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类”的意识——简单议论文教学内容的研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议论文论文,教学内容论文,意识论文,简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源起 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简单议论文。在小学阶段,这一“类”文体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教学内容如何研制?目前尚处于较为模糊的阶段。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才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的目标与内容,而在第二、第三学段,未提及此类文体及其阅读目标与内容,评价建议部分也未陈述此类文体阅读能力评价指标,使教师在教学此类文本时颇感困惑。其次,教材中此类文体的课文数量较少,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共编排了《说勤奋》(四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五年级上册)、《谈礼貌》(五年级下册)、《学与问》(六年级上册)、《学会合作》(六年级下册)等5篇简单的议论文,因数量少,教学研讨也较少,导致教师对此类文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不甚明晰。 于是,教学实践中,这类课文的教学文体特征不鲜明,基本上成品德教育课,如教学《说勤奋》,教师的教学兴奋点大多在“勤奋”二字,看文中司马光、童第周如何勤奋,拓展名人勤奋的事例,最后教育学生要勤奋。课题中的“说”字基本被忽略,作者是如何“说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道理的,如何“说”得让人心服口服的等这类言语表达智慧,往往不被关注,不被探究。而品析作者如何“说”“谈”,揣摩其“说”“谈”的智慧,该是语文课的核心目标。 简单议论文应有其独特的语文教学价值——读懂文本明道理;学习作者“说理的智慧”;学以致用,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学习提出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即初步学会“说理”。 如何确立小学简单议论文教学目标,研制较为合宜的教学内容?可能还是应从“标”“本”“人”三方面去斟酌考量。笔者曾在本市组织过不同年级简单议论文教学专题研讨,想结合《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与问》三个课例,浅议如何确立此类文体的教学目标,研制较为合宜的教学内容。 二、研读课标,找准小学阶段的基本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才明确提出阅读简单议论文的阅读目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思考,作出判断。”小学第二、第三学段编排了一些简单的议论文,编者意图让学生初步接触这类文体,有利于实现小学与初中学习的自然衔接。既然是衔接铺垫,小学的简单议论文教学定位于“初识”“初体验”较为妥当,多一些感性认识与体验,少一些纯理性的知识讲解与分析,不越位,不拔高目标。教学中,可以凭借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初识这类文体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特点,初步学习最基本的说理方法,初步了解简单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并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三、细读文本,开掘文本独有的教学价值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论点、论据、论证是其三要素,论点力求鲜明,论据典型充分,论证过程严密,语言精要具有概括性。小学阶段出现的简单议论文,观点明确集中,结构简单清晰,往往精选典型事例,采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论证。 《说勤奋》开篇以设问的形式提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观点。接着,以司马光和童第周为例,论证观点——司马光小时候勤奋读书,长大后19年坚持不懈,最后编写《资治通鉴》;童第周上中学时奋起直追,成绩名列前茅,留学时凭借勤奋,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司马光天资聪颖,童第周基础较差,但他们都是“一生勤奋”,最终获得成功。两个事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互为照应补充,有力证明了观点。全文以总分总的形式架构,脉络清晰。 《滴水穿石的启示》以安徽广德太极洞的自然现象引出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理想。接着,以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为例,正面论证观点,又以雨水为反例,再次印证观点。最后,再次强调滴水穿石的启示,升华主题。全文观点鲜明,例证充分,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之妙。 《学与问》主要阐述“学与问”与“学问”即获取真知之间的关系,简述“学”与“问”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详细阐述的是如何通过“问”求得“学问”,即要好问、善问、自问。全文观点鲜明,叙议结合,层层递进,析理清晰。 这三篇文章与小学其他课文不同,既不状物写景,也非叙事抒情,重在“说”“谈”“论”某些道理,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即使是叙述事例,也是概括性的叙述,而非生动形象的描述。文本有如是特质,教学此类文章应基于文体特质开掘其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阅读文本,提取信息,读懂作者说什么理;分析文本,探究语言,明白作者怎么说理的;思考判断,作者所说之理是否有道理,是否使人信服。 