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建立波斯湾次区域安全秩序的设想和努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斯湾论文,伊朗论文,秩序论文,区域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0)06-0046-06
伊拉克战争结束已经7年,但中东地区的整体安全局势并未出现明显改善。不仅巴以和平进程停滞不前举步维艰,加之伊拉克战后重建困难重重,而且中东地区还出现了巴以武装冲突不断加剧、伊朗核危机难以全面解决、伊朗与以色列矛盾恶化、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引发的安全危机等一系列新问题。事实表明,中东地区所有这些新老问题不可能同时得到解决,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把中东地区划分为不同的次区域来分别加以处理。相比之下,中东各次区域地区中,波斯湾地区的情况尤为特殊。这个地区不仅因其占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能源资源而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而且其安全局势在伊拉克战争后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来,波斯湾地区最大的国家伊朗已崛起成为波斯湾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了协调波斯湾内部的关系和防止外部的军事威胁,伊朗现已明确表现出一种加强与波斯湾其他国家合作建立区域安全秩序的强烈意愿。为此,伊朗目前正在与原来敌对的国家展开对话,积极修复和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并已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笔者曾应伊朗外交部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邀请,参加了在德黑兰召开的第18届波斯湾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Manouchehr Mottaki)明确提出了伊朗要和波斯湾国家共同合作建立这个地区安全秩序的设想。很明显,伊朗试图在波斯湾地区建立安全秩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在波斯湾的大国主导地位和安全利益,同时也是为了抵御美国势力的影响,防止外来的政治和军事干预,维护波斯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一、波斯湾次区域安全秩序理念
根据传统的区域安全理论,建立安全区域意味着通过某种努力,把一个遭受国家之间矛盾与国内冲突困扰的地理区域,转变成一个能够和外部世界合作并维持内部和平的安全共同体。在这个安全共同体中,一群无论同质或者异质的国家,都要尽量把自己和整个地区的安全进程紧密联系起来。任何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将不再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自行应对,而是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一般来说,中东地区是一个内在差异性远大于相同性的区域。在这里,国家之间存在着种族、民族、宗教以及宗教教派等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由于整个地区缺乏普遍的共同特性和内部妥协性,区域内部各个国家对于安全威胁和国家利益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一方面,某次区域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可能对其他次区域地区影响有限。例如,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虽然彻底改变了波斯湾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打破了原来的安全平衡结构,但对东地中海和北非地区国家来说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某些问题也会涉及几乎所有国家。那就是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如果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中东地区所有伊斯兰国家都不可能在以色列在场的情况下参加任何区域性合作论坛。多年来,这种情况一直从负面影响到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全体系建立,成为这个地区恐怖主义暴力事件持续不断的潜在根源,同时也影响到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中东地区的整体安全计划只能让位于次区域的安全理念。针对中东地区的这种特殊背景,笔者2008年在德黑兰召开的波斯湾安全会议上,从传统的区域安全理论中提出了次区域安全理念,作为处理中东各个次区域地区安全问题的理论依据。这种次区域安全理念强调,中东地区的区域范围应尽可能缩小,并按照地理位置和安全性质划分为不同的次区域,因为中东本来就是一个矛盾复杂和不确定的地理区域。建立次区域安全秩序的战略途径,主要是对某一区域内各个次区域的安全问题分别加以处理,从而使得繁杂的问题更加容易解决。因为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有关各方可能具有更多相似的特性,这将使它们更容易接受次区域内部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
从地理位置分布来说,中东地区可以划分为三个次区域。第一个是南地中海地区,包括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尼塔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家。这个地区又称为“马格里布”(Maghrib)地区,它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太阳落下的地方。第二个是东地中海地区,包括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这个地区又称为“马什里克”(Al-Mashriq)地区,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第三个是波斯湾地区,包括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伊朗、伊拉克和也门等国家。波斯湾又称为阿拉伯湾或海湾,是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一半以上。因此,波斯湾地区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个地区的安全环境也尤其特殊。这里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石油资源引起的外部大国干预,其内部则主要是伊斯兰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因此,对波斯湾地区来说,次区域理念的适用性表现为,它可以把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伊朗、伊拉克和也门等国家关注的安全问题,和中东地区所有阿拉伯国家共同关注的巴以问题区分开来。而对于整个中东地区来说,次区域安全理念也可以促使各个次区域地区分别去处理各自的安全问题,而不必把不同次区域的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因而造成处理各自安全问题的困难。
