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LIN的发展对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合作网络建设的启示_图书馆论文

AARLIN的发展对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合作网络建设的启示_图书馆论文

AARLIN的发展对建立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我国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面对现代社会学术的繁荣、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的激增、电子出版的蓬勃发展等因素,任何国家的高校与专业图书馆(主要指科研院所图书馆)都不能再靠“单干”来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户需求。新电子信息环境要求各种高校与专业图书馆不仅要依靠系统内的而且要依靠跨系统的合作形式,通过分布式的信息系统来共享信息资源,以此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长期以来,受行政管理格局的制约,我国不同系统的图书馆间往来较少,缺乏综合协作,整体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加强高校与专业图书馆间的合作,发展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无论对于信息服务机构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加强资源共享,还是提升我国文献信息的保障能力,满足科技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AARLIN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都以知识密集型科技用户(高校师生、专业科研人员等)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这两类图书馆统称为科技型图书馆。

1 AARLIN及其发展[1][2][3][4]

澳大利亚学术与科研图书馆网络(Australian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y Network,简称AARLIN)是一个得到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和澳大利亚国家教育、科研与培训部(DEST)资助,由一些大学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共同参与合作的项目。它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图书馆网络以此提高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水平,使高校师生和专业科研人员在自己的桌面电脑前就可以通过网络对所需的电子资源进行个性化、无缝、无中介的直接查阅。AARLIN运用门户技术向信息用户提供文献检索、个性化定制、最新文献报道(literature alerts)、定题服务和内容敏感服务(context sensitive service)等一整套信息服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代表了当今国际图书馆界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AARLIN的发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AARLIN开始出现的有关社会背景。1998年底,澳大利亚有关部门的调研结果表明,学术图书馆正经历如何满足学术团体的需要、特别是如何满足对支持科研和教学的信息基础设施的需要的困难。这一问题引起所有澳大利亚大学的关注,并多次在有关‘学术交流的危机’的公开研讨会上被提出。与此同时,学术出版正在经历重大变化,网络出版、电子出版迅速发展起来,许多人认为网络时代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的涌流将对教育、科研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在当时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总之,信息用户需求的新变化及其对现代化信息交流工具的要求、网络的发展所造成的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其中信息资源鱼龙混杂的情形,促使图书情报人员积极寻找能够随时用来查阅并及时提供筛选结果的检索工具。

时机在1999年3月到来。其时,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理事会(CAUL)召开了一次旨在制定其5年战略计划的会议,与会者提出了开发AARZIN的提议。随后,CAUL在1999-2005年战略计划中将AARLIN列为其优先发展项目。

2001年,CAUL申请到了ARC的资助,开始进行AARLIN试验项目(pilot proiect)建设。AARLIN试验项目更多的是一个开发并监测AARLIN设施的功能与生命力的“观念检验(proof[M1] of concept)”项目。为使试验项目顺利进行,AARLIN积极寻找合适的软件提供商、建立合作意向,并挑选了四个州的六所大学作为AARLIN原型系统的实施、检验场所。

AARLIN试验项目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试验项目由许多单位和学者专家参与合作,包括国家图书馆、维多利亚地区图书馆合作组织(CAVAL Ltd)和18所大学的研究员(信息用户)、信息技术主管及大学图书馆馆员等。各参与单位及参与者都对项目的设计、建模、开发、监测及评估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AARLIN试验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探索和开发了一套服务于科研用户的图书馆关键门户功能。有关的调查结果表明,科研信息用户对运用门户技术构建的新型服务模式非常满意,并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2001年8月,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AARLIN又从其国家教育、科研与培训部获得了2823900美元的资助,用来进一步开发AARLIN原型系统,使其发展成为一个最终全国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能参与,并且所有成员馆的科研用户、学生都能使用的国家系统,称为实用系统(operational system)。实用系统建设期为2002-2004年,有21个大学图书馆参与并得到国家图书馆的支持,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推广应用门户软件,以此达到成员馆信息用户在合作的基础上利益共享。(2)建立一个确保AARLIN系统低成本、高效率运行并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administrative structure)(3)创建一个包含诸如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在内的制度框架(legal framework)。(4)设计并实施商务计划(business plan)。

目前,AARLIN实用系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可个性化定制的门户信息环境,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包括信息资源目录、馆际互借、学科门户、分布式馆藏资源、期刊、图书、数据库、全文及图像信息资源等。

2 借鉴AARLIN的发展经验,加强科技型图书馆间的合作,发展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

AARLIN的发展和取得的良好效果表明,在电子信息环境下,科技型图书馆以用户目标为导向,向广大信息用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必须依靠图书馆间的合作,走群体协作之路。