四、分析学情,循序渐进学习说理的智慧 此类文体有以上共有的教学价值,不同年级究竟应该“教什么”“学什么”,还需基于学情作取舍删选,教师应对中高年级出现的简单议论文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有整体定位思考,再作年段分解处理,既体现“类”的一致性,又体现“段”的渐进性。 四年级《说勤奋》,学生首次接触,应引导学生初识文体,了解与其他课文的不同——重在“说”,即重在讲道理;读懂文章所说之理,什么是勤奋,如何勤奋,为何要勤奋等;初步了解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提出观点,事例论证,得出结论;分析文中两个事例的异同,初步知晓,要说清道理,最重要的是“摆事实”,需要选好事例——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这样才有说服力。因为是初识,所以,不求把这类文章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不求过于理性的分析,而是从事例入手,从感性体验入手,初步了解这类文章的独特之处,了解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五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学生第二次接触简单议论文,在读懂课文明白“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一道理的基础上,在学习“说理”智慧方面,可往深处走一走: 勾连已学的《说勤奋》,巩固对这类文章基本结构的了解,知晓说理要条理清晰,即“言之有序”;提取主要信息,明白文本选取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名人事例来论证观点,进一步知晓说理要选取典型事例才能使人信服,即“言之有据”。 着重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事例的:李时珍一例详学,以“李时珍是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后获得成功?哪些词句在讲李时珍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问题导学导思,引导发现“从小立志学医、走遍、二十几年、终于”等词句都在写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知晓议论文写事例必须紧扣观点;与《李时珍夜宿古寺》比较,“如此生动形象的事例替换文本事例是否可以”引导学生辨析思考,明白议论文事例不需生动描述,只要简要叙述,作者把李时珍事例浓缩成38个字,每字每句都论证观点,言简意赅,有说服力。爱迪生、齐白石两例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是否围绕观点说,事例说得是否精要,学生由“迷恋、毕生孜孜不倦”“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始终没停止”等词句,再次明白这两个事例同样紧紧围绕观点写,事例、语言简洁却有说服力。由此,引导学生知晓,讲述事例有窍门,一要紧扣观点,二要概括有说服力,即说理需做到“言之有理”。 为进一步体会“言之有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三例,以“为什么三个事例讲完后用省略号而不是句号?为什么举三例而不举一例”两问导思,明白句号表示仅三例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省略号则表示还有很多例证,只是不再一一列举,如此论述更严谨;举三个事例,一是对应后文的“古今中外”,说理严密,二是丰富事例,说理更充分。最后以“为什么还要写雨水事例”一问再导思,知晓雨水为反例,正反事例对比更有说服力;雨水和开头的水滴呼应,进一步说明水滴力量虽微小,但持之以恒亦能成功,更使人信服。 由此,学生对如何“说”好典型事例,即如何做到“言之有理”,应该有更深入的体会,较之四年级,学得更多一点说理的智慧。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讲述的是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等名人的故事,在内容上与“滴水穿石”有关联,在课堂练习或作业中,可以请学生选一名人故事,将故事浓缩改写成议论文事例,做到围绕观点,言简意赅。如有兴趣,还可以思考:如果放入文中,替代哪个事例更合适?以此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习得说理智慧。 六年级《学与问》,学生第四次学习简单议论文,对其基本结构、选取典型事例并围绕观点写等特点已能把握,但此文论述内容相对复杂些。因此,学习此文,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几则关系:“学与问”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学问学问,往往是通过学与问获得的;“学”与“问”两者关系——相辅相成,学中问,问中学;如何通过“问”获取真知——好问,善问,自问(文章重点阐述)。其次,重点学习作者不同的论证方法:哥白尼一例,先叙后议,告诉我们要好问,沈括一例,先议后叙,告诉我们要自问,两例中间是一段纯议论,告诉我们要善问。最后,提供名人故事,请学生尝试采用先议后叙或先叙后议的方法仿写事例证明观点。当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相机归结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善于提取信息,了解作者的观点、选取的事例及行文的思路;善于质疑思考作者说的理是否正确,说理过程、方法是否使人信服等。与前两个年级相比,学生对如何说理、如何阅读简单议论文,有更丰富的了解,为初中阶段的学习作好阅读心理与能力的铺垫。学习简单议论文与学习散文、小说等不同,读懂文本所述之理,感悟简单议论文的理性之美,培养其思辨能力,获取说理智慧,是此类文体教学重要的目标与内容之一。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不盲信盲从,善于分析、判断作者说什么理,怎么说理的,说得是否有道理……在思考辨析中,提升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在生活中条理清楚地思考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清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发展其思辨能力与言语智慧。强化“课堂”意识--浅谈论文教学内容的发展_文本分析论文
强化“课堂”意识--浅谈论文教学内容的发展_文本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