具体而言,中东地区国家适用次区域安全理念的根据,主要是多年来外部势力试图在整个中东地区建立整体安全秩序的失败。冷战之后,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在整个中东地区推动和平进程、武器控制以及区域安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领导的武器控制和区域安全小组从1992年1月到1995年9月总共召开了五次多边会议,来推动以色列及其邻国之间的和平进程。①然而,由于这些谈判有意排斥利比亚、伊朗和伊拉克,并拒绝邀请叙利亚和黎巴嫩参加,因而谈判过程极其艰难。与此同时,波斯湾地区和北非地区国家则公开抱怨,美国领导的工作小组在推动达成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全协议时,忽略了这两个次区域地区存在的具体安全威胁。因此,当工作小组试图在约旦建立中东地区安全中心时,突尼斯和卡塔尔宣布它们同样也希望建立自己的次区域安全中心。最后,由于工作小组无法为巴以冲突制订一个全面解决方案,并在不同次区域之间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来处理整个中东地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西方国家主导的武器控制和区域安全进程最终宣告失败。这种失败意味着,在目前情况下任何力量都难以制订一项整体计划来解决中东地区的所有安全问题。
针对武器控制与区域安全工作小组(Arms control and regional security working group)遭遇的失败,次区域安全理念提出了所谓“防火墙”的局部安全秩序建立方式。根据这种理念,波斯湾和北非地区在建立安全秩序时,不必受到巴以和平进程拖延的影响。东地中海地区的安全虽然无法回避巴以冲突问题,但解决这一次区域冲突问题的进程不应成为其他次区域地区处理自身安全问题的前提或障碍。因此,次区域安全理念的关键在于,通过相对集中的努力来分别解决各个次区域地区的安全问题,而不同次区域地区的安全问题不应互相牵制。同时,这个理念还强调,各个次区域地区的安全问题,只能由这个地区内部的国家自己来解决,而且这个地区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充分参与。
二、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地位转变
波斯湾地区的安全局势,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与波斯湾其他国家处于敌对状态的伊朗,不但变成了波斯湾地区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还明确表示要淡化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教派分歧,和波斯湾地区所有国家改善关系并进行安全合作。作为波斯湾地区最大的国家,伊朗不仅人口数量最多,而且石油储量也高居全世界第二位。早在20世纪70年代,伊朗在巴列维国王(Shah Mohammad Reza Pahlavi)领导下已经在经济上取得过巨大成就,成为当时波斯湾地区最富裕和发达的国家。1979年,伊朗在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领导下爆发什叶派伊斯兰革命,建立神权国家,并宣称要向阿拉伯世界所有穆斯林国家输出革命,从而导致与周围邻国关系急剧恶化。这主要是因为伊朗什叶派伊斯兰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神权政治,并宣称要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推广伊斯兰革命。由于伊斯兰神权政治反对君主制度,而且伊斯兰什叶派和周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逊尼派存在严重教义分歧,因而海湾地区的逊尼派君主制阿拉伯国家对伊朗试图输出伊斯兰革命都深感忧虑。为此,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支持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发动战争来遏制伊朗。伊拉克从教派人数比例来说虽然也是什叶派占多数的国家,但这个国家的领导权多年来一直掌握在逊尼派政权手中,因而成为其他逊尼派君主国家的天然盟友。
然而,随着萨达姆领导的逊尼派政权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被推翻,伊朗也最终摆脱了伊拉克的遏制,成为波斯湾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与此同时,伊拉克战争还彻底改变了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关系。多年来,伊拉克作为一个什叶派占多数但国家领导权却被逊尼派控制的国家,与伊朗一直相互敌视。1979年伊朗什叶派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后,两国之间更进一步陷入武力冲突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8年战争中,伊朗和伊拉克双方都遭受了大批人员伤亡,经济也蒙受巨大损失。2003年美国军队推翻伊拉克逊尼派政权后,伊拉克国内的政治倾向出现了巨大转变。什叶派民众在地方和国家选举中,通过其人数上的优势逐步获得了伊拉克国家政治上的领导地位。不仅如此,从伊斯兰教派的观点来看,伊拉克和伊朗的什叶派之间还有着深厚的教派渊源关系,因为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大多在伊朗的什叶派宗教学校接受过教育。特别是,伊拉克的很多宗教政治领袖在萨达姆统治时期都曾流亡过伊朗。因此,随着什叶派在伊拉克逐步占据政治主导地位,两国之间的什叶派政治势力也开始建立起日益密切的联系。面对伊朗和伊拉克之间近乎联盟关系的发展,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2004年在接见《华盛顿邮报》记者时宣称,波斯湾地区正在出现一个伊朗和伊拉克构成的“什叶派新月带”。②
不过,对于伊朗来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军事力量在波斯湾地区的存在,也对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自从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一直奉行极端强烈的反美和反对以色列的政策。伊斯兰革命时期,伊朗扣留美国驻伊使馆人员一年之久的人质事件,也造成了两国之间的严重敌意。此后,美国以制裁伊朗发展核计划为名对伊朗进行的长期封锁,更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几乎处于战争的边缘。伊拉克战争后,面对波斯湾地区安全局势的变化以及自身具备的有利条件,伊朗政府已多次明确表示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波斯湾地区维护安全的主导作用,并和波斯湾地区所有国家合作建立这个地区的次区域安全秩序,共同抵制美国对这个地区的军事介入。
