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三五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治疗的病患35例,对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病患均随访7~32个月的随访。骨折复位质量:20例病患解剖复位,15例病患满意复位;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1例,良20例,可4例;并发症:5例病患异位骨化,7例病患创伤性关节炎;4例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为不完全性损伤,术后四周左右恢复。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有着较好的显露,并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且并发症少,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髋臼骨折;前后联合入路;中心性脱位;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 for acetabular fractures with central dislocation.Methods 35 cases of acetabular fracture and central dislocation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6 January 2015.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combined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 with central dislocation was discussed.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7~32 months.Fracture reduction quality:20 cases anatomic reduction,15 patients with satisfactory reduction and hip function recovery:excellent 11 cases,good 20 cases,4 cases;5 cases of ectopic ossification,7 cases of traumatic arthritis;4 cases of iatrogenic femoral lateral cutaneous nerve injury,incomplete injury,recovery around four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Conclusion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 is used to treat acetabular fracture with central dislocation,which has good exposure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fracture,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goo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acetabular fracture;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central dislocation;
耻骨、坐骨和髂骨组成了髋骨,其外侧面有一个深且大的窝被称为是髋臼,其与股骨头组成髋关节,而髋臼则是髋关节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因为髋关节的活动度较大,负重也大,所以其很容易出现损伤的现象,而髋臼骨折可由骨盆骨折时髂骨或者是耻骨坐骨骨折从而波及髋臼,另外也有可能是由于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导致的,而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由于手术复位困难、骨折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创伤面积大等因素,其一直为临床骨科治疗的难点所在[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分析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治疗的病患35例,对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患男23例,女12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3.5±14.5)岁,致伤原因:3例摔伤,22例高处坠落伤,10例车祸伤,全部为闭合性损伤。经过临床X线片和CT扫描检查确诊为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
1.2 方法
对所有病患均实行前后入路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严密观察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对并发症进行及时的处理,全部病患在入院之后立刻进行患肢胫骨结节骨或者是股骨髁上骨牵引,第一次牵引重量为7kg~12k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持续三到六天之后对病患的骨折复位情况和股骨头情况进行检查,若是病患的骨折已经复位,则将重量适当下降,维持在4kg~8kg直至手术,在手术前半个小时开始给病患使用抗生素。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后对病患实施全身麻醉,病患取躯体不固定,患侧向上的侧卧位,在病患的腰部垫上软枕方便在手术中改变体位,手术中结合手术台旋转采取半俯卧位或者是半仰卧位有利于手术的操作。首先进行前侧入路,将骨折部位显露之后,采用骨盆骨折专用的复位钳以及使用双螺钉技术对骨折部位进行提拉、旋转以及加压复位,在复位之后使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然后在后路将关节囊切开,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髋关节进行内旋使其脱位,并在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最大限度使髋臼内软骨面解剖复位,然后将关节内的碎骨片进行清除,接着牵引下复位脱位后对骨折进行固定[2]。
术后治疗:在手术之后继续对病患进行常规的骨牵引1个月,在手术之后的第一天指导病患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在手术后一周协助病患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适当被动活动锻炼,在术后一个月指导病患进行髋关节的主动不负重活动以及被动活动,在手术后12周指导病患逐渐开始适当的负重活动。
2、结果
对所有病患均随访7~32个月的随访。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进行评判:20例病患解剖复位,15例病患满意复位;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Matta的d’Aubigne—Postel进行评判:优11例,良20例,可4例,总体优良率为88.6%。
并发症:5例病患异位骨化,7例病患创伤性关节炎;
4例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为不完全性损伤,都是在手术中的牵拉所导致的,通过治疗在术后四周左右恢复。
3、讨论
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是关节内骨折,临床上通常采用的都是手术治疗,而治疗的关键则在于对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所以在手术中要做到解剖复位以及可靠固定,在手术之后对病患进行及早的适当锻炼,有助于病患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而因为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的骨折类型复杂、位置深以及解剖复杂,因此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3]。
在手术之前为了对病患的骨折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应该对病患进行闭孔斜位、前后位、髂骨斜位摄X线片有利于医生对病患骨折块的位置、移位方向以及程度进行评估,并观察关节间隙的情况和间隙内是否存在骨折片[4];另外因为创伤的刺激和骨盆血运比较丰富,导致骨痂和软组织生长比较快,因此手术时间越早越容易使骨折部位复位,而且效果也相对较好,但是大部分病患由于多发伤导致在受伤后数天内不允许进行手术,本组病患中有2例病患因为合并比较严重的多发伤,因此其在伤后24天才进行的手术,且在手术中可见骨折部位已经形成了纤维骨痂,导致复位比较困难而且出血较多;剩余33例病患在受伤后4~18天就进行了手术,复位比较容易,出血较少。因此在手术之前要对病患的骨折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要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时机,然后进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前后入路基本能将髋臼内外侧的所有区域进行显露,并且在手术中要采取具有灵活性的手术体位,操作医师则应依据不同的骨折部位,从而来选择先进行前路或者是后路。所以,若是在手术前预估经由一个切口不能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时则可以考虑使用联合入路,当前柱、后柱都同时出现了骨折移位时,手术中对一侧进行固定后,难以对另一侧进行复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则能够从前后方对髋臼关节面进行全面、准确的修复,实现关节的最佳匹配并将关节的正常力学性能进行保留[5]。此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异位骨化、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等,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病患均随访7~32个月的随访。骨折复位质量:20例病患解剖复位,15例病患满意复位;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1例,良20例,可4例;并发症:4例病患异位骨化,5例病患创伤性关节炎;4例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为不完全性损伤,术后四周左右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有着较好的显露,并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且并发症少,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玲.对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42例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2):39-40.
[2]邓志刚,李凯.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与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90-291.
[3]高泓一.K -L 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临床疗效[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3):60-63.
[4]Zhao B,Li H,Yan J,et al.Pipkin type III femoral head fracture-dislocation combined with complicated acetabular fracture:A rar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Medicine,2017,96(50):e9214.
[5]Magu N K,Rohilla R,Singh A,et al.Modified Kocher-Langenbeck approach in combined surgical exposures for acetabular fractures management[J].Indi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6,50(2):206-212.
论文作者:易家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病患论文; 手术论文; 关节论文; 心性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损伤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