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国有商业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商业论文,集约型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时期和2010年远景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国有商业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问题谈点粗谈的认识。
一、国有商业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只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只注意经济增长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它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增长方式。由于它依靠追加生产要素的数量,采取数量平面扩张和外延扩大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其结果往往是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波动,因而它是典型的“高速度”,“低效益”的循环机制。这种机制反映在商业领域,则是不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忽视技术改造、挖掘内部潜力和现有劳动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致使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低下。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的增长方式。它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内涵发展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结果是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合理化、高效化,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因而它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良性循环机制。这种机制反映在商业领域,则会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使企业机制灵活,效率、效益不断提高。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搞好国有企业需要掌握的主要原则时指出:“判断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应当具体体现在:一看是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正把企业建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看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看是否调动了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四是看是否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我认为,邓小平这段论述为国有企业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靠粗放型经营机制也使国有商业企业有新发展。建国初期,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劳动力素质低、资金严重短缺,因而建立商业网点、铺新摊子、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不得不走外延增长的道路。可以说,“一五”时期,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确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商业网点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经验的同时,弊端也显现出来。如企业机制不活,思想观念陈旧,历史包袱沉重,在生产、建设和流通等各个领域,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等等。粗放型增长经济的方式制约了国有商业的发展,制约了与非国有商业的竞争,要使商业企业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就必须加快国有商业的发展,必须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由粗放型经营机制向集约型机制转变。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能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规模已相当可观,地区经济布局日趋合理,并正在完善之中。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我们从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教训,摸索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培养了一批懂经营技巧、经营策略,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骨干队伍,培养了一批有文化、会经营、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已经具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传统的经营机制,正在向市场经济新要求的机制转变;商业企业正在成为独立的经营者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目标正在实现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正在增强。所有这些都为调动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增强国有商业的活力,促进国有商业向质量型、内涵型、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商业企业经营机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途径
加快商业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提高国有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所在。因此,国有商业企业必须改变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员工,在人、财、物的管理体制上狠下功夫,做到人、财、物力的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合理配制,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实现。国有商业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促进两个转变呢?
首先,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企业制度及现代企业经营,需要现代人驾驭。市场竞争是能力的竞争,素质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国有商业人员素质是提高国有商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商业要发展,效益要提高,就要有一支思想先进,锐意进取,知识丰富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1)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领导干部要符合“四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决策能力,懂经营、会管理。企业职工要牢固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富有敬业精神,并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自己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树立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思想。(2)通过实践检验企业干部是否符合“四化”的要求。应实行干部聘任制,定期向企业职工述职,然后进行民主评议,领导进行考察,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企业干部要有一种竞争意识,促使企业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对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严格定员、定编,择优上岗,按照机会均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实行优胜劣汰,创造一个公平、公开的用人环境。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考核,将干部、职工的收与岗位责任、贡献大小及劳动技能结合起来,消除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改革目标。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坚持“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的服务宗旨,形成向质量要效益,在竞争中求发展的格局。朱榕基副总理在给《中国质量报》撰写的出版寄语中明确指出:“质量本身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质量工作是千秋万代的民族事业”。在流通领域,“服务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服务态度的好与坏、服务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天津华联高厦的经验告诉我们:提高质量和素质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华联商厦起家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面对市场挑战,始终把经营服务质量作为改革、转制、强化管理的第一目标。它们狠抓“创三优”:一创优良商品,坚持质量兴商方针;二创优质服务,坚持以顾客为中心,对顾客全面负责,把无情的市场竞争与有情的为顾客服务统一起来;三创优美环境,为顾客提供美观、舒适、方便、安全的购物条件。“创三优”塑造了企业的质量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不断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商业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坚持:(1)要做到服务承诺,对消费者不满意的商品可换、可退,让消费者满意;(2)涵养性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与顾客发生口角;(3)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店内无假货、无欺诈,让顾客购买放心商品;(4)大件商品送货上门,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5)建立一条龙服务制度,特别是大商场应设立服务员、引导员、巡视员、安全员和信息反馈员。此外,商场内还应制定服务公约,实行商品明码标价,为顾客创优质的购物环境,让顾客真正体会到到商场购物是一种享受。
其二、强化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商业企业要使有限的财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要在管理上狠下功夫。把强化企业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扭亏增盈的中心工作。(1)要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的方法;(2)科学设置财务机构,配备财务人员;(3)加强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4)以成本管理为中心,苦练内功,堵塞漏洞;(5)严格实行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方为有效的制度。实践证明商业企业只要紧紧抓住企业管理这个中心,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就意味着抓住了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其三,挖掘内部潜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内涵的增长与外延的增长相比,前者更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能更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将向高度化转变。因此,由以外延为主的增长向以内涵为主的增长的转变是国民经济由不发达阶段向发达阶段转变的条件,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可不注重在内部挖潜上狠下功夫。(1)减少流通环节,由商场直接采购进货,降低成本;(2)设立专卖柜台,引厂家入店,直接销售,降低费用;(3)减少各种商业费用,减少损耗,减少浪费;(4)充分发挥本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
其四、推动商业科技进步,加快商业自动化步伐
商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从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商业自动化步伐入手,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商业企业应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财务核算、购物监控以及收款等方面加快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发,逐步实现电脑化、自动化,科技手段现代化程度高了,劳动强度减轻了,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在仓储业,要加强仓储管理的现代化。实现仓储管理现代化的前提首先是经营观念的现代化。过去的仓储业,只是储存与保管,现在已扩展到经营领域,储运职能在逐步社会化,经营范围已拓展到多种经营;其次是管理新技术的运用;第三是仓储作业现代化;第四是储运设施现代化,如建立立体仓库,采用巷道机,实现取货自动化等等。这样既减少了占地面积,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当然,由粗放型经营机制向集约型经营机制的转变途径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标签:商业论文; 粗放型经济论文;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