图书馆界一直重视、提倡合作,历史上,世界各国以及国际间图书馆合作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图书馆合作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um)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并成为新时代图书馆界应对新型出版方式、缓解供需矛盾、改善自身服务的重要举措[5]。这种图书馆联盟与传统的图书馆合作有很大的不同。正如朱晓华指出的那样,在英文中“合作”有cooperation、coordination、collaboration几个不同的层次,分别对应着汉语的合作、协调、协作,其联合的程度依次上升。当今的图书馆联盟更强调的是图书馆间的协作。国外有学者认为[6],合作涉及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但它允许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继续独立地按自己的方式操作;然而,协作是一种并非成员单位作用简单相加而是能使合作整体产生增成效用的解决方法(a synergistic-not an additive-solution),它包含承诺和基于共享意愿的资源共建。可以说,传统的合作是馆与馆之间的简单组合与联合行动,成员馆间的关系不是那么紧密、严格,而是比较松散、自由;新兴的图书馆联盟则是为实现资源共享,按一定的合同或协议自愿结成的合作组织,各成员馆的活动受到合同或协议的制约,承担一定的义务,并有一定的预算经费支持。

图书馆联盟在称谓上有各种形式,如“图书馆合作体(library coalition)” 、“图书馆同盟(library alliance)”等等。而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图书馆网络(library network)”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也已成为图书馆联盟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一点朱晓华已做过说明[7]。

AARLIN的服务模式就是基于图书馆联盟这种合作形式,它使用支持多个成员单位运行的软件,各成员单位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不再是完全按照各自的方式操作而是要遵循一定的服务模式,从而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来各馆服务过程中的杂乱、错综纠缠现象。可以说,AARLIN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协作性。应当看到,澳大利亚的大学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虽然AARLIN主要是一个大学图书馆的协作网络,但它却是同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这一点从它的名字“澳大利亚学术与科研图书馆网络”上也可以看出),从这个意义上说,AARLIN应是一个科技型图书馆的协作网络。

我国图书馆按行政隶属关系不同,主要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长期以来,受行政管理格局的制约,不同系统的图书馆间往来较少,缺乏综合协作,整体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因此,积极借鉴AARLIN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科技型图书馆间的合作、发展体现图书馆联盟这一时代特征的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面对现代社会学术的繁荣、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的激增、电子出版的蓬勃发展等因素,任何国家的科技型图书馆都不能再靠“单干”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相反,新电子信息环境要求各种类型的科技型图书馆不仅要依靠系统内的而且要依靠跨系统的新合作形式,通过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和各种通讯手段来共享信息资源并突破现存的体制约束,以此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其次,只有通过发展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才能有效地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从整体上节省系统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和人力。对AARLIN的经济分析表明,合作建立一个国家信息系统比各馆分建系统要节省2/3的费用。同时,协作网络还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同信息资源提供商的谈判中获取较多的优惠采购折扣,这是单个图书馆难以做到的。再次,建立协作网络还能增强成员单位同出版商、数据库及软件提供商交流、协商的能力,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合作才能在数据库捆绑销售、严苛的许可协议、价格政策、知识产权以及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协议等问题上向他们施加压力,从而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最后,对科技型图书馆来说,发展现代化的协作网络,还能促进成员馆间的业务知识交流与共享,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参与合作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

3 AARLIN在发展步骤、技术、制度和管理方面对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的启示

发展我国的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要根据我国科技型图书馆的现实情况,分阶段、分步骤量力而行。AARLIN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得到了有关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资助,首先进行的是试验项目的建设,在试验项目阶段也只是从20个参与单位中挑选了六所大学作为AARLIN原型系统的实施、检验场所。在试验项目成功的基础上,AARLIN才进一步开发原型系统,进行实用系统的建设。借鉴AARLIN的经验,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协作网络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例如,在发展的初期,可以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挑选几个条件较成熟的单位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逐渐推进,每一阶段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要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协作网络建设中涉及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协作网络的建设必须考虑在协作门户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作门户和其它系统门户之间、协作网络和其它教育或科研系统之间、协作网络和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问题。为了保证协作门户各组成部分的正常运转和互操作的顺利实现,必须制定和采用诸如LDAP、SIP、Z39.50、SQL、XML、ILL protocol、OpenURL等的一些协议和标准,并协调、敦促资源提供商等有关单位积极贯彻执行。对于大规模协作网络,人们关心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系统的可伸缩性(scalability)。使人放心的是,AARLIN建设的经验表明可伸缩性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难题:AARLIN试验项目中设计、采用的软硬件可以同时顺利地处理1000多个用户任务,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AARLIN软硬件体系结构支持三种模式(typology):集中式(Centralised)、分布式(Distributed)以及二者的结合,每种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在实践中检验、选用。目前,AARLIN在对各种模式的检验过程中较倾向于第二或第三种模式。这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发展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要特别注意根据现实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和管理框架。AARLIN目前着手开发的商务计划模式,是否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保障科技型图书馆协作网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然而,在馆协作网络建设之初就做好成本统计和分析,将为我们选择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另一个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是协作网络的组织和管理模式。AARLIN目前考虑了三种模式:(1)从成员单位中选择一所大学来管理AARLIN系统,这所大学可以作为独立的单位也可以隶属于系统的某个更大的部门;(2)将系统的管理外包给外部公司;(3)建立一个合作公司。也有国外学者指出,目前图书馆协作(联盟)存在法律联盟和事实联盟两种组织模式,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总之,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协作网络发展过程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制度和管理框架,还要在研究和借鉴国外成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型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通过成员馆严格细致的试验来选择。

收稿日期:2004-10-29

标签:;  ;  ;  ;  ;  

AARLIN的发展对我国高校与专业图书馆合作网络建设的启示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