率为30.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克雷伯氏菌3株,真菌2株。监测结果表明以条件致病菌为主,但由于检测出来的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低,菌株数少,因此无法说明本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失败的原因虽然有新生儿标本采集困难因素存在.但我们发现在这些主要病原菌中,绝大多数病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并加强手卫生,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769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69-71.
[2]陈印璇,陈婉新.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64-65.
[3]华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4]孙超峰,蒋红.自制护理标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24):13-13.
论文作者:徐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新生儿论文; 同室论文; 母婴论文; 产妇论文; 医院论文; 筛查论文; 听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