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科学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战略论文,思想论文,科学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既是一个完整、科学的思想体系,又是一个严谨、缜密的战略体系。作为思想体系,它科学地阐明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依据、内容、核心和立场方法,从而揭示了国际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为战略体系,它不仅确立了战略目标,明确了战略任务,还规定了应采取的战略手段,制定出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原则。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有中国特色又反映出时代特征。
一
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立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定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属于特定的时代的。因此,制定国际战略首先离不开对一定时期国际局势和本国地位的判定与估计。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正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当今世界局势及本国所处的国际地位而逐步形成的。
第一,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二战后,真正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随着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彼此消长,双方全球战略不断调整,相互关系由对抗转向缓和。加之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和平愿望及遍布全球的和平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已经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世界核武器的积聚,一方面增大了战争的毁灭性,另一方面又成为遏制核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美苏两国从自身利益考虑,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双方都采取了一系列裁减和销毁核武器的措施和行动。尤其进入90年代,随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美国实力相对消弱,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尽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然存在,但从总体上看,世界战争已不再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二,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问题。邓小平认为,在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就成了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当前世界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已经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强烈要求。国际竞争已由政治对抗转向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把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摆在了首位,在致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大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力求把本国经济发展同世界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但是,世界人民要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与贫富悬殊并有加剧之势的南北经济矛盾完全相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关系不平等的问题不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而且还会导致世界不稳定因素的增长。
第三,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70年代初,三个世界战略格局的形成从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根基。在两个超级大国实力减弱,对世界控制力下降的情况下,表现出了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实力的均衡化现象,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局面进一步趋于稳定,西欧、日本的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国际竞争的重点转向经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集团意识减弱,更加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两极体制被打破后出现的美国“一超称霸”的局面只是一种终将要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历史现象。
在世界局势转换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一是在世界格局中我国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但经济实力相对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作用的发挥。二是亚太地区经济日益崛起,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历史性的机遇。三是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或集团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造成某种压力。四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严重挫折。这一切,使我国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作出历史性的战略选择。邓小平以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深邃洞察力和理论勇气,观察、分析世界形势,得出了新的结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苏联解体后,他又进一步指出,我们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脚的,维护和平,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更有希望了。在我国经济发展问题上他说:“现在问题是要注意争取时间,该上的要上。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的问题。”认识上的重大转变,使“我们就能放胆地一心一意地好好地搞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邓小平明确地作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论断,指出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主张。这些极为重要的科学论断,精辟地阐明了制定国际战略的客观依据。
这些论断是对时代特征认识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是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科学地回答了有关国际战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准确地制定战略目标,明确战略任务,制定战略原则,选择战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
维护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构成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思考。其基本思想是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放在国际环境中来考察,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邓小平制定国际战略及其全部思想的出发点,构成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环境,既可以从内容上区分为和平环境和发展环境,又可以在空间中划分出全球环境、地区环境和周边环境。和平环境,主要是指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它是国家维护安全与主权的外部条件。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首先要争取一个和平的环境。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一国或多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世界角度看,创造发展环境,核心是解决南北问题,这是建立良好发展环境的关键。和平环境与发展环境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和平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环境是和平的根本保障。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必须是二者的统一。
邓小平既强调要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又十分关注对发展环境的争取,并坚持从二者的统一中寻求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的新途径。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是邓小平非常关注和讲得较多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指出:“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所以,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不是假话,是真话。这不仅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一件大事。”①他指出,为了争取和平,第三世界要发展,欧洲也要发展。“如果下一个世纪五十年里,第三世界包括中国有一个可喜的发展,整个欧洲有一个可喜的发展,我看那个时候可以真正消除战争的危险。”
维护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大局。我们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没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搞建设是根本不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不仅是中国的需要,而且是世界发展的要求。在当今世界,任何一国都不可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脱离现实的国际环境来谈本国的发展问题。世界的发展要求世界所有国家和人民都应把争取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在现阶段,要维护和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为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是世界发展的严重障碍。所以,邓小平曾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80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有了世界和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实现国际战略总目标。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长期的战略任务。为此,邓小平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
一是提出了谁搞霸权就反对谁的和平政策。他认为,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把世界和平维护住了,一个国家的和平环境才能得到保障。他特别强调,“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也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他也重视反对其他霸权主义,坚持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就反对谁。他还认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也有霸权主义,他们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关系上也不平等,从而把反对霸权主义扩大到经济领域,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提出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世界总的局势在变。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行不通了,需要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认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不仅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而且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集中体现。
三是提出了稳定国际局势,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办法。长期以来,世界上有许多争端得不到解决,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指出,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解决,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他认为,可以把“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延伸用来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新办法。他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问题,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是提出了发展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战略任务。在世界总体和平可以维持,局部地区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更为重要。因此,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希望世界和平、地区和平,特别希望同亚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成为更好的朋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决策。”②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证明,我国建立同周边国家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中国和邻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由此可见,邓小平关于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的思想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从全人类的利益着眼的,正是在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个舞台上展示了他作为战略家的才华和艺术。