为强调这种观念,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在2008年6月17日在德黑兰召开的波斯湾安全国际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区域合作:最优先的外交政策”的演讲。穆塔基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外交政策最优先考虑的就是区域合作与一致。”③不仅如此,他还强调造成波斯湾地区不安全和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势力的侵入,特别是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驻军。为了消除波斯湾地区这种不安全与不稳定的局面,本地区国家应该在共同认同的伊斯兰宗教背景上,在文化、经济和政治领域加强合作,建立起自己的共同安全秩序。因为“波斯湾的安全只能通过内部的力量来实现,不可能进口安全。”④穆塔基还表示,伊朗作为本地区人口最多和力量最强的国家,愿意积极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推动波斯湾次区域安全秩序的建立。不过,伊朗也意识到建立波斯湾安全秩序的前景不容乐观,因为当波斯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海湾合作委员这个共同体的时候,伊朗和它们之间曾处于冲突状态。但伊朗希望随着波斯湾局势的改变,在未来的年代中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牢固的双赢关系。因此,穆塔基积极呼吁波斯湾国家就本地区最为重要的安全问题展开各种形式的对话和交流。他还特别强调,波斯湾国家之间在安全问题上搭建的对话平台,将为这个地区进一步建立经济和政治联盟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伊朗为建立波斯湾次区域安全所做的努力
为了联合波斯湾地区所有国家共同建立波斯湾次区域安全秩序,抵制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干预,伊朗和周边邻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紧张关系后,现在正做出巨大努力来改善双方之间的关系。首先,伊朗和伊拉克之间,两国关系经过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恢复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发展。2008年3月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对伊拉克的正式访问,对于两国关系的重建与发展更体现出重要的象征性和实质性意义。内贾德对伊拉克的这次访问,不仅是伊朗总统过去30年来的首次访问,而且还把两国关系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内贾德在强调两国当前的友好关系时表示:“我们可以像朋友和兄弟一样交谈,我们能够在所有领域达成共识,我们都计划要充分发展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⑤同时,内贾德这次访问也加强了两国在什叶派信仰基础上的政治联系,因为包括总理马利基(Nouri Al-Maliki)在内的大多数伊拉克什叶派政治领导人,都曾在萨达姆统治时期流亡过伊朗,因而和伊朗的什叶派宗教势力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个人联系。通过这次访问,伊朗不仅和伊拉克政府签署了涉及关税、工业、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大量合作协议,而且还承诺为伊拉克提供10亿美元贷款进行战后重建。⑥
除了和伊拉克积极加强联系外,伊朗政府也为改善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关系并建立互信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伊朗政府一直在积极发展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经济联系,希望海湾合作委员会进一步发展成包括伊朗和伊拉克在内的全体波斯湾国家共同组成的“波斯湾合作委员会”。在伊朗看来,这种发展将为建立波斯湾次区域安全秩序确立稳定的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伊朗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关系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曾一度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后来,由于伊朗政府在哈塔米(Seyyed Mohammad Khatami)总统当政时期公开宣布不再向阿拉伯邻国传播伊斯兰革命,再加上波斯湾阿拉伯君主国家传统上大多倾向于坚持较为温和的政治立场,而且也希望改善和伊朗之间的关系,这才使得伊朗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的一些隔阂逐渐得以消除。近年来,双方关系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公开对抗转向积极致力于开展对话。事实表明,从21世纪初期哈塔米总统执政时期开始,伊朗政府已经对其政策做了重大调整来改善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关系。对于伊朗方面这些善意的努力,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也做出了温和的回应。最近,伊朗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关系的变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在海湾国家对当前伊朗核问题所持的立场中。大体来说,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都希望伊朗核问题能够通过地区内部协商加以解决。从心理上来说,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虽然大多和美国建立了双边军事同盟关系,但他们并不希望美国对这个地区过多地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和伊朗一样,他们也从宗教情感上赞同波斯湾应该是“伊斯兰的波斯湾”。⑦因此,他们都积极促使伊朗在核问题上采取务实的政策,避免和美国发生军事对抗。在他们看来,欧盟提出的外交谈判方式,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另外,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领导人也注意到,阿拉伯国家民众对伊朗核计划普遍表现出某种同情的态度。他们也意识到,在当前形势下“过分接近美国和疏远伊朗,会使他们在自己的国内政治中处于被动地位”。⑧
近年来,伊朗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关系改善和平稳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伊朗总统内贾德作为第一位伊朗国家领导人参加了2007年在多哈召开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年度首脑会议。这表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君主国家作为波斯湾地区的两支重要力量,已经从公开对抗转向致力于开展全面区域合作。双方都意识到,经济和政治上的合作能够带来相互利益。而区域内的冲突,则必然给双方带来不利。因此,伊朗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政府当前都为区域内的对话敞开了大门。这种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为建立波斯湾次区域安全秩序的政治基础。
