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员学习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员学习动力机制研究

□冯海芬

【内容摘要】 高等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补充途径,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然而,近年来,成人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热情减弱,学习动力也出现了不足的趋势。本文试图调查成人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动力因素,分析影响学员学习动力减弱的原因,进而提出激发学员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学习动力机制。

【关键词】 高等继续教育;学员学习动力;成人教育

一、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员学习动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成人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继续教育作为面向社会的教育活动,是学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追加教育,经过30多年时间,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探索成人学习动机可为高等继续教育改革提供重要依据。成人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强化动机理论。这一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学习必须要通过强化来完成。强化是促进反应概率增加的一种活动过程,决定了有机化行为的形成和转化的过程[1]。班杜拉认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学习者通过自我强化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感[2]

汽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工作任务”。教学设计中的任务是基于对汽车行业工作场合的模拟,学生将来有可能从事类似的工作。

2.需求层次理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按照重要性和先后次序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就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求。最高水平的自我实现需求是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动力。

3.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在其书中提到人类有三大激励需要:对权力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他认为追求成就的人,对成功有一种强烈的要求,那些有很高动机的人愿意为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并对完成任务感到满意,用于在做事中做出自己的决策。而个体追求成就时存在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3]。所以,成就动机是否强烈,对学员的学习动机强度有很大影响。以上相关理论对人们的启发: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员学习动力主要靠内部强化,学员有明确的学习需要意识是其主动学习的关键,真正的驱动力是自我激励;有需求才会出现行为,教育者有必要关注学员的低层次需要更要帮助学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教育者有必要促发个体成功以增加学员对于学习的自信心。

汉藏文献之外,伯希和自藏经洞还获得一定数量的回鹘文、粟特文和梵文文献,其中有24号回鹘文写本、30号粟特文写本和13号梵文佛教文献。综上,法国国立图书馆藏汉文文献4000多件,藏文文献近4000件,其他还有粟特、回鹘、龟兹、于阗、梵文文献等接近百件。

(一)高等继续教育应法制化。我国当前社会形态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从业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1995年3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努力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必要条件做出明确规定,第一次从法律上规定了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力和义务,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紧接着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均提出终身教育的要求,推动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发展任务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我国继续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总体来看仍然缺少法律保障,仍需要对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育经费等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晚上吃过饭,表姐又去老柿子树那儿看布告。白天她已经看过一遍了,她想再看一下,看看那两个人中有没有强暴她的那个畜生。布告上写得很简单,犯罪经过几句话就带过去了。有个姓屈的在岸上强暴了一名下乡知识青年,然后又把对方推下水。没想到,在救灾点领取面粉时被知识青年认出来。姓王的有点像,说他在木排上救了一名少女后将其强暴,儿子大义灭亲告发了父亲。她盯着那个名字上的红叉,真解恨啊,应该再划大一些。又一想,不对啊,当时只有那个畜生和她,哪来的儿子?表姐想不明白,也可能是自己当时没注意?

表 1影响学习者对高等继续教育的满意度的因素调查

(三)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员学习动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的成人参与高等继续教育是为了获取学历,少数是为了解决工作中能力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学员主动学习动机不强,本身低学历对学习期待也偏低,只想获得高学历,一旦拿到相应文凭,这种学习动机便停止;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形势所迫,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有一定学历,同时高学历也是升职加薪的重要参考项。二是受低学历所限,部分参与高等继续教育人群工作能力有限,他们希望通过继续学习来解决眼前的学历、工作能力有限的问题。三是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一些用人单位一味追求高学历,不承认继续教育学历,忽视人才真正的能力,导致人们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热情降低。四是学校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针对性不强,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影响学员的满意度。五是学员自身的学习动力不强,持久性差,认为继续教育只是为了获得一个高一些的学历,再加上这些学员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精力不集中等因素,导致学员学习效果欠佳。也有少数是希望结交朋友扩大人脉圈,渴望知识的,但这种动力持续时间较短,推动作用小。学员自身的求知欲较弱,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员对继续教育不满意。

通过分析问卷得到成人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动机类型百分比为:文凭动机45%,工作动机22%,竞争动机11%,发展动机9%,交往动机6%,认知兴趣4%,其他为2%,外界期望1%。影响高等继续教育学习者的满意度因素结果如表1所示。从数据看出,在校继续教育学员对高等继续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较低。

二、激发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员学习动力的主要策略

这时,团里的曲干事走了过来,把手拢在嘴边,冲车厢大声喊:“男知青先下,接一下女知青,不要让女知青们摔伤了!各领队注意,要保证安全,保证安全!”

(二)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员学习动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根据参与高等继续教育人群及因素需求,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是在校的在职高等继续教育学员,调研问卷根据成人参与继续教育相关理论主要围绕八个变量进行设计:工作动机、发展动机、认知兴趣、竞争动机、交往动机、外界期望、文凭动机、其他,要求调研对象进行评定,最终计算每项所占百分比。影响学员对高等继续教育的满意度因素围绕七个展开:学制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力量、收费、社会认可度、学习氛围、课程设置,要求学员对每个要素进行选择,最终计算百分比。本次调查针对学校在职教育学员200名,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有效问卷177份。

(二)准确定位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目前的高等继续教育虽有一定的技术教育,但基本都是针对学历教育的,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对象的普遍化,继续教育出现了学历教育功能弱化的趋势,其他短期的技术技能专项培训和技能鉴定需求日趋旺盛,学校应通过广泛调研,准确分析高等继续教育对象的培养定位,要求学校考察社会需要的人才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学历进修、技术培训、岗位进修等多种培养类型的继续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职业能力、道德修养和人才素养,增强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度。同时学校要根据学员需求合理优化教育年限,目前高等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对部分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学员来说时间太长,学校可适当调整受教育时间,吸引更多成人参与继续教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的根本,高等继续教育要实现长远、科学发展,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师必须实现专业化,这也是由参与高等继续教育学员的特点决定的,成人专业基础薄弱,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较慢,且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毕业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准确掌握学员心理的能力,较高超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应具备专业理念、专业资格、专业道德、专业能力。

(四)优化课程设置。成人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目的有很多,所以课程设置方面就应该考虑到成人的这一特点。一是课程目的多元化,比如提高职业技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个人的能力、发展参与社会的处事能力。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需要。二是课程内容丰富化。课程的内容是对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的设计与组织。因此,成人教育课程内容让成人主动去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技能。三是成人在社会中担负着多重的社会角色,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自学,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可以更多地指导学员自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积极推进高等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推进继续教育的现代化,依托学校自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利用先进网络教学手段,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实时性、多元性优势,以“互联网+”形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扩大高等继续教育的覆盖范围,促进成人学习的灵活化,满足其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同时,推进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高等继续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以“共享”理念为引导,促进继续教育的开放化,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益,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付建中.教育也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0

[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7年度延安大学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计划项目(编号:YDJY2017-0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冯海芬(1987~),女,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管理

标签:;  ;  ;  ;  

高等继续教育中学员学习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