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计划描绘宏伟蓝图环保产业将现蓬勃生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伟论文,蓝图论文,蓬勃论文,生机论文,环保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广大环保企业来说,下一个5年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段。WTO的顺利加入使得我国环保产业大军站在了全球化竞争的起跑线上,在找到差距的同时,年轻的中国环保产业也找到了嬗变的榜样与契机。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大力加强环保工作真抓实干的决心与气魄为环保产业成就了一个充满阳光与财富的大舞台。
2001年12月26日,朱镕基总理主持总理办公会,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并对“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和落实环保“十五”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2001年12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四部委(局)联合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至此,下一个十年的环保工作框架基本确定,配合环保大业的完成,各项环保产业的勃勃商机也由此凸显。
环保投入大于“九五”环保市场商机凸显
有多大的盘子,装多大的饼。资金投入一直是衡量一个市场能量的体温计。而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无疑就是对环保产业下的一宗大订单。
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王心芳对《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做了说明。他指出,努力增加环境保护投资,是实现环保目标的重要措施。“九五”期间,规划环境污染治理投资4500亿元,占GDP的1.3%;而国家和社会实际投入3600亿元,占GDP的0.93%。经过反复测算,“十五”期间环保投资(指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投资,不包括生态建设投资)需求约为700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3%,约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与“九五”预期水平相同。其中:"33211"和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需投资3300亿元,生态保护投资500亿元,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投资预计为1700亿元,其他地区约需1690亿元。
“十五”期间中央投入650亿元,比“九五”实际投入环保项目的460亿元国债资金多190亿元。中央补助主要在国务院已批和待批的"33211"、三峡库区、南水北调等重点规划中安排,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在环保五年计划中对环保投资做出如此明确、具体的安排。
环保目标确定产业前景乐观
根据《“十五”计划纲要》和国务院要求,“十五”环境保护目标确定为:“到2005年,环境污染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乡环境质量特别是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体系。”
“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防治‘三河、三湖、两控区、一市、一海’等突出区域的环境污染和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保障,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十五”计划的目标描绘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远景蓝图,同时也指引了环保产业光明的前景。一个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成熟而发达的环保产业大市场。身处其中的我国环保产业先就占了一个地利的便宜。
全国废水、COD排放量年际对比
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也是“十五”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其目标包括: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建立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构筑面向市场的环保技术服务体系和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通过环境标准、技术政策、示范工程和重点实用技术等引导环保产业发展。
推进环保资质认可。建立和完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环境监测仪器、机动车排放污染检测、环境工程设计等认证认可制度,以及基于第三方中介为主体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保护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及环境技术认证制度。大力发展国内环保咨询服务业,培育环保技术服务市场,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环保技术推广转让机制。促进环保设施运营企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
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大中型企业进入环保产业,建设环保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加速关键环保设备的国产化,促进重大环保设备的成套化、系列化和标准化,重点发展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工业有机废气净化设备、烟气脱硫成套设备、医疗废物及其他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设备、环境监测仪器。提高国产环保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工程项目出炉谁来切这只大蛋糕
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都需要工程项目做保障。总结“九五”经验,在汇总"33211"等重点地区专项计划所列项目的基础上,经与地方计委、经贸委、环保局充分衔接,“十五”计划筛选出了一批必要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充分的项目,编制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重点工程项目规划》,作为《中国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规划共有项目1137个,投资总额2620亿元。按项目类型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802.8亿元,占总投资的69%;生态保护项目投资308.5亿元,占总投资的11.8%。按地区分,"33211"和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项目投资1381.7亿元,占总投资的52.7%。按项目进展情况分,续建项目276个,投资950亿元;已批准立项的项目366个,投资968亿元;两者合计占项目总数的56.5%,占总投资的73.2%。
从项目规划编制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家环境保护“十五”重点工程项目规划》中的项目比较合理,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比较扎实,只要资金落实,实施的可行性比较大。
如此众多的环保项目,无疑将是环保市场上的一块诱人的大蛋糕,订单已下,谁来切蛋糕?
双赢战略:环保经济政策加快出台
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是促进污染治理、吸收国内外资金投向环保项目的重要措施。王心芳表示,“十五”期间,环保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下大力量促进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的早日出台。在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资,通过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企业建设和运行这些处理设施。保证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关键是开征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达到保本微利的水平。这是建立和形成市场机制、促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的重要保证。另外,环保部门也要与有关部门配合,制定有利于电厂脱硫的经济政策,促进燃煤电厂的脱硫设施建设。
“十五”计划明确指出,“十五”期间必须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广泛调动公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保证“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十五”期间将进一步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开展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和流域开发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使综合决策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开展重大环境政策、规划和法规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提高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率。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及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的统计与分析,进行环境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试点,深入研究和试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逐步增加投入,强化监管,发挥环保投入主体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把环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正常支出科目,并逐年有所增加。
政府将制定和完善投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吸收国内外资金投向环保项目,扩大引进国外资金的力度和领域,国外长期优惠贷款要优先安排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并向西部地区倾斜。
积极运用债券和证券市场,扩大环保筹资渠道。发挥信贷政策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
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税改革。研究对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产品征收环境税,或利用现有税种增强税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宏观调控功能;完善有利于废物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
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一直是成就有序竞争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不二法门,“十五”期间国家将出台的环境经济政策令人鼓舞,环保产业的有心人当然会从中找到自己制胜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