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17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
摘要:《白氏六帖事类集》作为唐代的一部重要类书,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整理本,而且今人对于历史上出现的诸多版本也有一些错误的认识,笔者拟对历史上出现的几个重要版本,例如五代本、陆心源版本、傅增湘版本进行梳理与归纳,以帮助大家对这部书的版本问题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五代本;傅增湘版本;陆心源版本;优劣
《白氏六帖事类集》又有《白氏经史事类》、《事类集要》、《白氏六帖》、《白帖》、《六帖》等书名。《白帖》流传千年,由于缺乏详细的史料记载,其成书时间、刊印版本、流传情况已不甚明了许多答案得不到确切的论证,只能够从现存的版本以及其它书籍的引书、引文中窥见一二。笔者通过文献记载和当时社会风俗及印刷条件三个方面作出猜测:《白帖》在唐代的时候应该还没有刊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没有文献著录;第二,当时刊印的书籍多数是通俗佛教读物与日常生活用书;第三,雕版印刷出现时间还短,技术还不太成熟。历史上记载的较大规模的刊印书籍是在五代时期,后唐长兴三年(932),宰相冯道奏请皇帝,以唐代“开成石经”本为底本,雕印儒家“九经”,皇帝批准了其请求,当年便开始刊印,历时22年,主持刊印事务的人就为毋昭裔。
一、五代本
据王明清《挥麈录》记载:毋昭裔贫贱时,尝借《文选》、《初学记》等书籍,其人面有难色。这件事对他印象很深,他叹道“恨余贫不能力致,他日少达,愿刻板印之,庶及天下学者。”他发誓:“异日若贵,当版以镂之,以遗学者。”后来他仕蜀为相,遂践其言,薪俸有余之后,感慨道“今可酬宿愿矣。”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等人刻成《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九经》、诸史等书,此事在《宋史·毋守素传》中有记载:“毋昭裔性好藏书,在成都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镂板,守素赍至中朝,行于世。”毋守素刻印的《白氏六帖》,除史书记载之外,公私藏书目录均不见著录,当是散佚已久,虽然如此,该书是《白氏六帖》后世刊本之祖,应该没什么疑问。大中祥符九年(1016),毋守素之子克勤“上其板”五年之后的天禧五年,刘崇超就以“年深讹缺,字体不全,有妨印造”为由,昌言“重写雕印”《六帖》等书。毋昭裔在四川刊印《白氏六帖》,在其迁宰相之后,而其迁宰相在十世纪四十年代(940),距离天禧五年大约八十年的时间,如果保存的不是特别得当,板片损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刘崇超的建议被采纳,那么依据毋昭裔之刊本“重写雕印”的本子,就应该是《白氏六帖》宋代较早的本子。
二、傅增湘本
傅增湘收藏的《白氏六帖》有“赵氏家塾藏书”(疑为明代万历年间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藏书印,文物社影印本无此印)、“古吴王氏”(王宠1494—1533)、“中南山人”(黄鲁曾1487—1561)、“竹坞”、“玉兰堂”(文征明1470—1559)、“季振宜藏书”、“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季振宜印”、“沧苇”、“乾学”、“徐健庵翼之珍藏”诸印记,知这本书历经明代吴中王氏、长洲文氏、清初泰州季氏、昆山徐氏诸名家庋藏,其传授源流清晰可见,所以这本书被傅增湘所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书首有目录,题曰:“《白氏六帖事类集》一部凡三十卷”,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六七字,注小字双行三十至三十五不等,细黑口,左右双阑,版心中记帖册一、二等字,下记刻工姓名,刻工姓名可辩者有施俊重刊字样及方师颜、刘仲(绍兴)、施蕴(南宋初杭州)、蒋晖(南宋初杭州)、李德(绍兴)、方成(南宋初)、陈忠(南宋初)、洪茂(南宋初)、陈高、朱因、胡正、陈珍、王时、徐颜、余正、丁珪、刘正、毛谏、余坦、王珍、梁济、徐侃、洪先、洪新、李成(南宋初)、刘举诸人。