在改善和波斯湾地区周边国家关系的过程中,伊朗为了消除邻国对其发展核计划目的的疑虑,还竭力向这些国家保证其核计划仅仅是为了和平的目的。对此,伊朗政府官员反复强调,伊朗发展核计划主要是为了改变国内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全面依赖。为了赢得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信任,伊朗外交部长公开表示,伊朗政府不仅坚决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发展核武器,而且还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并随时愿意协助邻国发展这种能源。伊朗政府还特别强调,根据自己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伊朗保证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发展其核计划。2008年6月15日,欧盟外交政策代表索拉纳(Javier Solana)向伊朗提出六国新建议时,伊朗政府立刻表示将认真研究这一建议。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侯赛尼(Mohammad-Ali Hosseini)也宣布:“伊朗已经准备就欧盟外交政策与安全事务代表索拉纳提出的建议和六国举行会谈。”⑨
为了加强和周边邻国的相互信任,伊朗政府还努力消除波斯湾地区长期以来流行的“伊朗恐惧症”的影响。对于这种恐惧症的出现,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明确指出这完全是西方国家敌对势力有意制造的“阴谋”。对此他解释说,伊朗受到西方敌对势力攻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伊朗想要打破世界强权试图控制这个世界能源最丰富地区的野心。因此,那些反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敌人有意制造各种谣言,诬蔑伊朗的核计划将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面对这种情况,波斯湾国家更加应该联合起来,抵制西方霸权主义的干预。穆塔基还特别指出,2007年的多哈协议应该成为波斯湾地区国家走向共同繁荣的一个榜样。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社会同样也期待波斯湾地区能够早日建立起自己的安全秩序,并希望伊朗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虽然通过了“1803号决议”对伊朗核计划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制裁,但对于伊朗政府来说这项决议依然表达了国际社会的三点关注。首先,正如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制裁伊朗,而是为了推动新一轮的外交谈判来解决问题。2008年3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明确表示:“该决议的目的不是为了制裁伊朗,而是要激活新一轮的外交谈判,推动复谈努力。同时,安理会通过这样一个决议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关切,我们希望伊朗方面能够认真地对待国际社会有关关切,能够继续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其他有关各方保持沟通与合作,以解决未决问题。”(11)其次,由于波斯湾能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此重要,所以国际社会不仅关注伊朗的核问题,而且也期待伊朗为建立这个地区的安全秩序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伊朗能够妥善处理其核问题,赢得周边邻国的信任。最后,联合国的决议也从一定意义上否定了美国通过武力干预伊朗的合法性,从而减少了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因此,联合国决议从积极意义来说,其实为伊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国际体系重新建立和谐关系。从这一点来说,这也有助于伊朗当前为推动波斯湾地区建立一个与国际体系相联系的次区域安全秩序所做的努力。
收稿日期:2010-09-28
注释:
①Michael D.Yaffe:"Promoting Arms Control and Regional Security in the Middle East," Disarmament Forum,Spring 2001,pp.9-25.
②Juan Cole,Outlook:Shiite Iraq,Washington Post Online Chat,August 16,2004,http://discuss.washingtonpost.com/wp-srv/zforum/04/r_outlook081604.htm.
③④Hengame Ahmadi:"Regional Cooperation:First Priority in Foreign Policy",Iran News,Tuesday,June 17,2008.
⑤“内贾德访问伊拉克”,http://tieba.baidu.com/f? kz=332811946.
⑥“内贾德访问伊拉克会见伊总统”,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06news/world/w/20080302/ula3438784.html.
⑦M.N.M.Kamil Asad:"The Persian Gulf:An Emerging Security Structure",Abstract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ersian Gulf,Tehran:September 18-19,2006,p.86.
⑧Stuti Bhatnagar:"The Changing Face of Iran-PGCC Relations",Abstract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ersian Gulf,Tehran,16-17 June 2008,p.25.
⑨"Iran Says 5+1 Package Under Study",http://www.english.china.com/zh_cn/news/international/11020308/20080623/14925254.html.
⑩Hengame Ahmadi:"Regional Cooperation:First Priority in Foreign Policy",Iran News,Tuesday,June 17,2008.
(11)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Qin Gang's Remarks on UN Security Council's Resolution on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http://houston.china-consulate.org/eng/nv/fyrth/t411839.htm.
标签:波斯湾论文; 伊拉克战争论文; 什叶派论文; 伊朗伊斯兰革命论文; 伊朗革命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国际秩序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