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级城市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本文从县级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建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今后的住宅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安全性,更加关注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综合效果。为了更好的满足住宅建筑的市场化要求,建筑住宅设计师必须处理好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的问题。
1、县级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不能摒弃开发商的负面影响,设计理念不能完全体现居民的感受.
1.2、功能不全,性能差,
住宅建筑的功能结构不全,导致其住宅性能很差,不能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更高层次生活的需求。
1.3、配置的设备简陋,建筑设计与住宅产品缺乏配合
住宅的配置过于简陋,特别是卫生间与厨房的面积狭小,管线安排不科学,造成电器设备的安装非常麻烦,使用起来也不很方便。这些问题是导致居民普遍装饰过程中更改住宅结构现象的主要因素。不重视产品设计和生产,导致建筑的设计模式同建筑的生产过程难以有效衔接。
1.4采光不足,日照间距不够
现阶段在住宅群中经常会发现室内中部出现“暗厅”的现象,或者由于房间狭长的形状所引起的中部采光不足。一些住宅设计师为了避免解决这种现象,采取了中部暗厅开口,形成狭长的大房间的变换设计,不仅房间使用不方便,也不能满足起居厅采光标准中规定的侧窗采光要求窗地面积比大于1:7的规定。还有一部分住宅套内居住空间均为不利朝向,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的规定。
1.5通风不畅
有关部门的调查测试发现,在一些地方住宅户内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在严寒冬季室内空气污染指标超标现象严重,严重威胁居住者健康,原因是户内通风设施配置不足和不畅所致。
2、县级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2.1、生态性
住宅建筑设计的生态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城市住宅建筑在设计选址、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等工作时一定要考虑被选地的整体生态系统状况,即要保证尽量不破坏被选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并尽量与之保持和谐;另一方面,在设计时要把建筑看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性来提高住宅建筑的功能效应。
2.2、舒适性
居住是住宅建筑的最大功能,因此住宅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要满足居住生活舒适性的要求。所谓的舒适性是指房屋内部公共空间、活动空间、卫生活动空间之间既要保证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保证隐私活动的私密性。在此空间内设置座椅、绿化、游乐设施等活动设备,能够增进温暖、‘睛谊、祥和的气氛。
2.3、文化艺术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日益注重住宅建筑的文化艺术性,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现代住宅建筑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重视建筑的美观性。
2.4、适宜性
适宜性体现在居住形态主要表现为住宅建筑的外部造型、立面结构、楼宇色彩与建筑细节的处理,这些形态是给人们感观最强烈的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经济性
住宅建筑设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就有必要考虑律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在经济性方面,既要考虑城市住宅建筑整体的工程造价,又要考虑该建筑的居住功能,最终目的是保证建筑的性价比达到最大。
3、县级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创新的措施
3.1、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我国住宅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因素成为影响住宅设计最大的因素,改变了过去住宅建筑设计仅仅只是一个静态的设计过程。因此,设计师在对住宅设计时要以市场为中心,从消费文化、消费心理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定位、质量、价格、销售等要素。
3.2、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在满足朝向、光照和安全前提下,应利用附近自然、景观、地形等优势,创造使人与自然间的沟通与互动。要注意对污染源,如油烟、汽丰废气、垃圾房等地点进行控制;重视节能、节地、节水措施及生活污水的再利用;发挥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建立适宜的绿化生态系统。一是要减少噪音干扰,公共设施布置在噪音非敏感区,同住宅保持缓冲空间;二是对机房噪音,应做建筑隔音处理;科学处理生活垃圾,按照环卫要求布置垃圾收集站及垃圾收集处:确保环境美观。
3.3、绿化景观设计
点、线、面相结合,强化绿地的视觉效果,通过道路系统与绿化系统的有机结合,把绿色环境引入各住宅。保证满足通风、日照、交通、消防等功能前提下,提高绿地面积,改善环境。
3.4、对声、光、热环境控制的要求
居住环境涉及的内容很多,居住建筑的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直接影响居住的舒适感。声环境,通常是指住宅户内及户外的各种噪声源。住宅的光环境是山天然光环境与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成的,良好的光环境可以提高居住的舒适感。人们对室内热环境质量的评价主要是气温、湿度、空气流通、房间平均辐射温度和衣着条件。目前,我国针对住宅的规划及单体设计,已颁布了许多规范及规定进行控制,如:城市居住区环境噪音指标、住宅墙体隔音标准、室内温度及日照要求等,日的就是要综合考虑住宅的声、光、热环境,保证住宅的采光、通风、保温。
3.5、为了创造良好的通风外部环境,住宅的布局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行列式布置由于风正面吹过障碍物后会形成较长的涡流区,造成涡流区,为建筑通风不良。因此,在住宅布局时可以让风斜吹进入住宅楼栋之间,其风的投射角为30-45度为好。(2)斜列式、错列式布置可使建筑增大迎风面,容易疏导气流进入建筑内部。前短后长、前低后高的布置,有利于夏季开口通风,冬季有效防风。(3)封闲的周边式布置、合理的周边式布局(如适当封闭西北向开口位置)可有效的降低冷天风速,同时需通过其它方位角敞开等方式来改善夏季通风效果。(4)利用树木排列、导风墙等引导气流进入住宅区,设置引风口和出风口,在住宅区内部形成风道。
3.6、道路交通组织的改进和创新
道路交通是城市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是住区结构的骨架,并由此规定居住行为的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铺设社区生活的生动场景,进而塑造了场所空间的鲜明性格,在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设计改变小区干道线形,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并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贯穿于住地内部。
4、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灵活设计,同时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辅以谨慎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更好的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思考——以广东省阳东县小城镇为例[J].洪素果.小城镇建设.2006(04)
[2]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问题[J].司歌.小城镇建设.1998(05)
论文作者:孙红红1,张琳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住宅论文; 建筑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户内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