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松鸣镇卫生院 甘肃和政 731200)
(2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买家集镇卫生院 甘肃和政 731200)
(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张棉乡卫生院 甘肃张家川 741500)
(4甘肃省和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和政 731200)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解中药药理药性,并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中药预防疾病的进展,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中有很多含有中药药理药性,这些抗生素在应用的过程中与西药不同,医生应该谨慎使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对金银花、鱼腥草以及板蓝根等几类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提高临床上应用抗菌类重要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合理发挥抗菌类重要的功效,现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01-02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应用价值,在防治感染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和西药相比具有整体抗感染效果好,不易复发的优势[1]。《千金方》、《本草纲目》等我国古代医学名著中记载了很多中草药除菌杀毒的作用[2]。中药对多种细菌、真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既能够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又能够起到良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但是近几年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菌大量增加,降低药物治疗效果[3]。所以加强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分析和了解,更好的发挥其药用价值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1.中药药理药性理论分析
中药药理药性作用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中药药性理论的优势,从药理学的角度分析中药药性的本质。中药药理药性的分析强调药物与人体细胞、分子以及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给“药性”理论赋予一定的效应内涵[4]。这种理论解释了中药应用规律,也是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根据中医药理论分析,发现中药功能和中药临床应用之间能够很好的互通,从中药药性功能中可以看出中药相关临床应用特点,同样由于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够判断出其药性功能。中药的药性与临床应用的一致性,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的一致性,使药理理性和药理研究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所以说药理药性分析研究是最能够体现出中医药理指导和融合发展的途径,药理作用是中药现代应用的反映,中药药性功能和药理作用之间有较好的互通,但是目前缺乏临床验证。
临床上对中药药理药性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有效促进中西药药理内在联系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能够很好的解释中药药性本质,重视药物与细胞、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傅春升[5]等专家研究发现对中药热性药药理进行研究,发现热性药能够增强代谢,提高机体产热能力;比如人体注射热性药麻黄碱后能够很好的提高机体的代谢率。许晓燕[6]等专家研究认为寒证患者尿液中的cGMP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阳虚患者血液中的cAMP比较多,而寒证、阳虚患者服用热性药物后cGMP/cAMP比例逐渐平衡。表明温热性药物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体机体多种生理功能[7]。
2.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和应用
2.1 鱼腥草的药理药性和应用
鱼腥草属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性寒、味苦,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此药经肺经,能够发挥较好的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和清肿排脓的作用[8-9]。另外,鱼腥草含有挥发油、阿福苷等多种有效成分,所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以及八叠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有直接抵抗作用。综合功能具有抗菌、消炎、平喘、利尿、镇咳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鱼腥草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流感、肺脓肿、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可以用鱼腥草、金线草、各15g,木桶9g、石苇12g、海金沙20g,水煎服用;呼吸道感染:鱼腥草15g,连翘、金银花、桔梗各10g,甘草、贝母各6g,水煎服用;流感:鱼腥草、麦芽各20g,黄芩、山楂、茯苓各15g,桔梗、前胡、百部、北杏仁、白前、苏梗、法半夏各15g,甘草5g,陈皮6g,水煎服用。肺脓肿:鱼腥草、冬瓜仁各30g,芦根20g,桔梗15g,水煎服用。
2.2 金银花的药理药性和应用
金银花属忍冬科植物,我国古代医学著作《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今处处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帮名忍冬”[10]。金银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力功能。金银花性寒、味苦,清热解毒,不伤胃。金银花含有丁香油酚、绿原酸、挥发油等,成分有苯甲醇、亚油酸甲酯以及芳樟醇等等,这些理化成分能够有效抵抗白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等多种原微生物,能够起到很好的抗炎解毒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金银花的在临床上一般用于风热感冒、流感、扁桃体炎、急性胰腺炎以及胆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如果患者患有急性扁桃体炎和流感可以采用连翘、金银花各15g,北杏仁、牛蒡子各9g,薄荷、淡竹叶各5g,桔梗6g,水煎服用;如果患者患有急性咽炎:采用金银花、连翘各12g,牛蒡子9g,射干9g,马勃3g,水煎服用;风寒感冒:金银花、连翘30g,薄荷、淡豆?各15g,荆芥12g,淡竹叶、芦根、各10g,牛蒡子9g,桔梗6g,水煎服用;胆道感染:连翘、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黄芩各20g,水煎服用;急性胰腺炎:金银花、黄芩、蒲公英、大黄、槟榔、大黄、白芍等各30g,延胡索15g,芒硝10g,甘草5g,水煎服用。
2.3 黄连药理药性和应用
黄连属于毛茛科多年生长常绿草本,主要以根状茎入药;性感、味苦,归胃、脾、心、肝、胆、大肠经。此药在临床上应用必须把握量,否则对胃有一定的刺激[11]。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包括药根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以及木兰花碱等,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泻火作用。此药的功效主要对真菌、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对抗多种病原菌微生物毒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预防临床腹泻的发生。
此药主要应用于肺结核、感染性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以及痢疾等疾病。细菌性痢疾疾病可以采用大黄12g,黄连、黄芩各9g,水煎服用;急性扁桃体炎可采用:黄芩、金银花、陈皮、栀子、当归、薄荷、黄柏、射干、赤芍各10g,黄连、甘草各6g,玄参12g,水煎服用;肺结核:采用甘草、黄连个6g,百部、十大功劳各10g,白芨20g,水煎服用;泻痢:采用黄连、黄芩、当归各10g,大黄6g,木香、槟榔、炙甘草各5g,白芍20g,水煎服用。