傅增湘根据卷三“‘堂构’、‘层构’、‘构馆’,皆注‘御名’”,且“字体方严,气息醇厚,雅近欧体”,断为“南渡初浙杭间开版者。”但是,从其刻工姓名上来看,虽然大多数刻工都是南宋初人,但其中刘举是南宋中叶杭州刻工,参加刻过补版《白氏六帖事类集》、《文选注》,则是书不仅为南宋绍兴年间“重刊”北宋本,而且南宋中叶(淳熙年间)又曾修补过板片。傅增湘藏本中刻工有毛谏,而毛谏为北宋徽宗政和前后刻工,政和与大中祥符、天禧几近百年,毛谏不可能参加大中祥符、天禧时刻本的刊刻工作,因此,该本重刊的底本不会是五代毋昭裔本、大中祥符年间刻本以及天禧时刻刊本,只可能是北宋徽宗政和前后的一个刊本,政和距离一二十年,毛谏亦有可能参与过绍兴刻本的工作。
三、陆心源本
陆心源的《仪顾堂题跋》卷八《宋椠白氏六帖类聚跋》云:“《白氏六帖事类聚》三十卷,宋仁宗时刊本,每叶二十六行,每行二十六七字不等,小字双行。每卷有目连属篇目,匡敬恒皆缺笔,贞字不缺,盖仁宗时刊本也。……余见常熟瞿氏北宋本《史记》,分三十册,版心亦如此,盖北宋时旧式,至南宋而无此式矣。”陆心源认为他所收藏的《白氏六帖事类集》三十卷为北宋仁宗时刊本,主要依据有二:一是版心之制式,与传世的北宋刊本相似,“至南宋而无此式也”。二是该本避讳“‘匡’、‘敬’‘恒’皆缺笔,‘贞’字不缺”,以此判定其为“盖仁宗时刊本也。”理由之一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说的有些绝对。因为版心制式往往是一个时代流行这种制式,另一个时代流行另一种制式,虽有大体之规律,但往往是主流如此,不是所有版刻都是如此,尤其是时代较近时更是如此,以此来判定版刻之时代,风险较大;理由之二由于陆心源没有遍检全书,存在疏漏。该书之避讳并非如陆心源所说,避讳至北宋仁宗(赵祯)时止,仁宗之后的其他皇帝也曾避讳,如“让”、“恒”、“慎”、“敦”等字皆缺笔,所以在成书时间上仍然有很大的争议。
《白帖》自成书以来就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公私目录与典籍多有记载,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其曾祖父晁仲衍曾为之作注,体现了《白帖》在一些学者心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认为《白帖》与科举考试的关系密切,与帖经、省试诗、判文、策文以及诗赋等都存在多多少少的关系,或者说是白居易在应对科举考试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才有了《白帖》这本书的问世。就现存各种《白氏六帖》完整版本来看,傅增湘本应该是问世年代最早的。在版本优劣上,胡道静认为傅氏所藏《白氏六帖》,不但内容、版本俱佳,又加之以名家题识跋语而弥足珍贵,日本学者花房英樹、柳川顺子也基本认可傅本比陆本更优秀的观点。所以,我们在研究此书的过程中要重视傅氏藏本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白居易.白氏六帖事類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2]胡道靜.中國古代的類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聞一多.唐詩雜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9.
[4]趙含坤.中國類書[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5]戚志芬.中國古代的類書、政書和叢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6]王有朋.浅论《白氏六帖事类集》[J].华东师大学报.1986,01.
[7]夏南强.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8]宋建昃.试论《白孔六帖》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第41卷,01.
论文作者:陈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刊本论文; 南宋论文; 版本论文; 北宋论文; 政和论文; 版心论文; 绍兴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