三
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
科学地确定国际战略总目标是构筑战略体系的关键。邓小平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中国现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增强综合国力。这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立足于中国实际,走向未来世界的最大、最终的战略选择。他认为,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中国现在正在做的不是别的,就是怎样把自己国家发展起来,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这就明确规定了我国国际战略的总目标,从而形成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
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是世界发展趋势向我们提出的挑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国际社会竞争的主战场逐渐由政治、军事领域转到经济领域,经济因素这个最终的决定力量走上了前台,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主要方面。其主要表现:一是国际经济竞争激烈化。二战后,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国家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相互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苏联东欧发生的剧变,都无情地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要得到发展,不被历史所淘汰,绝不能回避这种竞争,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必须把握住机遇,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自己,在竞争中增强综合国力。二是各国经济外交强化。为经济服务普遍成为各国外交战略的重点,都把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尤其是一些大国,正在以本国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区域经济集团为依托,通过经济手段,加紧争夺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为下一个世纪更广泛地争夺作准备。三是各国调整改革普遍化。70年代以来,不同类型的国家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其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对经济体制及其他社会领域进行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少国家为了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大力对外开放,从而加速了本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冷战”结束之后,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这些挑战,邓小平一再强调,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个国家的工作重点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③
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选择。邓小平认为,从世界角度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但我国又是世界上的一个政治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经济。邓小平作出的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就是从这一实际出发的。他认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主动汇入世界发展的总潮流,对外实行全方位开放。并一再强调,这是个大政策,长期不变。基于这样的思考,邓小平从我国实际出发,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我国经济的战略决策。主要有:关于对外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决策;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决策;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关于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等等。这一切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加速了我国走向未来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认为,在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下,只要我们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埋头实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这说明邓小平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始终把握住国际战略总目标的坚定立场。
把握机遇,发展中国,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现阶段社会主义在经济实力上还弱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如何优越于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就其历史必然性和它所依赖的条件而言,无疑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根据目前世界的现状,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立足本国实际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对于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邓小平认为,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我国的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前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真正体现出来了,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只有首先作到优越于资本主义,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有利于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从世界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中国在国际上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国是一支和平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经济规模大,市场容量大,中国经济发展了,增强了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能力,世界市场必然扩大,中国同外国的经济关系就更加发展起来了,最终有利于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中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美好未来是息息相关的。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发展强大是对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的有力支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一个稳定、发展和强盛的中国,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只会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④
“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
四
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国家关系中的独立自主和国家利益原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思想。
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教训的总结。当今,它主要强调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及自己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问题。我国对外实行全方位开放。新的霸权主义(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了垄断世界,既使用经济手段,也使用政治手段,他们那一套还常常打着“国际援助”和“维护人权”的旗号,实质是对别国主权的干涉,是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维护霸权主义者、强权主义者利益的。为此,邓小平断然地回答:“我们从来就不听那一套”。并且明确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就把独立自主提到了对外战略的高度,充分体现出邓小平在国际关系问题上所持的基本立场。
国家利益是对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利益的总称。国家利益原则是邓小平制定国际战略提出的一个新思想,它所强调的是在国际斗争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问题。邓小平认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这里,表现出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战略家的战略勇气,更体现出他思考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务实精神。
独立自主和国家利益原则作为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构成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国家关系的本质,反映了世界局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国际交往的准则,维护国家自身利益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是世界人民反霸斗争的需要。随着世界人民的觉醒,世界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但是,世界上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存在,并且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历史证明,在人类社会还按一定区域划分为一个个不同国家的情况下,国家利益始终是高于一切的。所以问题在于,各个民族、国家实现上述要求,必须在发展对外关系中,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坚持独立自主,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开放的世界中,邓小平为什么要把一个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国家利益问题提到国际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论述的原因所在,也是本文把邓小平关于独立自主和国家利益的思想看成是构成他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主要依据。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也不给别的民族施加压力,永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坚定力量。
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我国对外战略总目标的根本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紧密结合起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说明这是完全正确的,它改变了我国一度几乎处于封闭、隔绝,孤立于世界之外的状态,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为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基础。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企图用和平的方式改变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并把矛头对着我国。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决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从而排除了政治上的干扰,打破了经济上的封锁,稳住了阵脚,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而改善了发展自己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实现国际战略总目标的关键。为此,在国际交往中,邓小平多次重申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还制定出一系列新的战略原则,如: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原则,永远不称霸原则,决不当头原则,通过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发展原则,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等等,这些原则都是对独立自主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十多年来,我国在发展对外关系上认真贯彻这些战略原则,取得了重大成就。逐步改善了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通过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还有力地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我国积极倡导、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和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大力支持,一个有利于我国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正在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的一定能实现。
江泽民同志十分强调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科学理论的态度和方法。学习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掌握它的科学体系,对于领会其精神实质,指导我国在世界新旧格局转换期间,发展对外关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本篇引文除注明出处者,均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注释:
①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5、214页。
②④《人民日报》,1988年4月16日;1993年12月15日。
标签:霸权主义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科学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