2.4 板蓝根和大青叶药理药性和应用
板蓝根和大青叶属十字花科植物,是菘蓝的跟和叶。这两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板蓝根利咽作用比较大,大青叶退热、凉血作用比较大。这两种中药均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大青叶的主要成分是松蓝苷、靛蓝、靛玉红扥;板蓝根的主要成分是靛蓝和靛玉红。板蓝根、大青叶煎剂的体外抗菌效果比较好,而且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细菌、病原菌、真菌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临床上比较常用这两种药物在流感病毒、乙型肝炎以及温病发斑的治疗。
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合理应用能够很好的缓解相关疾病,这两种药物主要应用在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流感、乙型肝炎以及流脑乙脑等。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可以用30g板蓝根或者15g大青叶,金银花15g,荆芥、淡豆?各10g,炙甘草6g,水煎服用。乙型感染采用30g板蓝根或大青叶,大枣、栀子、丹参、郁金、贯众各10g,进行水煎服。急性胆囊炎:采用赤芍、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各30g,黄氏、生大黄各5g,绵茵陈10g。腮腺炎:大青叶20g,银花藤、荆芥、蒲公英各10g,甘草6g水煎服用。
2.5 黄芩药理药性和应用
黄芩属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入药,具有较高的凉血活血和泻火解毒的作用,另外还有安胎的作用;黄芩性寒、味苦。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全物,包括千层纸素、黄芩苷元、葡萄糖醛苷等。黄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等,能够很好的保护心脑系统。
黄芩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肺炎、呼吸道感染、湿热黄疸、痢疾以及肺热咳嗽等等。比如肺热咳嗽可以采用焦栀子、大黄、黄芩、连翘、桔梗各10g,甘草5g,薄荷3g,水煎服。细菌性痢疾可以采用黄芩9g,炙甘草、白芍各6g,大枣4枚水煎服用;湿热黄疸采用栀子、黄芩各12g,淡竹叶6g,绵茵陈9g水煎服用;安胎:可以采用白术12g,黄芩10g,当归6g,水煎服。
3.中药药理药性研究展望
我国对于中药药理药性的研究也有很多,主要表现在利用微观指标给中药定量定性分析,从而使中药获得可观的指标。我国具有悠久的中药历史,对中药药理的研究扩大了中药原有功能的应用范围。很多中药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在功效,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被不断的挖掘。比如通过药理研究证明大黄还具有利尿、消食的作用;再次在中药药性研究中中药的应用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是药效难以重复。而西药和中药恰恰相反,比如在临床抗生素的应用中中药抗菌和适应症均比较稳定。如果在保持中药原来的特点,能够吸取自身药理这一个特性标准化、客观化指标,会使中药的应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另外中药源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整体表现为宏观性特征。由于药理对疾病具有病理指标作用,所以在药效上体现出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中西药结合应用,依据辩证治疗方式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刘云宁[13]等专家研究发现临床疾病治疗中利用中药辩证思维分析疾病的原因,并利用辩证药理药性应用于疾病的治疗,能够使药理和药性有效的渗透和结合,促进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说明中医药理药性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利用辩证的眼光和治疗方式治疗,从而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所有通过以上分析中医中药药理药性的发展必须要注重其灵活性、整体性、宏观性以及药理的客观性相互渗透的研究和应用,丰富中药药性原有应用范围,为中药的新应用研究提供基础,从而更好的促进中药在临床上的研究和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使用的抗菌中药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原理的一般都具有味苦、性寒的特点,这种药物长期服用对人体脾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临床上不易长期服用。每种中药的药性和搭配不同,能够治疗的疾病也不同,中药抗菌药物和西药抗菌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中药抗菌能够从整体水平上发挥防止感染的效果,同时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作用,而且中药应用比较安全,但是中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服用,否则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抗菌类中药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类中药。比如治疗阴虚的患者一般会选择一种养阴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便能够达到祛邪扶正的作用。所以医院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认识抗菌中药的药理药性,这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对症适当的加减、灵活的运用抗菌中药,能够很好的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抗菌类中药的科学使用能够充分发挥中药副作用下、耐药性低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抗菌类中药的治疗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巴合提,吴幼莲.探究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9):257-257.
[2]刘杰.金银花提取物在小鼠体内抑菌及抗炎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3):127-128.
[3]丁晓美.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失误原因[J].黑龙江医药,2010,23(3):439-440.
[4]李群.探究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5):157-157,163.
[5]李娟,张学顺,傅春升,等.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23(2):90-93.
[6]江南,魏巍,许晓燕,等.中药川乌的固体发酵炮制新技术的建立[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0(5):1104-1108.
[7]庄毅,陈建伟,谢小梅,等.中药内的菌物药[J].中草药,2012,43(8):1457-1461.
[8]邱并生.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的抑菌机理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7):1096.
[9]巴合提,吴幼莲.探究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3(39):237.
[10]智晓艳,崔恩慧,范云鹏,等.14种中药及其复方的体外抗菌活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4(7):114-119.
[11]张鲤,李岩,张卓然,等.中药化学成分抗菌活性化学信息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3):777-780.
[12]刘云宁,李小凤,班旭霞,等.中药抗菌成分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8):1012-1017.
论文作者:赵仲禄,文俊,王彦,戚宏云,邓旦,马国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中药论文; 药性论文; 药理论文; 作用论文; 黄芩论文; 煎服论文; 板蓝根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