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生活性街道的各种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科技的发展慢慢形成,有着各自的历史原因,也契合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现场调研,综合运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相关理论及方法,对城市生活型道路特性分析、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生活型道路设计策略进行适当分析。
关键词:人性化;道路;设计
引言
经历过高速发展的20世纪,全世界都有目共睹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落后就要挨打”理念的实施也使我国政治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人们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并不仅仅是通畅运营的道路,大片毫无意义的绿化,而是让人在使用的时候有一种享受感的道路空间,是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交通环境。仅仅是为了满足交通需求而产生的道路设计已经过时,人性化理念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逐渐进入到交通设计这个大家庭中。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研究城市的街道时,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街道在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贺璟寰、于洋在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一文中,通过概述了国外和国内城市街道发展的历史;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环境生态功能和技术功能的变革,及其空间形态的更新和创造,城市街道及其构架产生了剧烈影响,一种新的街道分级出现,城市生活性街道概念产生。通过对城市生活性街道和街道界面的定义,我们明确了研究对象。我们也借助区分“街道”与“道路”的概念,以确定论文研究的重点。王炜,过秀成在交通工程学一书中提到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 城市生活型道路交通特性
2.1 生活型道路交通构成
道路是交通的基础、支撑物。道路必须符合其服务对象的交通特性,满足它们的交通需求。道路服务性能的好坏体现在量、质、形三个方面,即道路建设数量是否充足,道路结构和质量能否保证安全快速行车,路网布局、道路线形是否合理。另外,还有附属设施、管理水平是否配套等。
2.2 生活型道路发展状态
城市的道路设计应根据城市的具体交通情形以及具体的交通特点进行有效设计,并且根据传统的设计经验进行改良。城市道路的设汁偏重于处理好人、车、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以及宏观上考虑较多,而对微观以及细节上的问题关往少。两者区别如图1。
图1 城市道路设计和传统道路设计对比
为提高城市道路的空间质量,改善户外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必须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统筹地策划和设计。由于认识不足,传统的道路设计仅仅局于线形标准和平面布置,侧重于交通功能和交通安全,没有意识到道路作为空间的重要性,缺乏对道路空间的全盘考虑和统筹安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道路空间设计将三维空间作为考察和设计的对象,强调人们在空间里的舒适性,以是否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各方面的需求作为考察空间的指标。传统道路设计重点考虑的是机动车的通行能力,而道路空间设计重点考虑的是人的舒适性。
3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生活型道路设计
明确道路性质是进行道路空间设计的前提条件,道路性质决定空间的基调。主题是指道路空间欲要实现的功能和所要营造的气氛,比如宏伟庄严的城市大道(代表城市面貌的道)、热闹喧哗的商业街、优美宜人的景区道路、朴实安静的后街等。道路的主题也就是道路的定位,决定着各要素设计的原则。具体设计之前,必须明确道路的主题。主题由道路的功能、道路等级、所在区域的用地性质、周边自然环境等因素决定。
以城市大道为例,阐述如何围绕主题确定道路组成要素的设计要点。城市大道是一个城市面貌的集中反映,向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代表着城市的品味,因此城市大道的主题可定为:笔直宽敞,宏伟庄重、环境宜人、行走舒适。围绕这个主题,确定道路各组成要素的设计要点如下:
道路线形:平面宜采用直线或较大平曲线,纵断面坡度不宜过大,起伏不能过于频繁。直线或接近直线的透视具有较远的视景,有很强的感染力。
横断面:既然是代表城市的形象,道路应有较宽的路幅,以形成开阔的空间。具有足够的车道数,以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堵车肯定不是好的景观。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足够宽的人行道,以形成宽松的步行空带间以消除宽阔路面和众多车辆形成的枯燥感。并用以布置雕塑等街头小品。
人行道:应采用美观大方的铺装材料,以体现城市的品味。与宽阔的人行道相适应,铺装材料应具有较大平面尺寸,或利用图案形成较大的尺度。宜将用不同材料或不同颜色将人行道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带(例如设施带、步行带、体息带等)。
绿化:行道树宜采用枝干较粗大且挺拔的乔木。绿化带可采用规则式和规则与自然结合的方式进行搭配,单纯的自然式搭配方式将会降低道路的严肃性。种植市树、市花将取得更好的效果。注意避免绿化带对空间造成过多的分隔。
休憩设施:沿线应布置足够数量的体憩设施,使行人能够在体息时间和体息地点方面有较大的选择权,以体现城市的热情和包容性。体憩设施的造型应简洁大方,体憩空间不宜采用过多过密的围合,以保证视野的开阔。
市政管理设施:市政管理设施应尽量放置在绿化带内。如位于人行道上,应使其位于同一直线上,并避开行人的行走线路。市政井盖应采用铺装材料对表面进覆盖,使形成统一的铺装景观。市政管理设施是否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是城市管理水平的体现。
路侧景观:对沿线景观进行调研,对于好的景观应展示给驾驶员及行人,如须围蔽可采用镂空的围墙或栏杆,以保持视线的通透。
4 结论
本文通过指标分析和案例分析,综合运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等理论及方法,对人性化理念下的城市生活型道路特性分析、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生活型道路设计策略,构建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生活型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2-35
[2]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5:10-56
[3]董文超.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交通改善规划研究[D].山东:青岛理工大学,2014.
[4]韦宝伴.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3.
论文作者:姚玮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道路论文; 城市论文; 生活型论文; 交通论文; 空间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街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